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香
實驗教學是物理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落實課程標準,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然而,農村薄弱學校特殊的區位條件和辦學條件從客觀上制約了實驗教學的開展,怎樣更好地開發和利用現有的實驗資源呢?作為一名實驗員兼物理教師,我結合自己實際教學略談幾點經驗。
一、挖掘現有資源,提高器材利用率。
1.開放實驗室,增加學生實驗次數。
(1)成立物理課外學習興趣小組,在一般實驗的基礎上,增加實驗室對他們開放的次數。這即有利于培養尖子生,又有利于調動其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即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利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
(2)將實驗室建成轉化后進生、提高中等生的基地。課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給學生分組,以后進生和中等生為重點,針對他們存在的共同問題,以實驗為手段,對他們進行專門的輔導。
(3)將實驗室建成學生創新的陣地。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條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動腦,設計實驗,探究方法,鞏固知識,轉化為能力。
2.用好薄改、均衡發展項目配置的實驗器材。在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和均衡發展推進中,實驗器材的種類得到了大大的增加,為學校開展正常的實驗教學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在實驗室的日常管理中,實驗員要把這些器材的價值最大化地發揮出來,開足、開齊、開好實驗教學。
3.開發實驗器材,力爭做到一物多用。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開動腦筋,不斷嘗試將實驗室里的器材加以組合或開發,可以讓一個器材完成更多的實驗探究。比如:試管,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試管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利用試管探究音調問題。用嘴對著空試管吹,讓其發聲,再在試管中加一些水,再對著試管口吹氣,讓學生去體會聲音的不同,從而去感覺音調;在學習大氣壓強的時候,可以做“大小試管”的實驗,讓學生體會大氣壓強的存在。在學習浮力的時候,可以利用試管制作浮沉子演示上浮、懸浮、下沉。還可以制作潛水艇模型演示潛水艇原理。其實,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多思考、充分利用實驗器材,開發更多的實驗,就能讓實驗器材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挖掘生活資源,體會生活處處皆物理。
1.用身體做實驗。身體是學生自身的物理實驗資源,每個人都有且不受時間、地點的影響,隨時隨地可以進行。通過切身的體驗更能加深理解所學知識。例如:在研究聲音產生的條件時,可讓學生用手摸自己發聲時聲帶的振動;在學習杠桿的應用時,可讓學生用手拿字典,感受費力杠桿省距離;在研究摩擦力的時候,可讓學生兩手心相對,感受兩手滑動時摩擦力的存在。通過增加兩手的壓力,感受摩擦力的變化等等,這些實驗簡單卻印象深刻,一舉兩得。
2.用生活、學習用品做實驗。用日常器具做實驗,簡便、直觀、原理單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創新意識。例如用生活用品做實驗:用飯盆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用尺做實驗說明弦樂器的音調與長度的關系;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電;用手表的鬧鐘功能研究材料的隔聲性能;用易拉罐研究小孔成像;用籃球、足球、乒乓、研究日食、月食;用玻璃水杯研究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慣性;近視眼鏡研究凹透鏡的成像;塑料尺觀察光的折射等等。再如用學習用品做實驗:學習流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可以讓學生拿兩張白紙做實驗;學習慣性時可以用小紙條和鋼筆帽做實驗;學習壓力作用效果時,可以用手抵住削尖的鉛筆兩端來感受面積不同效果不同;學習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時,可利用幾根鉛筆放在文具盒下面拉動文具盒體會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小于滑動摩擦等等。
三、開展自制模具競賽活動,培養師生創新能力。
新課程標準對實驗、探究、實踐活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學校實驗器材配置雷同、整齊劃一,不利于教師個性化教學,同時學生的個性發展也受到了極大限制。大力開展自制教具活動能有效地培養師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中,需要用溢水杯來完成實驗,但由于實驗室溢水杯數量很少,分組實驗的可能性極小,這樣我動員學生自制溢水杯。學生找來易拉罐和氣嘴,做出很有實用價值的溢水杯,不但解決了難題而且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四、充分發揮遠程教育資源的優勢,讓抽象實驗形象、生動、直觀。
現在,多數農村薄弱學校都已經開通了遠程教育接收系統,配置了電子白板等現代教學器材,這些資源對于農村相對閉塞的環境來說,無疑是寶貴的。教師應該將這部分資源作為實驗資源加以很好的儲備和利用,教材中出現,而現有條件又無法開展的實驗,教師就可以借助遠程教育資源來輔助自己的教學,使一些抽象的實驗變得更加形象易懂,達到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的效果。
以上四方面只是實驗資源的一部分,教與學的天地是廣闊的。作為農村薄弱學校教師的我們應腳踏實地,不等不靠,勇于探索,乘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東風,迎難而上,發揮我們自身的聰明才智去開辟新的途徑去挖掘更多的實驗資源,為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