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夢奧
摘要:孩子的健康成長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系著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大部分幼兒在各自家庭中處于核心地位,“寵愛”是他們的專利,“小皇帝”成為他們的代名詞,而剛剛進入幼兒園集體生活,其自我的個性依然比較明顯,以致在游戲中,幼兒間常常會發生爭搶玩具的現象,而有時,老師的處理方式并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藉此,文章在嘗試了解幼兒爭搶玩具現象的基礎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教育策略。
關鍵詞:幼兒;爭搶玩具;原因;教育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及各種能力的主要教育手段。幼兒天生愛玩,對玩的興致是非常高的。在游戲中幼兒必然會玩玩具,玩具對幼兒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孩子對玩具有一種天然的情感?!坝捉讨浮备5撠悹柊押⒆拥耐婢咴椤岸魑铩?。擺弄玩具的過程,也是幼兒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過程。
二、問題的分析
任何問題產生總是有原因的,結合我平時在工作中的專業的觀察、還有文獻的查閱,總結出幼兒爭搶玩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幼兒自身發展的特點
3—6歲甚至0—3歲的嬰幼兒,嬰幼兒期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是人一生中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這一階段是許多能力形成的關鍵期。幼兒希望自我需要能得到滿足。同時,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活動能力比較強,行為的沖動性也很強,自覺性弱,喜歡無拘無束的表現自己的情緒,說鬧就鬧,說哭就哭,不能夠按照成人的要求來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在道德行為與道德判斷方面,沒有很強的是非觀念和行為準則,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如一天早上一一是第一個到幼兒園的,一到班級,他直接跑到建構區去玩積木。這時,沒有任何小朋友,他也玩的很是高興。當第二個小朋友來的時候,只是聽到老師(我)與他打招呼,一一便立馬把所有玩具攬在自己的懷里,我問他:“你干嘛呢?”他卻說:“這是我的,是我先拿到的”。我明白了,他怕爭搶他的玩具,同時,他認為這是他先拿到的,所以應該是他的。
(二)家庭因素
當今,父母過分保護和溺愛已經成為普遍的問題。大部分幼兒在各自家庭中處于核心地位,“寵愛”是他們的專利,“小皇帝”成為他們的代名詞,在他們的意識里自己就應該享受關愛,導致他們在與同伴游戲時無規則意識,不懂得謙讓,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但也有一些家長對幼兒過分粗暴和嚴厲。這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不愉快的經歷,容易使他們形成自卑、膽怯、畏縮、冷漠等不健康的心理。更甚者部分幼兒還會通過模仿家長,表現出攻擊性行為,來釋放心中的壓抑與不滿。有些父母在聽到自己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了之后,便會氣沖沖的帶孩子去找人家算賬,要回玩具不說,還教導自己的孩子下次再發生這種事,一定要搶回來。這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的習慣,不利于其今后的發展。還有部分父母,遇到這種情況,會不斷的教導自己的孩子要退讓,從而會導致一些幼兒欺負弱小,就會搶幼兒的玩具。所以說,父母的不當的教養態度與方法,不僅會對幼兒今后與人交往產生不良影響,也會引發不健康的心理問題。
(三)社會因素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孩子在家里享受著獨生子女的待遇,沒有與兄弟姐妹相處的經驗,很少體會到因為合作而帶來的快樂。在他們的印象中,沒有互幫互助、互相關心的概念,因此,當今的幼兒都有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他們很少關心其他人,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只有自己,也不懂得商量,根本不懂得互相幫助,共同合作。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現在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是閉門閉戶的,孩子每天都被封鎖在家里,根本沒有出去的機會,再加上網絡的發達,孩子的伙伴已經被手機、電腦這些電子產品所取代,所以他們的自我中心現象更為嚴重。
三、教育的策略
根據以上種種分析,我也通過查找相關資料,以及自己的檢驗體會,提出了以下幾條方法策略。
(一)以身作則,榜樣示范
擺正孩子在家中的位置,注意隨機引導。現在許多家庭中,成人對孩子的愛都是無條件的,這種過激的愛,會讓孩子只懂得享受收獲,而不懂得分享。家長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對孩子進行引導,讓他學會與別人分享,幫助其去除“自我中心”化,做好榜樣的作用。家長要避免給孩子灌輸“遇到問題用武力解決的辦法”,即使你沒有用明確的語言表達出來,但孩子的領會與模仿能力是非常厲害的。
(二)環境影響,營造氛圍
首先,教師要為孩子營造一個禮貌用語的環境,在日常生活中,要處處引導幼兒愛同伴愛幼兒。因此在平時,我們處處做有心人,常常有意識地把自己看到的或聽到的一些較有意義的事講給幼兒聽,讓他們一起快樂、一起憂傷,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情感分享。如引導幼兒把自己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與同伴一起分享,讓幼兒體驗到大家一起分享玩具、食品的愉快心情,讓幼兒逐漸改變“自我中心”的狀態。當自己有了快樂體驗時,要以分享的形式講給幼兒聽;當看到幼兒正在玩玩具時,可有意識地走過去對幼兒說:“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或者說:“你可不可以把玩具分給我一些?”待幼兒體驗到分享帶來的樂趣后,幼兒便會自覺產生分享的動機,模仿老師發出類似的行為。通過隨機教育,幼兒在反復的教育訓練中逐漸養成樂于與他人分享的好習慣。其次,幼兒園也要為孩子創造適當的游戲空間與時間,提供充足的玩具,保證幼兒既有玩具玩,也有時間玩,而不是再因為玩具數量的缺乏導致爭搶。
(三)家園合作,保持一致
家園要保持一致的態度與方式,這樣才能保證幼兒行為的統一性,使孩子健康成長。教育機構積極爭取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同時,也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達到兩者之間的平衡。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很乖,一回到家則不一樣了,所以家園一定要進行溝通,共同引導幼兒解決自身的矛盾問題,在合作中體會快樂。
四、總結與反思
綜上所述,幼兒期幼兒爭搶玩具的現象大量存在,同時該時期也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我們要從家庭等多方面進行合理的教育引導,為其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作為教師、家長,我們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態度,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為其制作合理健康的教育活動,做好榜樣作用,對于幼兒好的行為要及時的進行表揚,對于其缺點,我們也要認真對待。與幼兒一起認真對待、解決問題,讓他們懂得合作與分享,從而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王華,趙薇.《家庭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李季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析[Z],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Z].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小雄.要為幼兒選購安全衛生的玩具[J].家庭教育(幼兒家長).2010.
[4]呂靜華.開發幼兒人際交往智能全攻略[J].家庭教育(幼兒家長).2010.
[5]蘇麗.論兒童親社會的培養[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6]龐麗娟.《新〈綱要〉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