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麗 聶凌 臧仁德
摘要:通過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現狀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學業規劃仍存在目標缺失、規劃不明,且學生對于學業生涯規劃的指導需求不亞于專業知識和技能。在此基礎上,從學生需求和學生發展規律出發,分析探討了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方向和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現狀調查
學生的學業發展不僅關乎到學生個人的人生軌跡,更體現了高校的人才培養水平。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指導目前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在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根據學生實際,積極開展學業生涯規劃指導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發展[1]。為了解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現狀和指導需求,本研究編制了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的調查問卷,從大學生個人目標、專業認識、學業規劃、個人評估和學業指導需求五個維度設計問題。研究對象為重慶理工大學在校本科生,主要以經濟金融學院學生為主。采取系統抽樣的方法發放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002份,數據利用問卷設計平臺的自主程序分析。
一、學業生涯規劃現狀與問題
(1)個人發展目標不明確,低年級學生更明顯
調查結果顯示,關于個人人生目標,10.4%的同學表示目標非常明確,42.5%的同學表示目標基本明確,39.2%的同學表示一般,7.9%的同學基本無目標和完全無目標;尤其是低年級同學,60%以上同學個人目標模糊,僅有4%的同學目標非常明確。關于在專業上的發展目標,7.7%的同學表示目標非常明確,31.6%的同學表示目標基本明確,50.5%的同學一般,8.6%的表示基本無目標,1.6%的同學表示完全無目標;低年級同學專業發展目標明確的比例更低,僅為2.6%。
(2)專業認知欠缺,學業目標影響知識獲取效率
調查結果顯示,對所學專業的認知,僅有4.7%的同學表示非常了解,43.4%的同學基本了解,46%的同學一般了解,5.2%的同學基本不了解,0.7%的同學完全不了解。大一有8.4%的同學表示基本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所學專業,大二也是高達8%,大三年級仍有3%。關于專業知識方面的儲備和大學期間學習的情況,3.6%的同學認為自己對專業知識非常精通,16.1%的同學表示自己專業知識比較精通,46%的同學表示一般,8.7%的同學表示專業知識是基本不知。分析專業目標與專業知識儲備間關系顯示,隨著目標明確程度的增強專業知識儲備依次遞增。專業知識非常精通者目標非常明確的比例最高,高達27.7%,反之,專業知識完全不知者完全無目標的比例最高,高達11.8%。
(3)專業認同度低,學業生涯規劃不明確
調查顯示,僅有4.8%的同學表示非常喜歡所學專業,29.7%的同學表示喜歡,57.8%的同學不喜歡也不排斥,6.19%的同學不喜歡,1.48%的同學完全不喜歡。9.7%的同學表示學業目標非常明確,46.4%的同學學業目標基本明確,39.2%的同學一般,4.9%的同學基本無目標和完全無目標。關于學業規劃,10.4%的同學學業規劃明確、有階段奮斗計劃,48.5%的同學學業規劃比較明確、有階段奮斗計劃,27.8%的同學學業規劃基本明確、無階段奮斗計劃,12%的同學表示學業規劃不明確或無學業規劃、無階段奮斗計劃,1.1%的同學表示不確定。
(4)自我認識能力較差,學習成效較低
調查顯示,關于對自我興趣、性格、能力,2.6%的同學表示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31.4%的同學表示一般,僅有16.1%的同學表示很了解。對于自我能力的評價,3.3%的同學表示即使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也無法解決很多問題,2.5%的同學表示很難衡量自己能做什么,48%的同學表示相信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能夠解決絕大多數問題;40%的表示若付出足夠的努力能解決很多難題。
關于進入大學以來的學習狀況,一半以上的同學表示自己學業基本達標,自我提升給不明顯;30.1%的同學表示學業穩步推進,自我提升比較大;僅有4.3%的同學表示學習成效顯著,自我提升很大,5.6%的同學表示學業比較困難,勿自我提升,另有2.6%的同學表示自我退化明顯或毫無學習動力。
二、學業生涯規劃指導需求
(1)學業生涯規劃指導需求大
關于學業生涯規劃輔導的必要性,23.6%的同學認為非常有必要,43.4%的同學認為有必要,25.5%的同學認為一般,5.1%的同學認為無必要,2.4%的同學認為完全不需要。大四年級同學認為學業生涯規劃輔導有必要的比例較高,低年級同學覺得不需要的比例較高。關于學業規劃的制定過程,依賴老師指導的和網絡媒體的程度最大,為63.2%和61.7%,圖書文獻次之為39.4%,僅有少部分同學參考個人興趣等制定學業規劃。可見,各階段學生對學業生涯規劃指導的需求不均衡,學業規劃受網絡影響較大。
(2)學生指導需求內容多,形式廣
調查數據顯示,大對數同學表示需要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指導,占比達73%,其次為實習和實踐指導,占比達67%,其他方面依次為提高學習成績、制定學業規劃、確立學習目標,占比達51.5%、49.9%、43.8%,仍然有24.6%的同學需要生活技能方面的指導。并且,低年級同學各項方面的指導需求的比例均高于高年級同學。關于學業生涯輔導的內容,占比由高到低依次為專業選擇和發展、職業認知與選擇、階段計劃制定、學業目標制定和學業規劃執行。關于學業生涯規劃輔導的形式,占比由高到低依次為融入日常教學、融入校園文化活動、團體輔導、個體輔導、朋輩幫扶,個別同學表示可以邀請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師根據同學們的就業意向分組指導,使指導更具有針對性。
(3)網絡學習和實習實踐是同學們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徑
調查數據顯示,同學們認識專業的途徑中網絡媒體、老師占據主導地位,分別有83.9%和80.7%人次。同學們增強專業知識的途徑,選擇較多的為課堂和書本學習,人次比例達83.4%,其次為課外閱讀和網絡媒體73.7%,考級考證和實習實踐也占據較大比例,分別為60.7%和54.7%,參加各類競賽為26.2%,高于參加培訓班的13.3%。關于同學們提升自己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途徑,占比最高的為參加實習實踐和多讀書,選擇人次比例達81%和78%,其次為考級考證69%,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和擔任學生干部也是同學們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徑,人次占比為60%和53%。
三、大學生學業生涯指導措施建議
(1)加強專業認知教育,明確學業目標
由上述調查分析可知,學業目標與同學們在校期間學習成效密切相關,直接關系到學習效率。專業發展目標與同學們專業知識的獲取密切相關,直接影響到同學們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因而,加強專業認知教育,強化專業認同感,開展學業規劃指導至關重要。引導學生樹立個人目標,明確個人學業方向是學業規劃指導的首要任務。
(2)構建學業生涯指導體系
根據學生發展規律,建立學業生涯指導體系。低年級同學目標不明確、規劃不清晰的比例更高,高年級同學隨著專業知識的獲取增加,又面臨深造和就業的選擇困擾。根據大學學習生活的不同階段,建立學業規劃指導項目和目標執行體系[2]。一年級開展專業認知、自我認知、生活自理、理想信念與課外興趣方面的教育引導,幫助同學們盡早樹立個人發展目標、制定學業發展規劃、實現獨立自主的學習和生活。二年級則以課程體系構建、專業論文訓練、專業實習實踐和課程競賽等方面教育為主,引導學生扎實專業知識,挖掘個人潛力,為學業發展奠定基礎。三年級則以個性化指導為主,根據學生個人發展目標和規劃,個性化地開展出國深造、升學指導、就業指導、綜合素質訓練、能力提升等項目。四年級以升學指導、就業指導、論文寫作、綜合能力提升為主要方面,進行模塊化專題訓練,提升升學和求職的成功率。
(3)建立健全學業指導平臺
參加實習實踐和擔任學生干部可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和綜合能力的提升,網絡媒體是同學們增加對專業的認識和專業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建立健全學業指導平臺,豐富校園第二課堂和網絡教育將是大學學業指導的重要路徑。通過豐富的實習實踐活動、專業知識競賽、校園文體活動等,實現學業指導形式豐富化、內容多樣化;通過網絡平臺開展針對性學業規劃指導、專業技能訓練、學業發展能力提升等,實現學業指導全程化。
參考文獻:
[1]曹蘭英,郭媛麗,王露純等。我國高校學生學業規劃現狀比較研究——基于對部分985、211與普通高校大學生的實際調查,現代商貿工業[J]。2018,21:129-133.
[2]張曉霞,大學生學業規劃模式探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7)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