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0-0255-01
孫續恩教授(1925.9.24-2014.4.28),湖北蘄春人,漢族,湖北工程學院教授,中文系副主任,中共黨員,曾任湖北省孝感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孝感市政協委員。
孫續恩教授12歲時到安徽安慶上學,一百多里路全靠步行,有時走到岔路口不知道該往哪里走,怕走錯了,就在路口等著,直到有人來,問明路才繼續走。孫續恩教授的二弟孫續惠,那時常挑著擔子,送孫教授去安慶求學,他自己再返回來,兄弟手足情深。
孫教授曾回憶談起求學的艱難。上學時床鋪上常有蟲咬,咬得全身起包。吃飯沒有菜,只是咽黃豆,十幾個人大家圍坐一起吃飯,規定每次每個人只能揀二顆黃豆,孫教授常常是吃一顆黃豆,留下一顆等吃稀飯時用來咽飯。十幾個人在一個盆子里洗碗,連一點油花都不見。生活條件艱苦,求學之不易可見一斑。
孫教授早年曾讀私塾,私塾先生常夸獎他,但可能也有用戒尺打手心的時候(我和弟弟小時候父親就曾用戒尺教訓過我們),孫教授一手絹秀的毛筆書法字和鋼筆字,就是在讀私塾期間練成的。孫教授也是孝感市書法協會會員,作品多次獲獎,許多朋友學生等人都來找他索字,孫教授總是寫好并裝裱好送給他們。
孫教授曾說過在安徽安慶的中學求學時,中學的校門被日本人炸塌了。孫教授88周歲時,很思念小時候的伙伴和以前的同學,很思念在安慶一起讀書的同學,他還記得幾個同學的名字,說不知道他們現在怎么樣了,還想找到他們想與他們聯系。孫教授的女兒在電腦上找到安慶的官網,孫教授看了上面的圖片和標題新聞,以慰思念之情。
孫教授曾說過他小時候一次和伙伴玩,不小心掉到一個土坑里,胳膊摔腫了,他母親用桅子搗碎敷在胳膊上,好了。孫教授晚年很懷念自己的母親!
孫教授也說過,他有一次去看父親,他一次一連吃了十幾個鹽蛋,結果把肚子吃壞了。孫教授的父親在解放前曾做小官,有說是縣長的秘書,有說是稅務局長,其父后來又娶了小老婆,孫教授的母親帶著三個兒子在家吃苦。解放后,家里地主成份不好,土改時掃地出門,處境艱難。孫教授曾說,快解放時,其父親將十幾個金戒子縫在一個棉背心里,讓他穿著,后來這些東西也不知下落了。
孫教授1947年考入國立武漢大學中文系,求學期間患病在校療養三年!孫教授患病療養期間,躺在床上九個月,不能動,一動就會吐血!但他以驚人的毅力挺過來了。當時與家里與父母親人斷了聯系,身患重病,經濟困難,處境相當艱難。
孫教授的大學同學周光廓先生,當時留校任教了,周光廓每月資助孫教授二元錢,一直資助有二年!孫教授很感激!后來孫教授的女兒孫疏影副教授近年寄一萬元錢給周光廓的遺霜王淑純女士,深表感謝!
孫教授在武大學習休學療養期間,也得到了組織的關心,孫教授非常感激!孫教授曾說過他療養期間,缺少藥品,有人自費購買了青霉素之類的藥針劑,孫教授也想用此藥,但無經費,他就對當時的地下黨領導后來的武大哲學系教授孟憲鴻同志說了此愿望,孟憲鴻同志組織大家募捐籌集了幾十元錢,用于買青霉素藥針劑。孫教授一直很感激。晚年,孫教授從湖南寧遠九嶷山學院任教回來還專門去看望孟憲鴻教授,帶去一雙球鞋聊表心意。孟憲鴻教授的夫人李倩文女士是孫教授的大學同班同學,孟憲鴻教授去世后,孫教授也曾多次和朋友一起去看望李倩文女士。
孫教授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從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并留校任教。留校不久,領導便讓孫教授開設《中國人民口頭創作》課程,這是一門新課,當時在全國也僅有北京師范大學的鐘敬文等人開設此門課,還沒有教材無講義,資料也很少,孫教授用了半年時間自己編寫了厚厚的講義,由武漢大學刻印組刻印好裝訂成冊,發給學生,此講義講稿文圖像見孫教授著《歲月遺痕》(時代作家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當年聽過孫教授此門課的有現在的武漢大學資深教授宗福邦、博導陳美蘭教授夫婦,易竹賢教授等,大家反映很好,印象深刻,課程受到歡迎。易竹賢教授回憶說孫教授當年講課很瀟灑,不看講稿,侃侃而談。孫教授的此講義刻本在文革中都被燒掉了,湖北宜昌師專的廖伯昂教授一直保留著此講義刻本,他當年昕過孫教授此課,他托人將講義帶給孫教授,最后孫教授得以將此講義按原文收錄進其著作《歲月遺痕》中。孫教授很感謝廖伯昂老師。
孫教授后來由于各種原因,工作單位幾有變動,先是由武漢大學去支援黃陂大學,后來幾十年一直在孝感師范專科學校任教。該校后名孝感學院,現名湖北工程學院。孫教授曾任該校中文系副系主任,是該校最早評的教授之一。孫教授桃李滿天下,為國家培養了許多人才。聽過孫教授課的人都稱贊他課講得好!
孫教授工作上任勞任怨,兢兢業業,他的講稿都是親筆手寫,積累的講稿有厚厚的旅行袋一大包!
孫教授曾講授過《中國人民口頭創作》、《歷代文選》、《魯迅作品選》、《中國現代文學》、《民間文學》、《文藝理論》、中師語文、語法、修辭等課程,見《歲月遺痕》作者簡介。并應邀到許多學校、部隊等單位作講座和培訓。
孫教授高風亮節,碩果累累,主要著作有:《中國人民口頭創作》講義(1956年武漢大學油印本)、《抗戰時期梁實秋的“與抗戰無關論”再認識》(北京《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8年第2期)、《<傷逝>悲劇成因及其意義》(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新文化巨人魯迅五十周年祭》)、《牛郎織女神話故事三題》(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民間文學論壇》1985年第4期)、《魯迅前期思想管窺》(武漢師范學院孝感分院學報1982年第1期)、《試論民間傳說與民間故事的界限》(湖北省民間文藝研究會主編《民間文學之友》1985年第二輯)、《(孔雀東南飛)與古代婚姻習俗》(孝感師專學報哲學科學版1984年第1期)、《(孔雀東南飛)產生時代補證》(湖北師范學院學報,1985年第2期)。參編有《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講》(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有獨著《歲月遺痕》(62萬字,時代作家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孫續恩教授是湖北省魯迅研究會理事、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
孫教授的夫人耿玉輝老師,1930年5月18日出生于河南新蔡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離休干部,經歷坎坷,耿玉輝老師曾參加編寫《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版),后來從孝感學院圖書館離休。
孫教授與耿玉輝老師有一個女兒孫疏影,1986年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現為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出版有《疏影自選集》(花山文藝出版社,2010年9月版),其子孫葵,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化學系,現為航空航天集團下屬某企業的副老總,有多項發明專利,多次被評為勞模。孫教授夫婦為國家培養了人才。
孫續恩教授體弱多病,教學科研任務和家務繁重,取得這些成果實屬不易!
孫續恩教授于2014年4月28日在武漢湖北省人民醫院因病去世,享年90歲。夫人耿玉輝老師2012年8月18日在武漢同濟醫院仙逝,享年84歲。他們有五十六年婚姻,曾有金婚照,合葬在武昌石門峰紀念公園,成為晚輩學習的榜樣!
孫續恩教授十二歲便到安徽外地求學,在外地工作幾十年,但他對家鄉蘄春有著深厚的感情!常常思念故鄉,思念故鄉的太平山和小溪,思念老母親,想念家鄉的親人和朋友,常對兒女談起故鄉和親人,特別是到了晚年,孫教授更是常常談起自己的母親……盼望祖國能早日實現統一。他曾想魂歸故里,安葬在故鄉,但我們做兒女的為方便祭奠父母,便將父母合葬在武昌石門峰紀念公園了(此網上可查到)。
孫續恩教授、耿玉輝老師賢伉儷安息吧!孫續恩教授、耿玉輝老師賢伉儷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永遠深深思念他們!
(孫疏影副教授2017年11月14日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