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傳播媒體和交流方式在促進信息創博和共享的同時,也引發了關于著作權法律問題的討論。微博是否屬于作品、是否應該受到著作權的保護、微博的各種侵權行為應如何界定等等問題。由于微博自身特點的限制,法律救濟渠道不通暢,導致微博著作權侵權案件頻頻發生。為了凈化微博使用環境,建議確立微博著作權侵權認定標準、實行微博實名注冊使用機制,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明確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責任等制度來保護著作權,維護微博著作權人利益。
關鍵詞:微博;作品;著作權保護;著作權侵權
著作權已經成為微博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問題,那么,微博是否應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那些行為涉嫌侵犯著作權,哪些主體應承擔侵權責任,如何更好的保護著作權等問題已經為微博用戶、廣大媒體以及法律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一、微博的定義及特點
1、微博的定義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是基于有線和無線互聯網終端發布精短信息供其他網友共享的即時信息網絡,由于用戶每次用于更新的信息通常限定在一百四十字以內,故此得名“微”。由其定義可看出,微博是由博客發展而來的,是博客的簡化版本,是用戶獲取信息、分享信息以及傳播信息的平臺,并且這種獲取、分享及傳播都是基于微博用戶關系而展開的。
2、微博的特點
微博作為新興的網絡交流方式,因其微小便捷的特征更符合現代社會緊張、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而為廣大網民喜愛。
微博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碎片化、分享性以及傳播速度極快。首先,微博的碎片化特點主要體現在約140的字數限制,這樣的字數限制是否會影響微博內容構成著作權保護的客體——作品;其次,分享性是微博的生命,那么分享給社會公眾帶來的社會福祉是否會給著作權保護帶來天然的限制;最后,微博的極速傳播特點,有可能為確定微博作品的作者和侵權行為人主體身份帶來困難。
二、微博著作權保護建議
著作權制度的靈魂在于既要保護作者的權利,還要利于新技術新思想的傳播,進而達到一種個人利益和公眾利益的平衡。微博作為一種新的網絡信息技術,一方面它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提供了人們分享信息的平臺;另一方面,它引起了原有權利與利益的不平衡,帶來了不少著作權的糾紛。對于微博著作權的保護,我們可以從以下入手:
1.全面實行微博后臺實名注冊使用制度
在匿名制微博注冊和使用的環境下,會出現大量微博著作權侵權后無法找到侵權人的現象。所以,實行“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方式進行微博實名登記,不但可以迫使微博用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提高自律意識,減少微博中的不良信息,凈化網絡環境,還可完善責任追究機制,盡快確定侵權人。
2.微博版面上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
在微博版面上,可在在傳統的關注、評論、轉發等基礎上設置諸如支付稿費、禁止轉載等功能符號,這樣就可以很方便的使微博用戶或轉載方做出選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不必要的爭議。也可以在微博的版面上預設“版權表情”,確定微博版權的處理方式。例如微博用戶發表的每條微博中可以提供“原創”、“非原創”、“不得轉發”等等版權表情。讓使用者自己選擇是否主張微博著作權。
3.增強著作權保護意識
在微博著作權的保護不僅要依靠法律的健全,也要依靠社會公眾的著作權保護意識。
首先,作為微博用戶,一方面要注意自已作品的著作權的保護。在注冊使用微博服務時,仔細閱讀微博服務提供商出具的服務協議,在使用微博的過程中,注意自己的作品的證據保留。另一方面,還要尊重其他作者的著作權,在轉載其他人的作品時,要注意原作者的姓名和作品名稱。如果要進一步進行利用時,要取得原作者的授權。
其次,作為微博運營服務商,可以盡量細化明確與微博用戶的網絡服務協議,明確網友在其提供的微博平臺上所創作的微博著作權的歸屬,并且提醒微博用戶在注冊使用過程中仔細閱讀并且遵守該協議。在接到用戶有充分證據的侵權投訴后,刪除侵權者的微博或者以其他形式來保護著作權人的利益,從而在微博上營造人人尊重著作權的范圍。
最后,傳統的報刊雜志以及書籍在引用微博是要尊重微博作者的著作權。在引用時,要取得作者或運營商的授權。如果實在聯系不到作者,也可以在版權機構登記,將稿費交該機構管理和發放。
當下,以微博為代表的先進交流方式和技術正在并將雞血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同時也會改變法律規范。微博時代的到來對著作權法提出了新的挑戰,微博著作權侵權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對于微博這個自由性較大的網絡平臺,除了用法律規制使用者的侵權行為,更需要網絡用戶的道德和自律,只有大家都自覺遵守網絡規范,文明使用微博,才能更大限度的減少侵權事件的發生,才能營造和諧的微博使用環境。
參考文獻:
[1]王遷:《知識產權法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
[2]趙莉:《網絡環境下默示許可與版權之權利限制分析》,《信息網絡安全》2009年第2期。
作者簡介:張媛媛(1997.09.16),女,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人,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