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燁
摘要:地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地理環境具有時空廣大性、原理復雜性、區域差異性,涉及到學生很難難以直接接觸的地理表象。高中自然地理內容涉及地球運動、物質循環、地殼運動等自然地理過程,知識也相對更加抽象。學習這些地理過程理解和掌握自然地原理和規律,一直是高中學生地理學習的難點,也很難提起學生的興趣,這也是很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感到困難的教學內容。究其原因呢除了本身知識的難度究其原因,還在于課堂缺乏活力和生機,忽略地理知識的實用性。缺少了生活元素的自然地理課堂固然是沉寂抽象的。
關鍵詞:生活化;情境;自然地理教學
高中自然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地理這門課應該給學生提供與人們日常的生活緊密聯系的知識,重視基本的技能和基礎的知識,使學生在生存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已經很明確地指出高中的地理課程應該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緊密聯系,讓學生我國課堂還是充滿了“傳統”色彩,能夠在生活當中發現并且掌握地理知識,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可以用地理知識進行解決,從而能夠產生對自然地不再懼怕并且本身高中生的年齡平均在 15 歲到 19 歲之間,抽象思維告訴發展的同時,感性世界也極為豐富,對身邊的世界充滿了探索之心,這也為生活化教學提供了可行性如果學知識還是為了單純選拔,為了應試,實在是太具有局限性了,而地理學科本身充滿了綜合性,與生活生產聯系極為密切是很有很大魅力的。我們就更應該跳出這個圈,響應時代要求,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生掌握地理規律的時也能促進學生終身發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我們的自然地理課堂注入“生活化”的魅力。
高中自然地理教學培養措施
一、結合熱點,創造情境
地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地理知識始終與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根本目的不在于運用理論知識應付考試,而在于將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促使學生融入生活化的氛圍之中,以一定的情境引發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和運用,達到活化教學,減少學生的陌生感
例如在講解湘教版必修一洋流知識時,央視3.15晚會曝光了日本核污染影響區域及其產品,可以引領學生觀察日本核污染范圍的特點,思考哪些因素對核污染進行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如何防范應對;又例如在講解大氣環流的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觀看今年的7月份中旬的天氣預報集合,我國北方地區氣溫屢創新高,僅次于1997年,1965年,原因是副熱帶高氣壓異常長期偏北。這些情境的創設都來源于學生的身邊,自然地理的知識怎么會遙不可及呢?
二、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發掘影視作品中自然地理要素
在講解復雜的地理知識時,利用教學視頻,動畫演示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大部分學生對于影視作品是更有興趣的,效果最好的視頻資源就來自于學生平時耳熟能詳但卻有所忽略地理元素的那些經典影片。經典影片首先是影響范圍廣,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學生往往都已經看過,比較了解,讓他們再次觀看可以有一種故地重游、情景再現的效果,這類視頻可以讓學生在一種興奮的狀態下進入課程內容的學習,經教師點撥、解釋,讓他們用地理的思維去分析看待,從而讓他們發現雖然看到過但卻未注意到其中所蘊含的一些地理元素,這便會引起他們的一種強烈的共鳴感,發出原來這也是知識,原來如此的感慨,發現原來地理的知識無處不在,地理知識如此有用。讓地理課堂如同影視鑒賞課一樣,讓學生快樂的接受知識。 學生便不會害怕自然地理那些復雜的自然規律。
例如《憨豆先生的假期》想必這部電影絕大多數的師生都看過,但是伴隨著憨豆先生的旅程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這其中的氣候變化呢?對于這部影片推薦采用開頭與結尾的兩個片段,影片的開頭的內容是6月份憨豆先生在倫敦的陰雨天氣中非常狼狽的去參加抽獎,而影片的結尾反映了憨豆先生非常自在的享受法國戛納陽光明媚的海灘。這兩段視頻都恰到好處的給出了反應內容的時間和地點。這兩段幽默內容都能讓學生捧腹大笑,笑過之后就要讓學生來思考,片頭和片尾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天氣是偶然的嗎?為何英國是一個島國而要享受陽光沙灘要去法國南部呢?進而有深度的分析倫敦和戛納所屬的氣候類型區和其氣候特點,倫敦氣候屬于海洋性氣候,六月時依然濕潤多雨,而戛納氣候屬于地中海氣候,六月時則是少雨,因此陽光明媚,最后分析兩種氣候類型的成因。通過這兩個視頻可以讓學生發現原來平時只是被當做笑料的一部影片經過地理教師的分析居然蘊含如此深奧的地理知識,并且順利的掌握作為重點的兩種氣候
三、留心日常生活小細節,加深理解
地理學科是與我們的生產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在講到太陽直射角那里的知識時,學生可能因為肉眼看不到角度覺得無趣和抽象,這時候可以引進太陽能電熱板的角度來和學生講解,例如提問學生有沒有留心觀察過,一年中家長總會調整太陽能板的角度,以及在買房子的時候樓間距一直是戶主比較關心的問題這又是為什么?除此以外,講到課本對“臺風”的介紹,巧用生活案例幫助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臺風的成因、特點和影響。講述臺風與洪災的關系,學生對“臺風眼”這一關鍵概念的理解存在疑惑,就以生活中的洗衣機為例加以說明,臺風就像家用洗衣機的脫水甩干功能一樣,依靠高速離心旋轉來甩掉衣服上的水,臺風眼就如同洗衣機的甩干功能,依靠巨大的風力形成熱帶氣旋,弱的熱帶渦旋引導熱帶風暴的產生,從而最終導致臺風形成,因此很多房屋、樹木等都因為臺風的巨大風力,而受到毀滅性的影響,同時臺風帶來豐沛的降水,嚴重時引發洪澇災害。
四、開展地理實踐或者地理小實驗,親自體驗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師生開展野外實踐,在學習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可以帶學生開展研學,比如在長沙的師生可以去岳麓山,愛晚亭所處的峽谷中就是典型的背斜谷,原因除了山體崩裂還有流水侵蝕。可以組織學生觀察記錄巖壁層理。這樣更有利于加深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地理實踐的能力。又比在高中地理的必修課程中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進行講解將會有以下的方法:教師可在上一節課中對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知識進行講解,并將知識點以筆記的形式記錄,并留出生活化操作記錄空間,并在下節課前安排學生在室外利用影子測量太陽的實際高度角,結合當時所處季節,記錄當時的季節、氣候等要素,在對太陽高度角計算后得出太陽此時直射維度,從而實現教學的生活化。對高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能夠使地理知識點學習變得更加容易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總體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結論:
總而言之,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它并不是遙不可及的。萬千世界中到處都有的它的影子,在自然地理教學教育過程中,怎么帶領學生學習生活化的地理知識是課改后教育工作者應該研究的首要問題,也是自然地理教學順利進行的關鍵要素。必修一的部分固然抽象,但是學習生活化的地理,不但有助于學生真正地認識了了解自然地理,還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加深對地理的探索。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認清地理生活化的重要意義,再結合實踐經驗,將地理和生活有效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真正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李婧琳.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研究[J].學周刊,2016 (31):67-68.
[2]董會悅.中學地理教育生活化初探[J].學周刊,2016 (13):111-113.
[3]紀娜娜.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初探——以魯教版地理教材為藍本談高中地理教學[J].中國培訓,2015(08):191.
[4]劉桂香.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9):330-331.
[5]劉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