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海利 彭瑩芳
摘要:當今世界的經濟逐漸向一體化以及全球化發展,出口貿易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出口貿易的發展能否促進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基于剩余產品出口理論、比較優勢理論以及要素稟賦理論對出口貿易影響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進行研究,得出出口貿易影響經濟增長的路徑。
關鍵詞:出口貿易;經濟增長
一、出口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理論
1. 剩余產品出口理論
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明確提出了“剩余產品出口”一說,在該學說中明確提出了出口貿易對經濟具有促進作用。“剩余產品出口”學說的前提假設是一個國家擁有閑置不用的資源,這種閑置的資源主要包括一些閑置不用的勞動力、土地以及資產等,那么這些國家就可以利用這些閑置不用的資源進行生產,并出口這些生產出來的剩余產品,這也就是所謂的“剩余產品出口”。使用閑置資源生產出來的商品可以通過對外貿易打開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使得閑置資源的價值得到實現,此外,這些閑置的資源的使用并不會占用其他資源,更不會減少本國國內的一些經濟活動。每件事都是有機會成本的,從機會成本的角度看,利用閑置資源進行產品生產并出口的機會成本是非常低甚至為零的。綜上所述,出口貿易可以很好的利用本國的閑置資源,很大程度減少了資源浪費,同時可以提高儲蓄以及投資,這些都可以促進經濟增長。
2.比較優勢理論
“比較優勢理論”由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所提出的,李嘉圖認為各國之間勞動生產率的差別會造成各個國家的生產成本以及產品價格的不同。同時李嘉圖強調,兩個國家進行貿易的主要原因是比較優勢而非絕對優勢,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應該本著“兩優相權取其重,兩劣相權取其輕”的分工以及貿易原則。總而言之,比較優勢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即使一個國家的全部產品的生產商均占劣勢,但只要對占有相對優勢的產品進行生產,依舊可以從國際貿易中獲利。比較優勢可以促進一個國家資本要素的積累,可以使得比較優勢在更高層次上發揮作用,這樣能夠促進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經濟在更高水平上運行。
3.要素稟賦理論
狹義的要素稟賦論是指赫克歇爾一俄林理論,也稱為要素比例學說,是由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和俄林提出并創立。具體內容主要基于各國資源稟賦的視角,也就是根據不同國家的生產要素供給情況的不同,詳細分析進出口貿易過程中出現國際分工的原因、國際貿易的經濟格局和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當進行國際貿易行為時,應選擇適當的方式與類型進行進出口貿易。根據要素稟賦論,一國的比較優勢產品是應出口的產品,是它需在生產上密集使用該國相對充裕而便宜的生產要素生產的產品,而進口的產品是它需在生產上密集使用該國相對稀缺而昂貴的生產要素生產的產品。通過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國際貿易,既能在專業技術創新上得到提高,也促進一國的人力資源質量的高水平發展,從而最終促進經濟增長。
二、出口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機理
1. 促進知識積累和技術進步
出口貿易能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知識積累和技術進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現:第一,出口貿易打開了獲取別國先進生產、管理技術和專業知識的通道。對外貿易的過程也是一國知識和技術的交流過程,伴隨著各類知識和技術的展現。在這過程中,一國可取他國之長,尤其是在先進科學生產技術以及專業知識技能方面。并且,基于一國的基本國情加以模仿和創新,從而提高本國的生產效率和員工專業技能素質,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第二,出口國與進口國之間的貿易容易產生“競爭效應”,促使國家加大對先進技術的研發投入和人力資本的開發力度,從而節省單位成本來促進經濟增長。
2. 鼓勵制度創新
制度變遷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容易被忽略,從而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某些重要問題不能得到正確的解答。可見,制度變遷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在對外貿易過程中,制度創新充當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制度創新可以節約研發成本,降低交易過程中產生的成本。在對外貿易的各個方面,通過制度改革可以減少在基礎研究及投入等方面的費用,鞏固自身原有制度同時吸收他國成熟制度,在制度重構時節省維持費用。二是利用“外溢效應”將新制度流通到其他部門,帶動不同部分的發展,從而使整個國家的制度得到創新性提升。貿易部門對制度的創新往往能起到示范作用,將成熟的制度擴散到整個國家,對國家綜合發展具有顯著促進作用。
3. 增加就業
對外貿易給一國的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同時為那些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且存在過剩勞動力的國家和地區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就業率的提升進一步刺激一國內需的增加,帶動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由于二元經濟體制的存在,農村與城市之間在勞動力就業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農村剩余勞動力閑置,城市就業缺口大,對外貿易這一作用機制能有效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提供了良好渠道,使就業崗位與剩余勞動力得以合理分配。剩余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大多數出口部門建立人力資本優勢,更有效地培養專業人才。同時,產業關聯效應能帶動其他部門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各個部門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達到一個較好狀態,最終增加我國的就業人數。
4. 加快產業結構升級
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在一國的經濟增長中占據重要地位,是連接過往經濟結構和未來經濟增長的橋梁?;仡櫧洕l展史,發現一國的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的完善總是密不可分,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明顯能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外貿易的發展對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產生影響:對外貿易為產業結構的優化指明方向。對外貿易緊跟國際市場需求,不斷地調整和改善出口商品結構,從而對國家企業出口需求產生影響,集中發展技術密集型企業,不斷調整和優化從而得到與國際市場相適應的產業結構。
三、小結
通過對出口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影響路徑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建議:轉變政府職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外資投向,合理利用外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注重技術進步和人才積累;深入實施出口名牌戰略。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2年8月第1版,第122頁.
[2]大衛·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年3月第一版,第262頁.
[3]胡飛.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影響的理論分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1):58-60
[4]李靜.服務出口與中國經濟增長[J].中國商論,2017 (32):65-66.
[5]蘇小莉.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8(02):87-89.
作者簡介:樊海利(1994-),女,河南洛陽,漢族,長沙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與投資;彭瑩芳(1994-),女,湖南長沙,漢族,長沙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