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娜 龔靜
摘要:在藝術表演界中,所有的歌唱藝術者都追求以情帶聲的境界,黃梅戲的表演者也不例外。在進行黃梅戲表演時表演者需要對于表演曲目進行深入了解,從而能夠加入自身的情感,以此來向觀眾傳遞黃梅戲中的情感。要想將以情帶聲完全的展現出來,對于黃梅戲表演者要求要從自身扮演的角色以及觀眾情感的需求開始研究,結合專業的唱腔以及形體上的表達來滿足觀眾對于黃梅戲曲的需求,使觀眾能夠通過表演者的戲曲表演能夠產生情感共鳴,從而使精神世界得到滿足。
關鍵詞:黃梅戲;表演者;情感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0-0143-01
一、引言
黃梅戲是一種具有特殊魅力的中國鄉村音樂,其擁有優美的唱腔以及獨特的韻味,成為我國流傳至今的著名地方戲劇之一,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黃梅戲主要是長江流域的文明產物,在清朝初期開始興起,主要是在采茶調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融入當地的唱曲文學、舞蹈以及民間風俗等,在加上獨特的地方語言特色,逐漸發展成為全新的唱腔,但由于黃梅戲的發展過程大多數是在勾欄瓦肆中,因此具有一定的鄉土氣息,所以現階段的黃梅戲發展逐漸將更加文雅的文學藝術融入其中,使其能夠進行長遠的發展,使我國的傳統戲曲文化能夠繼續傳承。本文基于以上觀點將黃梅戲中表演者情感的表達方式進行描述,以此來幫助黃梅戲表演者能夠將黃梅戲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使聽眾能夠感同身受,從而能夠充分了解我國傳統的戲曲文化。
二、黃梅戲簡介
1.黃梅戲發展歷程。黃梅戲最早起源于清朝直至今日其發展歷史較為長久,其主要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清朝乾隆末期受到當地戲曲的影響,與高蹺以及早船等民間藝術相結合形成全新的小戲,經過進一步的發展,產生故事情節,并且黃梅戲的故事情節有一部分是真實的事件改變而成,因此對群眾的吸引力較大。第二階段,從辛亥革命到1949年,這一階段的黃梅戲逐漸從民間藝術逐漸轉向職業化,從民間的小舞臺逐漸走進城市的舞臺,在比階段的黃梅戲在演出形式上發生巨大的變化,不僅開展全新的劇目,還豐富演唱手段,為人們帶來一種獨特美的感覺。第三階段,從1949年到現如今,在我國成立之后,黃梅戲得到快速的發展以及傳承,黃梅戲戲劇團也逐漸越來越多,并對人的情感起到一定的影響,豐富我國人民的精神世界。但現階段的黃梅戲還在不斷地創新,以此來為我國人民群眾帶來更加豐富的情感生活。
2.黃梅戲妝容特點。黃梅戲中表演者的妝容注重眉眼,與京劇中注重眉眼濃墨描繪的妝容不同,黃梅戲戲裝講究暈染,類似于我國古代仕女的淡妝,其中小生眉眼上揚,眉峰微聚;花旦妝容體現出眉目含情,有一種瀲滟風流的感覺,不同于其他劇類力求表演者的妝容色彩艷麗,黃梅戲注重妝容清雅。
三、黃梅戲表演者情感的表達方式
1.黃梅戲唱腔靈活多變。黃梅戲的唱腔較為流暢,聲音優美并且通俗易懂,在黃梅戲的表演中,表演者能夠根據角色的不同以及心情的變化改變唱腔。表演者的唱腔在大段的吟唱中唱腔醇厚,能夠體現出專業的板腔體,但在花腔小曲中能夠將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通過長短相依的唱腔表達方式,將角色的情感充分的表達出來,使聽眾能夠將自身的感情帶入。
2.黃梅戲的肢體語言豐富。黃梅戲表演的過程中,將演與唱進行結合,能夠充分的將表演者的情感表達出來,在表演過程中能夠將黃梅戲的靈魂表達出來,尤其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來越高,因此對于黃梅戲表演者要求將唱與演有效地結合,以此來呈現不一樣的黃梅戲曲表演,能夠滿足現代社會人們對于審美的追求。所以,現階段的黃梅戲表演者不僅聯系專業的唱腔,還應結合角色的實際設計肢體語言,并且進行聯系,將角色能夠更好的呈現出來,以此來豐富自身的黃梅戲曲表演內容。
3.表演者與聽眾進行互動。黃梅戲曲表演的最終目的是要讓聽眾滿意,因此在表演過程中,表演者要注意與聽眾的交流,尤其是情感的交流,使其能夠對于黃梅戲表演有充分的認識,從而能夠將我國的黃梅戲進行發揚光大。在黃梅戲的表演中表演者的一顰一笑都能夠影響聽眾,所以表演者抓住此種機會與聽眾進行情感的溝通,以此使聽眾能夠根據表演者的情感以及自身的想象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表演者海英將自身融入到角色中,將角色進行拓展,不斷運用自身的魅力豐富角色形象,以此來將聽眾帶入到黃梅戲的表演中,使其能夠充分的了解我國的傳統戲曲。
四、結語
綜上所述,黃梅戲從興起流傳至今,擁有較多的經典作品,通過表演者靈活多變的唱腔,豐富的肢體語言以及與聽眾的交流互動,能夠將黃梅戲的精髓表達出來?,F階段的黃梅戲表演者能夠將聲音與情感進行結合,從而使我國人民群眾能夠感受到我國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并通過黃梅戲的表演能夠豐富自身精神世界,從而能夠傳承我國經典的黃梅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