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摘要:本文通過對地理教材的解讀,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SWOT分析法來探究案例教學法在中學地理課程中的應用,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階段要選擇不同的案例教學模式,優化地理案例教學應從案例、師資、課時等多方面入手。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中學;地理教學;應用探究
案例教學法在西方國家應用較早,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體系。在我國,研究歷史較晚,但新課程標準的執行將促進案例教學法在教育領域的逐步推廣和應用[1]。本文借助調查來探究案例教學法在地理課堂中的具體應用,進一步完善案例教學理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內涵要求當中的地理綜合能力。
一、案例教學法應用的意義
案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占主體地位,教師更多扮演者“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學會分析問題。
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要求:通過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檢測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價值判斷、思維、實踐等的能力水平[2]。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不僅全面掌握了理論知識,也在分析聯系事物的過程中鍛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模式
1.引導式案例教學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工業的區位選擇》為例
新課引入:展示學生熟悉的圖片,讓學生辨認,引起學生的注意。另外假設要建設一家新的鋼鐵廠,給出本地的地圖,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廠址。
案例呈現:鞍鋼與寶鋼的區位選擇。
討論可知,鞍鋼的區位優勢是靠近原料產地,屬于原料導向型工業,寶鋼的區位優勢是消費市場廣闊,屬于市場導向型工業。同時,鋼鐵工業趨于沿海地區分布,主要是由于消費市場和科技水平的因素。總結后,我們發現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在發生變化,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也可以應用到其他工業類型的案例當中,以此完成知識的遷移。
2.參與式案例教學
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首先要是課堂參與者,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可以自主預習、得出個人見解、然后交流,最后師生共同合作得出結論。
總結案例:甘肅夏河縣位于我國西北方地區,因為該地降水少,氣候干燥,可以用土建房,平頂可以方便晾曬糧食。而浙江紹興位于我國南方地區,因為該地降水多,氣候濕潤,用磚建筑比較安全,斜頂利于排水。這種不同的建筑形式可以反映我國南北方氣候的差異,南方氣候濕潤降水多,北方氣候干燥降水少。總結之后,可以提供類似案例“南方水稻北方小麥的差異反映了我國什么樣的氣候特點”來鞏固學生的成果。
三、中學地理案例教學法應用的效果
筆者在竹溪二中(高級中學)和竹溪縣實驗中學(初級中學)以竹溪二中高一四個文科班和竹溪縣實驗中學初一四個班為實驗對象,通過問卷來分析案例教學法取得的效果。
發現:實驗后喜歡上地理課的高中的學生從37.20%增長到54.40%,而相反的學生從20.80%下降到14.40%;初中學生從38.34%增加到63.73%,相反的學生從21.76%下降到7.77%。說明案例教學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程度。
另外,有73.20%的高中學生認為案例教學可以使他們掌握該節70%以上的知識,80.31%的初中學生認為案例教學可以使他們掌握該節70%以上的知識,這個比例還略高于高中,這說明案例教學法可以保證學生掌握大部分的高中地理課堂內容,而且對學生理解掌握地理課堂知識有重要作用。
最后,統計出有82.40%以上的高中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也有77.72%以上的初中學生持此觀點。
這反映了案例教學法在中學地理教學應用中的優勢:注重探討規律、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
四、案例教學法應用于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優劣分析與對策
1.中學地理案例教學法的SWOT分析
(1)中學地理案例教學法的優勢和機遇
地理案例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只注重書本講授,而脫離實際生活的弊端,使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興趣和熱愛;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式教學方法,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自主的課堂體系,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案例教學通過呈現視覺材料,將書本中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將抽象地理知識形象化,地理概念具體化,有助于所學的知識及理論的內化[3]。
(2)中學地理案例教學法的劣勢和威脅
教學缺乏典型、新穎的案例。當前教學案例內容不夠新穎,不能夠完全滿足教學實際的需要;地理案例教學耗時長,對學生和老師要求較高。需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具備良好的課堂調控能力的老師和積極主動的學生。顯然受傳統單一講授課堂模式禁錮已久師生想要達到理想中的活躍,還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地理課時較少與案例教學時間較長之間存在矛盾。筆者在竹溪二中考察期間,發現地理課時安排較少,沒有兩節課連排的情況,而案例教學任務通常不能在一節課之內完成,而且地理課還偶爾出現被削減課時的情況,這些都是實施案例教學的障礙。
2.中學地理案例教學法優化實施的對策
(1)完善案例資源庫
華南師范大學的趙凱斌曾提出以案例庫的形式整合網絡教學資源[4]。當前發達的網絡有著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我們可以搜索與地理知識相關的案例,挑選典型的案例進行匯編。
(2)教師要加強自身專業化建設
案例教學法對學生和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良好的課堂調控能力和創新思維。所以,加強教師的職業培訓、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勢在必行。教育部門和學校應鼓勵教師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接受新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收集典型的案例,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案例教學質量。
(3)適當調整中學地理的課時安排
呼吁各學校增加地理課時,同時也可以通過課程的調整來保證案例教學的實施。適合案例教學的內容是那些特定的章節,當需要進行這一章節的地理案例教學時,老師之間進行協調,留出一個連續兩節課的充足時間段以保證案例教學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安寧.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應用研究[D]. 廣西師范大學,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S].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王麗娜. 案例教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應用研究[J]. 現代閱讀,2013(5):91-92.
[4]劉秀凡. 地理案例教學法在創新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 遼寧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