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莎
摘要:“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 是高中地理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鄉土地理資源存在學生所處的區域環境,學生較為熟悉,將高中地理教學與鄉土地理融合,有利于培養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本文結合實例,嘗試將鄉土地理資源融入地理教學過程中,使地理教學過程成為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
關鍵詞:鄉土地理;地理核心素養;城市空間結構
1.緒論
1.1研究背景
“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 是高中地理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1]。我國高中地理課程改革圍繞“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 四個方面展開的[2]。鄉土地理資源從學生所處的區域環境取得,將其與高中地理教學融合,對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培養有幫助。
1.2.研究意義
1.2.1豐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理論。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以鄉土地理資源為著眼點,對其展開研究,嘗試利用鄉土地理素材,研究如何將其融入地理課堂教學中。
1.2.2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可行方案。本文將通過利用鄉土地理素材,提出具體優化建議,為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一個具體、可操作的方案。
1.3文獻綜述
1.3.1地理核心素養研究綜述。李家清學者提出“地理核心素養是以地理素養為基礎,更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須具備的關鍵素養。”[3]現在大部分學者對于地理核心素養的構成要已達成共識,即人地觀念、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
1.3.2鄉土地理研究綜述。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鄉土地理學習是地理學習的基礎。思想家盧梭、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認為兒童應學習鄉土地理知識[4]。1992年,國際地理聯合在《地理教育國際憲章》中提到了地理應該是一門在各個時期、不同國家教育領域內,都充滿活力、有積極作用和有趣味性的學科,并有助于人的終身發展[5]。我國竺可楨先生在《地理教學法》中指出地理老師須對學生周邊環境了解,而且可以用地理知識解釋身邊的現象[6]。20 世紀 60年代初頒布《小學地理課程大綱》強調教師必須另用 2 小時時間對學生講解當地的地理情況[7]。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1.4研究方法
1.4.1文獻法。結合自己所研究方向大量閱讀相關文獻,通過歸納總結,得出論文選題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
1.4.2 行動研究法。本論文以“城市空間結構”一課為實例,結合教學設計相關理論,融合鄉土地理教學設計應用,驗證鄉土地理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影響的研究。
2.概念的界定
2.1地理核心素養
地理核心素養是公民生活與終身發展所必備的關鍵素養,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8]
2.2鄉土地理
鄉土地理是小區域的環境,這個區域包含了人文社會與自然的特征,但是其界限沒有很明確,對它的概念也沒有統一的說法[9],在教學中利用鄉土地理知識時,同城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研究區域與內容。
3.以鄉土地理為基礎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實例——以“城市空間結構”為例
【教學目標】
1.根據本地的鄉土地理資料,分析影響城市布局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一步步培養學生地理核心要素
2.根據鄉土地理材料,進行城市區位選擇,并與現有城市功能分區對比,評價合理性,提升對城市規劃和發展的關注度,培養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觀。
【教學重點與難點】
城市空間分布的原因分析
【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圖片導入新課,展示長沙代表性景觀圖。以鄉土地理的相關資料導入,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過程1
根據“湖南省各市縣分布空白圖”,明確長沙市所處位置,進一步描述其地理位置和特點,抓住“省會城市”“湘江環繞”等長沙市代表性的自然人文特征。 進一步展示“長沙市行政區劃”圖,了解長沙市五個區的分布,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提出問題,比如“學校所處哪個區”“你家位于某條街”等,用熟悉的鄉土地理強化學生對區域的認知, 為后面的學習與交流做鋪墊。
學生首先對“大尺度”區域(湖南省政區圖)有了一個認知,例如“湖南省的位置” “長沙市在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等;接著從向“小尺度”區域轉化進而了解“鄉土”區域(長沙市政區圖)時,歸納區域認知的方法規律。從熟悉到陌生,從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也為區域得綜合分析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2
根據“長沙市城鄉總體規劃土地使用規劃”圖,觀察長沙市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在空間分布上的特征。學生思考并討論,嘗試歸納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方法。 教師接著提出思考“城市的區域選址考慮因素有哪些,主要是什么? ”
此環節主要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與區域認知能力。使學生學會根據提示將地理現象放在區域中全面考慮;能夠分析多個地理要素之間的影響,從而分析對地理現象造成的影響。
教學過程3
師生共同解讀教材,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空間結構的形成過程。請學生嘗試在長沙市土地規劃圖中畫出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同心圓結構,實際驗證所學的地理原理。根據教材中城市功能區的劃分依據,嘗試在長沙市土地規劃圖中將長沙市劃分出不同功能區。
此環節是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學生在熟悉的鄉土地理情境下,通過小組合作,進行簡單的“識圖、構圖、畫圖”,達到提高實踐力目的。
教學過程4
展示“十三五規劃”中長沙市的空間結構圖,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各功能區布局的合理性進行討論。 探究性內容:結合“長沙市行政區劃”圖,嘗試對長沙市各區今后側重發展的方向進行探討并說明理由。
此環節提升人地協調觀。使學生理解人類的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培養學生對環境的熱愛之情,進而培養其形成人地協調觀。長沙市的城市規劃圖結合所學的知識,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關注家鄉建設,提高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4.總結
鄉土地理資源與地理核心素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資源的開發、融合及應用,不僅給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且直觀的案例,而且讓學生更加關注身邊的現象,關注所生活的區域環境,從而有助于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李家清,張麗英,陳芳.走進新課程:論“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解讀高中地理課程標準[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Z1):17-18.
[2]林培英,張冬梅.漫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出[J].地理教育,2016,03:4.6.
[3]李家淸,常珊珊.核心素養:深化地理課程改革的新指向 [J].地理教育,2015,(4)
[4]裴斯泰洛齊教育思想探討[J].國際學術動態,2010(6):20.
[5]馮以浤.地理教育國際憲章[J].地理學報,1993(4):19.[6]
[6]施雅風. 竺可楨教授與中國地理科學[J]. 地理教育,2004,05:4-5.
[7]黎蘊元. 中學鄉土地理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 2011.
[8]聶桐彤. 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生“區域認知”培養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9]杜軍. 鄉土地理融入課堂的教學設計與案例應用[D].新疆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