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宇 石帥
摘要:繼八十年代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出以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滲透進入各個方面。未來社會會朝著節能、環保的方面發展。雨水景觀是將雨水加以利用,使其景觀化和藝術化,在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基礎上,使其更具景觀性。雨水景觀的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且各有設計特點,通過不同方法可實現雨水景觀化的最優處理。
關鍵詞:雨水景觀;設計;雨水利用;景觀化
1、雨水景觀設計研究基礎
1.1雨水景觀概論
雨水景觀是指在雨水處理的過程中,使雨水的最終形態以景觀的形式呈現出來,以符合景觀設計的各項要求為基本,將原本的雨水儲存、運輸、處理過程加入藝術化的設計,使得雨水在滿足基礎功能的情況下,也將景觀設計融入其中,使雨水景觀具有藝術性、欣賞性和觀看性。雨水景觀化可運用于多種場地,綠色街道、公園、校園等等,或者是運用于工業區。城市中的很多地方都能見到雨水景觀的身影。
1.2雨水景觀設計理論
雨水景觀必然是依托于雨水的,而降雨量、雨水質量等都會影響雨水景觀的設計,同時雨水景觀設計也不僅僅是依托于雨水,雨水是基礎,而技術手段也是實現雨水景觀化的重要因素。雨水景觀設計的有效利用是建立在科學和美學之上的,在雨水景觀的設計實踐中,雨水處理表現為雨水的收納、運輸、存儲和凈化,以滿足雨水的生態功能,在此基礎上,加以美化、景觀化、藝術化。雨水景觀的設計理論則表現為以雨水的收納、存儲功能為主,輔之以視覺化、景觀化的功能,將雨水的生態功能與美學功能相結合。
2、雨水景觀設計的原則與途徑
2.1雨水景觀設計原則
當面對不同區域時,雨水景觀的設計思路也會隨之變化。在雨水景觀的設計過程中,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依據不同區域的特點設計出舒適宜人、美觀大方的景觀。在雨水景觀設計中,要因勢利導,尊重多樣性和獨特性,利用不同區域所特有的雨水優勢和特點,科學設計,錦上添花。雨水景觀化設計過程中,要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第一,因地制宜。雨水景觀設計首先要遵循的一個設計原則就是從實際出發,設計時應綜合考量這個區域的氣候、降水、地形、位置等等自然條件,從而判斷出這個區域的生態環境、自然特點,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構思。與此同時,這個區域所具有的人文特點、區域特性、交通、經濟狀況等等人文條件也有充分考慮進去,綜合進行雨水景觀設計。
第二,保障安全。如同每個景觀設計品一樣,雨水景觀設計要確保最終成品的安全性。因此,在設計時要將安全因素考慮在內。雨水景觀面臨的危險因素有溺水、觸電等等,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面對溺水問題,可設立警示牌,劃分深水區,通過欄桿等硬件設施提示游客有危險,同時想好遇上溺水情況的措施;面對觸電問題,首先可在源頭上杜絕,采用不漏電、高品質電線設施,其次要設立警示牌,安排工作人員提醒。
第三,便于維修。由于雨水景觀的屬性使然,景觀中的設施如果出現問題或者設施需要維護,維修工作進行起來會較為困難。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在設計時要考慮后期維修的情況,比如使用質量好的基礎設施,在設計景觀中的雨水時,做好收集、儲存、凈化工作,在動植物選擇中,盡量選擇便于養護的動植物。
第四,品質設計。雨水景觀所呈現出來的藝術化效果是以雨水景觀設計外形為依托的,因此景觀的設計尤為重要,并且保證景觀外形的一大因素就是景觀材料的品質,材料的選擇也會影響景觀的外形設計。在設計雨水景觀時,對于景觀設計的材料選擇要盡量貼合設計要求,質量牢固,同時盡可能要選擇不影響這個區域的原生態環境的材料。除此之外,動植物的選擇也要根據這個區域的生態環境特點來選擇,既要考慮生物的多樣性,同時也不能破壞這個區域原有的生態自然環境。
2.2雨水景觀設計的實現途徑
2.2.1采取就地蓄水措施
中國的城市每當遭遇大雨暴雨便會使得城市地表水匯集,易形成洪澇,導致交通癱瘓、人們出行不便等等問題,其中,因為大部分城市對于雨水的處理方式就是通過地面地形引導地表的雨水匯集起來,然后匯集起來的雨水隨著地形變化等流入各大湖泊河流。如果遭遇的是少量的降雨這個方法是可行的,匯集起來的雨水可以往湖泊河流匯集,然后滲入地下補充為城市地下水。但是一旦遭遇大雨暴雨,城市中的雨水匯集起來,流向湖泊河流,超過了河流湖泊的承受能力,而雨水又在不斷增加,則雨水會先向城市的低洼地匯集,城市地表硬化程度高,雨水往往難以滲透,于是在低洼地匯集從而形成洪澇災害。如果是特大暴雨,那不僅僅是低洼地會形成洪澇,整個城市都會陷于雨水之中。
因此面對這一情況,可以采取就地滯洪蓄水的方法,顧名思義就是不像之前一樣將雨水匯集起來引導其流向河流湖泊,而是直接在城市低洼地附近、區民樓之間等等地方建立蓄水池等設施,不再采取之前排水引流的方法,而是通過蓄水的方法。當大雨暴雨來臨時,不再引導其匯集流入湖泊,而是讓雨水直接進入蓄水池內。在城市低洼地建造蓄水池,也是考慮到低洼地容易集水,在此建造蓄水池,雨水不需在硬化的地表匯集,直接落下后就流入蓄水池,所以雨水不會在低洼地匯集,也不易造成洪澇。而且采取就地滯洪蓄水措施后,雨水像以前一樣流失,而是可以作為水資源在蓄水池內儲存起來,蓄水池內的雨水可以在進行凈化后,用于城市用水、城市清潔、雨水景觀中。
2.2.2提高城市蓄水能力
(1)建立雨水花園。雨水花園顧名思義是在城市栽種各種具有景觀作用的花草樹木,以此來吸收、凈化雨水。城市的規劃時間往往在很早以前,沒有將蓄水池等規劃在內,因此雨水花園是很好的選擇。在居民小區、休閑廣場等地,可合理修建雨水花園,一方面,雨水花園美化了環境,為人們的生活帶來綠意,可供人們在此小憩,另一方面,雨水花園可以在大雨暴雨時吸收雨水、減輕地表的壓力,并且具有生態凈化的作用,雨水滲入地表,可作為城市的地下水。
(2)抬高道路標高,降低綠地標高。目前的城市中,大部分的道路情況都是道路標高要低于綠地標高,因此每當遇到下雨,雨水落到綠地后,由于沒有即時吸收,所以最終雨水會從道路兩旁的綠地流到地面,跟隨地表水進入下水道。這樣就會出現雨水混合泥水流入下水道,泥沙堵塞下水道,增加排水系統的負擔,而且雨水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問題。因此,抬高道路標高,降低綠地標高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如此一來,道路標高高于綠地標高,在下雨時雨水會從道路流向綠地,綠地由于標高低于道路,也不會出現回流道路的問題,所以可以增加綠地的涵養水源能力,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而且綠地的泥水也不再向道路回流,增加道路清潔程度,減輕排水系統壓力。而綠地收集、凈化的雨水可以用作灌溉綠地,有利于雨水景觀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