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一直在發展前進 ,ESP教學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被提出,然而因為種種原因,ESP教學在中國高校發展緩慢。 2017公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正式把學術英語納入大學英語教學內容中,說明ESP專門用途英語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筆者調查了筆者所在高校湖北工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和ESP教學課程設置現狀,在本文中筆者分析了本校大學英語ESP教學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初步發展策略。
關鍵詞:ESP教學;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問題與提出的策略
1.引言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歇,但是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的方向,不同的專家們卻有不同的見解,第一種意見提出,學術英語應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目前的通用英語應邊緣化,并逐漸被替代,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是專門用途英語;第二種意見恰恰相反,認為通用英語是主導性的,學術英語或者專門用途英語只能在一小部分如“985/211”大學實行, “大學英語教學未來發展方向應是通用英語和通識英語”; 第三種意見則持折中立場,認為學術英語和通用英語可以互補并存。筆者所在的二本高校,湖北工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向到底該何去何從呢?筆者認為,教學改革的方向應該以需求為本,那么這個需求既應該是學生的需求,更應該是社會和市場的需求,EGP英語教學逐步往ESP 發展,并逐步取代ESP教學是中國市場經濟國際化,高校教學國際化,中國與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融合的必然需求。不管是產業,還是技術,還是文化,走向世界,大學英語以人文內容為主的EGP的教學內容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這樣的發展需求。
2.本校的大學通用英語和ESP課程設置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雖然眾多學者認為專業英語不是真正的ESP,但是在本文中,筆者暫且將我校的專業英語教學視為ESP教學。筆者所在的湖北工程學院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新生開始新的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EGP(基礎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學時縮減,由原來的大一,大二四個學期每個學期64學時,共計256個學時,改為48,48,48,32,總共176個學時,縮減80個學時,當然,改革是順應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的趨勢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從而鼓勵大學英語老師參與到ESP教學中去。然而目前湖北工程學院大學通用英語教學和ESP教學的現狀確實這樣的:
湖北工程學院現在的教學院系一共有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音樂學院,教育與心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化學與材料學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與農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城建學院,體育學院,機械工程學院18個。其中,除了國際教育學院教學本身就是國際辦學形式,大多數課程采取的雙語教學外,其他院系中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單位有,經管學院,文學院,生科院,化學與材料學學院,數統學院和政法學院,這些院系也不是每個專業都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經管學院開設的專業英語課程的專業有市場營銷和金融工程,市場營銷專業開設的專業英語課程名為商務溝通英語,在大二下學期開設,同樣,金融工程專業的同學也是在大二下學期開設專業英語課程,課程名為金融英語。經管學院的這兩個專業的EGP通識英語課程只開設了三個學期,在其他專業的學生通識英語一般都開設四個學期的背景下,這兩個專業專門在第四個學期把EGP換成了ESP。文學院開設專業英語的專業只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他們開設的課程名稱是英漢翻譯,開設時間是大三下,也就是大學英語EGP結束后的第二個學期,中間這個專業的學生有一個學期沒有英語課程的情形下, 在大三下又開了一門不像專業英語的英語課程。大一大二開設兩年通用英語課程,大三上學期不開設任何英語課程,大三下學期又開設一門專業英語課程,這樣的現象在湖北工程學院比較普遍,除了文學院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還有化材學院的應用化學,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四個專業分別開設化學專業英語,材料專業英語,材料專業英語,材料專業英語的課程,數統學院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開設名為“專業英語”的課程,生科院的藥學,園林兩個專業也分別在大三下開設藥學專業英語和園林專業英語。
從以上調查結果可知,湖北工程學院的ESP教學課程設置沒有進行過科學的推敲,ESP開設與EGP開設,大部分院系沒有考慮到語言循序漸進的規律和連續性。而且有些院系開設的專業英語課內容上與專業知識內容沒有緊密的聯系。此外,作者還了解不少院系以前開設有專業英語ESP課程,并持續數年,例如,土木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曾經開設過專業英語課程,現在卻沒有開設,原因在哪里呢?筆者跟有些院系曾經承擔ESP教學的的教師交流時,他們曾表達出自己在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覺很難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不知道是教學內容的問題還是教學方法不得當。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是目前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將面臨的一個重要方向和問題。
綜上所述,湖北工程學院ESP教學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有1)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教學目標不明確、2)、ESP教材使用混亂3)ESP師資相對薄弱。
3. ESP教學發展的策略
3.1明確ESP課程定位
本校ESP教學要發展,首先需要明確ESP課程的定位,從而制定適宜的課程大綱,使課程設置調理規范化,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處理好現階段EGP教學課時與ESP教學課時合理安排,并注意課程設置的持續性和銜接性。例如,本校的生科院,數統學院和化材學院設置在大三下學期的專業英語課程可以考慮提前至三上或者二年級下學期,這樣大學通用英語的學習和專業英語學習正好形成無縫對接。
ESP課程的目的不是傳授專業知識,而是訓練學生特定學科里面的英語應用能力,所以ESP課程的定位不是系統的用英語傳授專業知識,而是要通過專門用途英語的學習掌握特定學科里的英語運用能力,例如,經管學院市場營銷專業開設的《商務溝通英語》課程目的并不是用英語來學習商務溝通,而是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商務溝通中的主要英語詞匯,句法,文體等。如果把這門課程看作是用英語來學習商務溝通知識,就偏離了ESP教學的正確軌道。
專門用途英語主要分兩個大的方向就是學術用途英語和職業英語,學術用途英語又細分為一般學術用途英語和專業學術用途英語,在這個問題上,筆者同意一部分學者觀點,認為專門用途英語中的專業學術用途英語的教授適合在研究生階段進行。對于本科階段的學生而言,學術用途英語中的通用學術用途英語是更適合的。所以我校的ESP教學可以定位為基礎通用學術英語及入門級職業英語課程,在培養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初步的通用學術英語知識以及與專業學習相關的基本英語表達。
3.2選擇合適的ESP教材、加快ESP教材開發
選擇合適的教材或者編寫出適合課程目標的教材是成功進行ESP教學的關鍵環節之一。ESP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編寫應該遵照什么樣的原則?Ellis 和Johnson(1994:115)詳細討論了ESP教材。他們認為ESP 教材有以下幾個原則: 1) 語言必須包含學習者的學科專業中常見的詞匯、句法結構和語篇功能; 2) 內容必須和他們學科有關聯,但選擇的主題和設計的任務的目的是促進學科專業所需要的語言能力的訓練。Lewis 和Hill( 1993:52 - 53) 對ESP 教材的衡量標準是: 1) 教材能否激發學習者的好奇和研究興趣; 2) 教材是否和學生的專業以及需求有關; 3) 教材是否有趣; 4) 教材是否有他們認為值得做的任務和活動。可見ESP教材的內容必須能反映該領域的語言和交際活動的典型性而非內容知識的系統性。
換言之,ESP教材編寫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在某個專業或者學科的英語應用能力,所以教材的選擇和編寫既要和特定專業和職業相關,又要能突出這些專業或者職業中英語句法,詞匯和語篇教學特點,從而真正實現ESP教學目標。這樣就不會出現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在大三下開設《英漢翻譯》這樣的英語課程,既不能體現和大一大二所開設EGP學習的延續性,也不能體現與學生所學專業的相關性。也不會出現不同的專業選擇相同的專業英語教材的不合適的局面了。
3.3強化ESP師資培訓
首先,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有學者認為,理想的ESP教師要么是英語水平極高的專業課老師,要么是有一定專業知識的英語教師。然而,英語水平極高的專業課教師也不一定適合來講ESP課程,ESP首先是語言知識與專業知識高度融合的一門特殊的課程,有其專業的教學法和授課技巧,不要說專業課老師,就是大學通用英語教師不經過學習或者培訓,也無法進行高質量的ESP教學。所以ESP師資培訓相當必要。無論是英語教師還是專業教師,都面臨著不斷接受、學習和運用心理學,教育學,語言學新的理論指導下的最新的教學法,有效地組織ESP教學和相關活動。
其次,專業知識培訓。盡管英語教師不需要高深的專業知識,但是一定的專業知識不僅有助于ESP教學中語言承載內容的講解,更是可以樹立在學生心目中的值得尊重的形象,如果每一個不明白專業知識的地方要通過你的語言知識和學生專業知識的合作才能解決,不僅影響了教學的進度,更是會讓學生對任課教師的知識水平有所懷疑,也可能會導致學生失去對課程的興趣。專業知識的培訓,并不意味著英語教師要跟專業教師掌握一樣的系統的深厚的專業知識,部分專業知識的攝取可以通過與專業合作人員交流、閱讀專業期刊、聆聽同事討論、盡可能多地吸收專業知識、像一名真正的學生那樣認真地學習某一門專業課的基礎知識。
4.結語
有很多學者認為,我們大學英語教學一直停留在通用大學英語EGP或者GE一般英語教學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大學英語教師大多都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出身,沒有其他的專業知識背景,這樣就導致了在改革的過程中ESP教學無法推廣。然而我們知道大學英語和英語專業不同,不是一門獨立的專業或學科。大學英語教師的服務對象是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這些學生的畢業證書代表其所學的一個學科和專業,當然包括相關的外語能力。最近公布的本科各專業培養方案或教學質量標準,我們發現其中幾乎都要求自己專業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本專業外文書籍和文獻資料的閱讀能力,能正確撰寫專業文章的外文摘要。能用外語與同行進行學術交流”。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學英語的定位或存在目的應受制于外向需求,即服務專業、服務專業學生就業需求,教學內容的選擇如果不為學生專業服務,大學英語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據和資本。所以我校大學英語改革是必然趨勢,ESP教學也是必然趨勢,大學英語教師轉型也將成為趨勢。
大學英語的教學應該逐步實現從EGP 完全過渡到ESP,實現ESP完全取代EGP教學,以蔡基剛教授為首的這批學者認為,ESP教學并非中國大學里的專業英語,而是和某一學科知識緊密相連,但是內容上不一定是系統全面的專業知識,可以是學科的入門知識,這樣一來,一般大學英語教師是可以勝任ESP教學的。我校的大學英語改革現在展現出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作為一名大學英語教師,首先順應改革,理解改革,當然幫助推進改革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A. Majid Hayati. Teaching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in Ira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J] . Arts and Human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008, (7)
[2]蔡基剛. 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方向 [J]. 外語界, 2004(2)
[3]黃萍.專門用途英語的理論與應用 [M].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7.
[4]李新,崔學深,盛慧慧.高校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報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14).
[5]梁雪松,等.英語專業ESP課程建設中的問題和對策[J].外語界,2006(4).
[6]廖莉芳,秦傲松.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報告[J].外語界,2000(3).
[7]劉慧莉.試談ESP的課程設計問題[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2)
[8]羅毅,李紅英.論大學英語與專業英語教學的銜接[J].外語電化教學,2008(1).
【基金項目1】: 湖北省教育廳社科基金項目“ESP課程設置與教材建設研究——湖北工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項目編號:18Y132)的階段性成果。
【基金項目2】:湖北工程學院教級教學研究立項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研究”成果之一( 項目編號2017007)。
作者簡介:張秀英,1977年8月,女,碩士,講師,湖北云夢人,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及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