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賢
前言: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盡管在人類發展的初期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而作為現代人需要將探索環境保護作為人類共同的使命。法制是進行環境保護的重要武器,生物學習看似與法制教育并沒有實際的聯系,但法律卻與環境保護有直接的關聯,需要教師通過生物的學習,來引導大家積極運用法律的武器來實現地球環境得以永續發展的目的。
一、在高中生物中融合環境及其法制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一)生物教師對于生物的教學方法研究不夠深入
生物的學習是依靠教師深厚的生物理論功底和豐富的生物實驗經驗來促成學生的學習的,但是單靠這些還遠遠不夠。因為生物本身存在疑惑性和復雜性的特征,如果教師無法采用比較高效的方式來為學生進行講解,那么學生如何可以吸收到到教師的實踐和理論的生物知識學習?而且環境和法制教育需要教師借助高超的教學方法來滲透,因此需要教師耐心地進行教學方法的研究,以使得現代的環境和法制教育可以深入到學生的心中。
(二)生物教師本身的法制知識比較欠缺
現代的生物教學是一個比較綜合的學科,教師本身法律知識的欠缺會影響對學生的環境解決問題的滲透,并不能實現學生的生物學習的完整性。因為學生們學習生物是希望學生可以關注地球的生態環境,理解對于普通人來說,環境問題的解決是離不開法律對人行為的約束作用。因此,教師的法制知識是會影響到學生對于環境問題的看法,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法制知識的普及。
(三)教師對環境與法制教育的融合缺少經驗
現代教育所提倡的環境教育與法制教育是基于現代人類對于過去環境破壞所產生的的啟示。盡管先前的生物教師并沒有對這一方面有過太多的研究,而現代的教師也沒有可以借鑒到的成功經驗,但是教師卻可以憑借自身的生物學識,并通過一定的法制知識的積累來實現學生的環境和法制的教育,如果教師一味的以缺少經驗為理由,缺乏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和法制教育,那就表明教師缺少基本的師德素養和適應現代教育的基本能力,影響到學生的全面健康的發展。
二、在高中生物中環境教育及其法制教育滲透的策略
(一)教師應努力挖掘教材之中的環境和法制的滲透點
教材是學生學習生物的基本立足點,也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基礎。需要教師可以深刻的研讀高中生物的教材,發現教材之中潛藏的法治和環境的知識,以對學生進行比較全面的教育。而且高中的學生們學習生物并不是希望學生可以獲得比較高深的生物技能,是希望學生通過生物教材的學習掌握比較基本的生物常識。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不必過于去挖掘教材的深度,而是從教材的寬度去挖掘,將環境教育和法治教育向學生進行明確地滲透和學習。
在人教版高中二年級中學習《生態系統的結構》時,學生們知道一個生態系統需要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生物圈是在動態的平衡之中,一旦遭到迫壞就會使得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普及時,教師就可以以《憲法》對環境保護的規定讓學生明白,將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和灘涂等自然資源收歸國有不是因為這些自然資源有利可圖,而是因為他們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的規定是希望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不希望有人因為自己的私利而破壞生態系統,致人類的共同家園而不顧。這種生態法律化思想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法律的規定,還可以從中讓學生明白法律設定與生物常識之間的關系,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的知識。
(二)以環境新聞熱點來向學生滲透法制的思維
教師的本身法制知識的欠缺,并不是生物教師的本身的教育水平有限,而是教師沒有注意到環境問題本身與法律之間的關系。而且教師本身的時間有限,如果讓教師系統的進行《環境保護法》的學習,可能需要教師利用暑假的時間來完成。但是如果在平時,教師可以留意到關于環境的新聞熱點,通過新聞的熱點來進行自我的法制知識的普及,就可以實現自身法制知識的積累。并且教師可以借鑒自己的生物知識對當下環境熱點進行比較綜合的分析,將這樣有根據的分析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不僅可以讓學生們關注到生物環境,也是為了能在學生的生物學習中來滲透法制的教育。這樣可以拉近學生與環境和法制的距離,讓學生能切實地留意到環境教育和法制教育對于自身的改變。
首先,教師可以從自身做起,利用每天的課前五分鐘向學生們分享環境新聞熱點,以熱點人物中的行為來做生物和法制知識的滲透,從而讓學生接受法制和環境的教育。當然在教師具體見解某一部分的知識時,也可以聯想到一些環保的新聞,來幫助學生們進行理解,這也是調節課堂氣氛的一種方式。其次,在新聞分享進行一段的時間后,教師還可以發動學生們的進行環境法制新聞的收集,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物和法律常識來解答自己的理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為了促進學生對于生物的理解,讓這樣的教育深入學生們的心中。
(三)將環境和法制教育當成一項長期的教育任務
要想將環境和法制教育進行更好的滲透,需要教師將這一教育理解為一項長期的教育。因為這并不是因為國家和教育界的關注而需要對學生進行教育,也不是因為我國的環境遭到了破壞、新興的《環境保護法》進入了大眾的視野才值得學生們進行學習,而是因為環境本身就是人類的生存,如果作為教師和學生,不關注我們的生存狀態,那么任何的學習和教育都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因此,需要教師將環境和法制教育當成是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而進行下去,引導學生去關注我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
第一,無論是在生物的教材中挖掘環境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信息,還是利用新聞熱點來對學生進行環境和法制的教育都需要教師將這一任務堅持下去,讓學生可以將這一教學方式習以為常,從而增強學生對教師的教育方式的認同。第二,環境和法制的教育只是用教材和新聞并不能給予學生深刻的體會,在有條件下,還是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踐的生物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大自然、去工廠感受《環境保護法》實施后的改進成果,讓學生親身去體會身邊的環境變化,不單是霧霾減少,人們患呼吸道的疾病也減少了,而且我們周圍的環境也發生變化,甚至出現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境。
結語:環境教育和法制教育在生物學科之中的滲透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僅教師需要將這種教育貫穿到底,還需要學生可以認同教師的教育理念。從而可以在學生的心中得到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