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智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速度的加快,青少年弱勢群體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本文在總結了青少年弱勢群體存在的問題后,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提高青少年弱勢群體活動力度的幾點建議,希望通過政府、社會民間力量、青少年弱勢群體自身的努力,使青少年弱勢群體活動開展不足的問題得到關注,提高關愛青少年弱勢群體活動的力度。
關鍵詞:弱勢群體;心理問題;宣傳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0-0177-01
“弱勢群體”一詞,最早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社會的進步及經濟的發展催生了這一詞語。通常認為,弱勢群體主要是指在社會資源分配中、社會權力的獲得方面處于劣勢地位的一類人群。由于自身因素、社會因素的影響,這類人群在社會生活中處于弱勢地位,導致不公平現象的出現。弱勢群體問題不解決,會對構建和諧社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從青少年宮工作角度來說,應當關注轄區內青少年弱勢群體中存在的問題,并組織開展各類關愛弱勢群體的活動,促進社會公平的實現。因此,本文中所指弱勢群體主要為青少年弱勢群體。
一、青少年弱勢群體的生存現狀
青少年弱勢群體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第一,孤殘青少年。第二,留守青少年。第三,問題青少年。第四,待業、失業青少年。這四類青少年都可認為是青少年弱勢群體中的一員,其各自存在的問題特征不同,因此有必要進行分類分析。
第一類,孤殘青少年。這一類青少年或是被父母遺棄,自小在孤兒院長大,或是親情健全,遭遇意外導致身體殘疾。這類青少年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心理問題。少年時期是青少年心理逐漸成熟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這一時期的心理問題會對青少年的一生產生影響。孤殘少年在親情存在重視力度不夠的狀況,這些生活中的特殊情況對孤殘少年的心理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嚴重的會發生心理扭曲,給青少年和整個社會帶來消極影響。長此下去,若社會力量不加以干預則會形成自卑、仇視社會等心理,給社會安全埋下隱患。二是教育機會受限。殘疾青少年受身體限制,上學問題突出。以我區為例,端州區目前有殘疾兒童380多人,政府開辦的專門殘疾學校僅有1所,學位嚴重不足且開設的專業較少,殘疾青少年難以獲得較好的教育資源。
第二類,留守少年或家庭生活困難學生。這一類青少年父母常年在外,多數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這類青少年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其一,爺爺奶奶對其疼愛有加,甚至對其溺愛,“隔輩疼”現象嚴重。這類青少年難以受到嚴格的約束。其二,老一輩人文化水平有限,或因家庭生活困難,在教育孩子方面投入較少,缺乏科學有效的方式,多數老年人對孩子的教育持放任的態度。
第三類,問題青少年。這一類青少年觸犯過行政法規或實施過犯罪行為。他們身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心理上有暴力傾向,解決問題的方式粗暴簡單,這反映出問題青少年在交往上的心理缺陷,這種心理缺陷通過適當的心理矯正可以解決。此外,在社會對待問題青少年的態度上,社會中許多人會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問題青少年,這使問題青少年難以融入學校生活、社會生活。
第四類,待業、失業青少年。社會上一些青少年在接受完義務教育后,由于自身原因或家庭經濟狀況影響,不再繼續接受教育。當今社會對應聘人員的學歷要求較高,因此,這一類青少年就業難度大。再加上這類青少年剛剛踏入社會,工作經驗不足,這都加大了就業難度。待業、失業不可避免。
總的來說,青少年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心理健康問題亟待解決。第二,受教育途徑少,受教育水平不高。第三,監護人科學教育觀念的缺失。第四,缺少對青少年弱勢群體就業指導。
二、青少年弱勢群體現狀的原因分析
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是社會因素。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速度加快,一些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但是我國現有的國家政策難以適應這一現象。因此,除了農村勞動力外,年長的老人及年幼的兒童、青少年便留在農村,與父母分開生活,這樣便出現了留守兒童問題。其次是政策因素。我國政府重視青少年的教育問題,但是對青少年弱勢群體的關注度不高,沒有相關的生活、教育政策向其傾斜。再次是在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對青少年弱勢群體的心理問題重視度不夠。我國現階段的義務教育更加注重對青少年文化知識的教授,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度不高,一些學校雖然開設了心理咨詢室,但是師資配套不齊全,難以達到心理輔導的效果。最后是部份家長的教育觀念陳舊,缺少溝通與相互尊重,更多的是訓斥與打罵,這使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逆反心理更加嚴重。“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教育理念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狀況,家庭教育效果不明顯。
三、提高青少年弱勢群體活動力度的措施
在上文分析了青少年群體中存在問題及問題的成因,應當有針對性的采取一些措施來改變現狀。青少年宮作為政府舉辦的、服務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公益機構,應帶頭組織關愛青少年弱勢群體,加大關愛活動力度,切實負起開展青少年弱勢群體活動的責任,具體措施如下。
(一)與時俱進,創新活動
一是創新活動的宣傳方式。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當今青少年獲取信息途徑增多,從本人工作中總結的經驗來說,開展活動以微信公眾號文章、網站通知等形式發布速度快、范圍廣、針對性較強。而且色彩鮮明、圖文并茂的微信文章及網站宣傳更容易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吸引青少年參與關愛活動,創新活動宣傳方式能夠增強活動效果,更容易達到活動目的。
二是創新活動的組織方式。摸清轄區內青少年弱勢群體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關愛活動。圍繞青少年權益、成長、交友等多方面剛性需求,分層多類開展活動。
(二)以多種方式加大活動力度與覆蓋范圍
充足的活動資金是提高弱勢群體青少年活動力度的基礎,青少年宮在依靠國家財政撥款的同時,應當發動更多的社會民間力量來參與這一有益于社會的工作。一是鼓勵轄區內的企業通過參與關愛青少年弱勢群體活動的方式提升企業形象,對于參與活動多,貢獻力量大的企業由政府對其進行表彰。二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專業團隊開展相關活動。三是大量組建志愿者服務隊伍。由團委或青聯牽頭,組織志趣相投、特長相近的志愿者小組,定時定點深入社區、關愛對象家庭開展精準幫扶服務。這樣,活動的針對性和覆蓋范圍就更為明確,收效更為顯著。
(三)開展心理輔導與矯正
上文中提到青少年弱勢群體中存在的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大多與青少年心理存在的問題有關。因此,開展心理輔導與矯正,及時使青少年弱勢群體了解到其心理問題的癥結,對癥下藥,及時調整心理狀態很有必要。從青少年弱勢群體出現的問題來說,心理講座應當面向兩類人群:一是面向青少年弱勢群體本身,青少年自身心理知識的缺乏會導致心理缺陷,甚至心理疾病;二是面向青少年弱勢群體的監護人,這類監護人對青少年心理狀況了解程度不夠,教育觀念陳舊。為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探討,與共青團、教育局、司法局聯合開展“重塑美麗人生——社區矯正青少年心理幫助行動”項目,以轄區矯正人員為服務對象,聘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專家,通過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培訓的形式解答青少年在成長中出現的心理困惑。先后開展了6場心理健康講座和心理培訓,13次個體咨詢與治療,確定35名社區矯正青少年為重點幫助對象。同時,通過派發宣傳單張,發布微信公眾號文章,對青少年弱勢群體的監護人進行青少年心理知識的普及。提高青少年監護人的教育水平,更新教育觀念。切實關心關注弱勢群體青少年的身心發展。
四、結語
隨著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在這樣的新形勢背景下,青少年宮應當提高關愛青少年弱勢群體活動的力度。通過創新活動形式、以多種方式開展活動、加大活動覆蓋范圍、開展心理輔導與矯正等措施,以提高青少年弱勢群體的關愛活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