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靈子 張曉迪 李雁杰
摘要:本文圍繞“臨清鈔關人文景觀保護現狀及措施”的問題,闡明臨清鈔關遺址遺跡現狀以及對現有遺址遺跡采取的保護措施,結合大量實地調研以及歷史資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了臨清鈔關現存人文景觀的保護手段。并結合臨清市整體歷史背景,臨清近代衰落的原因進行分析,就如何保護臨清鈔關人文景觀問題方面展開思考。
關鍵詞:人文景觀;臨清鈔關;人文景觀保護
中圖分類號:P901;K92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0-0120-01
一、人文景觀
人文景觀包括歷史文化、人物、事件,是人類活動作用于自然景觀各種歷史形態,是一個歷史文化綜合體,體現了一個地域的歷史特征。人文景觀包括歷史街區、古建筑、古橋梁、風俗習慣和傳說、以及帶有歷史文化信息的景觀小品、構筑物等。
二、人文景觀保護的意義及原則
1.保護的意義。臨清作為明清時期著名的運河關稅口城市,其歷史遺跡豐富多樣,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及歷史遺物,是一個歷史“記憶”的場所。可以讓廣大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更加直觀地認識和讀懂臨清鈔關這一燦爛歷史。因此,保護臨清鈔關人文景觀對臨清市存留與展示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2.保護原則:(1)真實性原則。清華大學陳志華教授曾指出:“文物建筑保護最首要的原則即是保護歷史的真實性,歷史的真實性是一切文物的價值存在,沒有歷史真實性的東西就不是文物”。保護臨清鈔關歷史文物的真實性,才能構建具有歷史價值的臨清鈔關人文景觀。(2)文化性原則。每一處人文景觀都具有其深厚的、與其它人文景觀不同的文化內涵,證明了它的唯一性,任意人文景觀實體可以進行外觀的仿造和復制,但其文化內涵卻沒法復制。所以應該首先保護人文景觀所承載的文化特質,才能更好的向觀眾再現歷史的真相,傳遞文化力量。(3)保護、恢復與合理利用原則。運用現代科技對其進行修復,并要做到修舊如舊,此外還要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結合旅游產業鏈,對人文景觀起到宣傳和保護的同時,也能帶給當地政府和民眾帶來經濟收入,間接提高了民眾對人文景觀保護的積極性。(4)完整性原則。完整性指范圍上的(有形的)完整,也指文化概念上的(無形的)完整,保護其完整性體現在遺址區域的全程整體性,包括歷史街區、歷史建筑等物質形態的空間布局,也包括這些建筑、街區所蘊涵的非物質形態的文化特性及其周圍的環境景觀的完整性。
三、臨清鈔關人文景觀現狀
1.臨清鈔關的歷史。臨清鈔關是明宣德年問朝廷在運河沿岸對過往船只進行收稅的重鎮機構。清末,隨著大運河的淤積,運河漕運功能逐步退化,臨清鈔關于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成為最后一個被關閉的鈔關。
2.近代臨清衰落的原因。臨清的衰落主要是由四個原因造成的:一是運河的淤塞黃河頻繁決堤造成臨清交通區位優勢的喪失;二是戰爭的巨大破壞;三是臨清自身在經濟結構方面的劣勢:四是頻繁的自然災害的影響。
3.現狀調研。臨清鈔關遺跡位于山東省臨清市后關街南約100米路西。鈔關原有80余問房現存不足20問,其余或被拆除或變為民居。現在只能看到幾間普通的古建筑,和一些復原的地基。現存的鈔關遺址,實際上僅展現了原鈔關建筑群的五分之一左右。
由于建國后這里變成了臨清市第二輕工業局的辦公地點。所以鈔關才得以保存下相對比較完整的三進院落。
四、臨清鈔關的保護措施分析
1.復原為主,尊重史實。在鈔關中修繕了現有留存的建筑,并將其內部空間作為鈔關歷史文物以及復原模型的展覽陳列館使用。已經遺失的建筑遺址部分,只是將原建筑地基復原出來,并圍以柵欄樹立示牌供游客觀瞻。并按照古老的鈔關平面布局栽植樹木和草地綠化等。這種大量留白的保護手法反而能夠使游客去結合陳列館中的史料文物等去發揮想象,沒有額外的填充,像圓明園一樣,用殘存的古建筑和真實并殘破的殘垣斷壁來講述歷史在這里的斑駁事跡,最大程度的尊重了歷史的真實性和遺址原貌。
2.展示為主,平鋪直敘。經過保護的鈔關最終呈現的是一個完整的人文景觀博物館,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沒有太多的路線布局,就是簡潔的直線園路,少量的綠植和設施。一進門就是直白的鈔關空間,最大程度的為地基的完整展示開闊視角。
五、思考
臨清鈔關作為臨清市重要的人文景觀資源,其地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保護和開發好臨清鈔關的人文景觀是發展和提升臨清旅游經濟的重要措施和途徑。但是目前來看,鈔關周邊的諸多問題是管理方長期缺乏重視和投入的結果,而且其中的一些弊端已經積攢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使景區的開發與發展已經嚴重的滯后。
所以,要使臨清鈔關的建設上一個新的臺階,還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尋求更好更有效的治理方法和開發渠道,這也必將是一個較為漫長且艱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