摘 要 基于對新的時代脈搏的準確把握,我們提出要堅持和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相比于舊的國家安全觀而言,總體國家安全觀突出體現了中國在國際安全事務上的許多主張和倡議,體現了中國的世界視野和世界關懷。
關鍵詞 總體國家安全觀 共同安全 世界關懷
一、倡導以共同安全觀替代自利性安全觀與零和博弈
自民族國家誕生以來,國家安全問題就成為國家領導者的核心關切,基于人們對國家安全問題的思考,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國家安全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西方現實主義的國家安全觀。這種國家安全觀認為,在國際無政府的狀態下,國家間的沖突與不安全是普遍存在的,他國的存在就是對自身安全的威脅,國家存在的目標就是追求自身的安全,而實現安全的手段就是通過不斷擴軍、結盟、建立均勢和霸權等手段壯大自己的實力。其最基本的理念是國家之間的對抗,思維方式是零和思維,最核心的安全要素是軍事安全,最根本的手段是武力。盡管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對國家安全的構成要素、實現國家安全的路徑提出了不少新的觀點,但基本上沒有擺脫西方現實主義國家安全觀關于國際無政府狀態的假設。[1]
與西方思維不同的是,中國自古崇尚和平,“睦鄰友邦”“天下大同”的大國情懷滋潤著炎黃子孫,直到今天依然深深影響著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交往方式。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秉持“和合思維”,主張“以和為貴”“和而不同”,提出了摒棄舊式安全觀,擺脫零和博弈思維,消除“以鄰為壑”和消極對抗的安全意識,建立與時代發展方向相符的新型安全框架。2014年5月,習近平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系統論述了“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共同,是指尊重和保證每一個國家安全;綜合,是指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合作,是指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可持續,是指發展和安全并重以實現持續安全。事實上,這種安全觀念并不僅限于亞洲范圍,也是我國在對外交往中積極倡導的理念。
二、推進平等包容的國際安全合作
國際安全合作的基礎在于安全合作本身具有平等性和包容性。安全合作的平等性,其含義是各國作為獨立平等的主權行為體,都享有平等獲得安全保障的權利。在國際社會,國家實力強弱不同、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各異、利益訴求存在差別,但都是平等的成員,在安全互動中都是利益攸關方,是相互依賴、休戚與共的關系。安全合作的包容性則指的是文明的多樣性和各國的差異性應該轉化為促進安全合作的活力和動力,而不是干涉他國內政和強求意識形態的同質化。
與之背道而馳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7年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重新將“冷戰思維”擺上了臺,并提出20世紀末已經消失的現象“great power competition returned”,意即蘇聯解體后大國競爭又重新回來了。同時他在報告中重拾“印太地區”這一概念,強調“區域力量對比的變化會產生全球性后果,并威脅到美國的利益”。為此,特朗普指責中國提出的“互惠互利”的口號為“ambitions”(野心),強調整個“印太地區”的國家正在做出集體回應,呼吁美國持續的領導。這種企圖借助實力主導國際安全事務,維持自身在不對等關系中的強勢地位,漠視甚至侵害他國安全利益的行為正是我們鄙夷和抗議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在外事場合表示了我們在國際安全事務中的態度就是堅決反對以軍師聯盟為基礎、以加強軍備為手段的舊安全觀,堅持義利并舉,在平等包容的環境中迎難而上,尋求國際和地區安全合作。比如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提出的“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再如在國際刑警組織第86屆全體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強調國與國之間開展執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兩國各自的法律規定,又要確保國際法平等統一適用,不搞雙重標準,更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由此可見,我國維護國際安全事務中的國家平等關系與和諧氛圍的堅定態度。
三、展望人類社會發展前景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當前,全球發展不平衡加劇,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世界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在這種背景下,傳統安全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同時非傳統安全問題更加突出。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網絡安全、難民危機、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問題給人類社會發展提出了巨大的考驗。中國對于世界范圍內這些關系人類社會發展前景的安全問題也給出了自己的診斷。
發展不平衡問題遠未解決,現有經濟治理機制和架構的缺陷逐漸顯現。這些因素導致世界經濟整體動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習近平將這一時期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比作一個人生了病,看起來是感冒發燒,但根子在身體機理出了問題,要找準病灶對癥下藥。同時習近平也開出了自己的藥方,他指出,既要治標以求眼下穩增長,又要治本以謀長遠添動力;既要落實好以往成果,又要凝聚新的共識;既要采取國內措施、做好自己的事,又要精誠合作、共同應對挑戰。他強調,各國應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形成政策和行動合力,推動改革創新,增強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并且共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激發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力。
(作者單位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作者簡介:韓綺顏(1994—),女,天津人,碩士研究生,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
參考文獻
[1] 王明進.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哲學境界與世界價值[J].人民論壇,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