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娟
摘要:本文主要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方法的作用與意義角度出發,闡述了開展物理生活化教學的真正目的,并論述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方法應用策略,從教學情景生活化、教學實驗生活化、學生課后作業生活化、加強生活與物理知識四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從而為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方法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物理知識;教學方法;教學情景
引言
隨著新課程標準和教育改革的進一步實施,要積極轉換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依照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教學,作為初中教學體系的重要學科之一,物理教學要根據學生實際生活來實施,作為教師要深入了解生活中含有的物理現象和物理知識,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教學,有效促進物理與生活的融合度,有機耦合教與學,深化物理生活化教學,并在生活化場景下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提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認知程度,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1、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方法的作用與意義
首先,應用生活教學法能夠彌補傳統物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點,傳統物理教學方式主要以“填鴨式”和“灌輸式”為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夠與時俱進,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而生活教學法不僅注重學生的物質知識學習,同時能夠將物理原理與概念還原到生活當中,讓學生真正體驗物理學科的樂趣,從而彌補傳統教學法存在的不足之處。其次,提升物理教學目標的層次,作為初中主要教學學科之一,由于應試教學模式應用時間較長,致使初中物理教學過于重視學生分數,對物理知識升華、還原層面重視度較低,通過引入生活化教學方法能夠聯結生活和物理知識,幫助學生深入感受到物理知識的真正意義,防止學生一味應用機械化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提升物理學習目標的層次。
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方法應用策略
2.1教學情景生活化,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應用生活化教學法過程中要對物理教學環節進行深化,注重生活教學情景創建的合理化和科學化,促進不同年級初中生能夠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從生活角度來學習和理解物理知識與原理,例如以“光的折射”、“光現象”教學為例,要根據學生實際生活來引導學生思考“光的折射”相關知識點,比如將筷子插入水中會變彎,通過該類物理現象來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求知欲,從而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想順利引入生活教學法,教師可以通過解決“生活疑惑”方式來實施,通過具體的實驗來向學生進行演示,在課堂當中提前準備相應的教學工具,現場演示將筷子插入水中來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全過程演示來將“光的折射”和“筷子變彎”聯系起來。在教授“汽化和液化”內容時,可以將學生生活中看到的“燒開水”案例引入到課堂當中,并以此為例子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水燒開后會冒出白霧”,從而讓學生腦海中充滿疑問,并積極進行思考和探索,進而幫助其更好的引入“汽化和液化”教學內容,并解決實際中不同物理現象發生的原因。
2.2教學實驗生活化,抓住初中物理教學重點
在實施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發揮著重要作用,實踐性比較強,因此在實施物理生活化教學法時,要加強對實驗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指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深刻認識物理知識,從而對生活中出現的物理問題進行解決,促進學生物理認知水平的提升。例如在講授“摩擦力”和“運動與力”課程內容中,要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到實際教學當中,通過生活化物理實驗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將油涂抹到一個塑料瓶的瓶蓋上,并準備另外一個塑料瓶,讓學生來實際操作將塑料瓶擰開,由此讓學生從實際實驗當中來實際感受“摩擦力”相關知識點。例如在教授“測量平均速度”課程內容時,教師在課堂當中講授完相關內容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來對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速度實施測量,并將詳細的步驟詳細記錄下來,對目標物體的運行過程中時間、速度進行詳細記錄,并根據實際要求來書寫實驗報告,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學生親身感受物理知識的奧妙,從而提升對物理知識的熱情,并能夠達到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2.3加強學生課后作業生活化,促進學生物理知識素養提升
在實施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時,要高度重視課后作業環節,比如在實施“聲現象”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生活實際情況來布置課后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物理知識,讓學生通過制作“土電話”方式來對“聲現象”課后知識進行實際驗證。在實施“質量與密度”課程教學時,在完成該節知識點教學后要布置詳細的實驗內容,讓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物質的密度進行科學測量,例如日常經常食用的胡蘿卜、西紅柿、牛奶、香蕉等,并對具體實驗過程、實驗數據、實驗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同時要求學生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獨立完成實驗作業,并根據實驗結果來進行正確的評價,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從而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密度測量知識點,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測量物體密度的正確方法,從而提升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物理知識素養提升。
2.4加強生活與物理知識的進一步結合
綜合初中物理教學,要想將枯燥的物理知識生動化和形象化,在加強理論教學藝術基礎上積極引入生活教學法,促進物理知識和生活的進一步融合,根據學生實際生活和喜好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模式,從而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的親密度,認識到日常生活中處處含有物理現象和物力知識,對此,教師要根據物理教材內容為基礎,引導學生加強對生活中不同事物的關注度,獲取其中含有的物理現象和物理知識。例如在教授學生“開發新能源”內容時,可以從生活中人們常見的太陽能為例開展物理生活化教學法,在完成課堂教學后向學生提出典型問題“現在大部分家庭都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那么太陽能熱水器蘊含的物理原理和知識都有哪些?”、“太陽能和傳統使用煤氣燒水擁有哪些優勢?”,學生可以通過生活經驗、查閱資料以及詢問家人等方式來尋找答案,并明白新能源真正的含義,或者在學習“熔化和凝固”單元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答案,比如“為什么在冬天時窗戶玻璃上出現冰花”、“生活中使用的鐵鍋如何從鐵礦石中轉化過來”,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調查資料、課本內容來獲取答案,由此能夠加強學生對熔化和凝固知識理論的認識,進一步加強學習效果。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實施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物理理論知識內容的教學,更要加強實驗教學的比重,并積極引入生活化教學法,依照學生實際生活經驗作為基礎,開展不同形式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并在實際教學當中靈活性插入生活化元素,有效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程度,并能夠通過生活教學法讓學生內化物理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去實踐、去探究、去思考,促進自身能力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儲呈美.故事化、趣味化、生活化——初中物理課堂多樣化教學探索[J].中學物理,2015,33(10):54-55
[2]陳軍.利用生活中的課程資源開展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J].教育界,2017(4):65-66
[3]胡彬.優化物理課堂 培養探究能力——如何在初中物理中創設生活化情境[J].文理導航,2013(23):38-38
[4]柳林.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教育,2016(11):1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