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杰丞
摘要:目前,環境問題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嚴峻形勢之一,低磁發展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從不同角度對當代造園環境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探索適應我國造園環境的優化策略,并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低碳造園環境。
關鍵詞:當代;造園環境;低碳理念
中圖分類號:F42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0-0279-01
自“八五”以來,氣候變化問題已經列入了國家未來發展目標計劃之中,許多高校和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參與開發低碳經濟發展的新技術,并參與相關問題的研究之中。全球氣候變化使人們逐漸意識到氣候變化對生活所產生的影響,通過節約用電、轉換交通方式、禁止砍伐山林等保護生態平衡以緩解溫室效應。
一、低碳理念在園林建設中應用的實踐行動
1.園林綠化廢棄物的處理。國外公園廢棄物不斷增多,這直接導致了處理成本的增加和運輸費用的提高。如何處理公園廢棄物是發展低碳綠化的一個重要課題。像現代公園中的植物落葉、枝干、果實等作為自然或人工作業所留下的公園廢棄物的一部分需要得到有效的處理。我國主要采用焚燒和掩埋兩種方式。首先,通過焚燒迅速縮減廢棄物的體積,這種方式處理極其方便,但目前人們由于操作手段不當和焚燒條件的不合適,從而產生大量的廢氣污染環境,對城市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其中焚燒會產生大量熱能,可作為發電使用,但大多數地區還沒有落實到位。其次是掩埋的方法,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處理園林廢棄物的方式方法也多種多樣,采取新的處理方式可能更好貫徹低碳理念。
2.堆化肥處理。對園林廢棄物進行堆化肥處理時,需要考慮到采用怎么的配置才能達到養分均衡,是否需要加入相應的輔料,使用怎樣的機械設備,都是要考慮的問題。這樣的方式產生出高質量的有機化肥,使這些廢棄物重新回歸于公園綠地之中,從而不會破壞生態環境。
3.生態處理。將這些廢棄物進行沼氣發酵或是將其做成生物建筑材料都是很好的處理方法,相對于傳統的處理方法能夠更好維護生態平衡。
建設具有高效低碳性能的現代公園,打造一個實用性與環保功能兼具的造園環境,主要有以下幾種公園植物的配置方式:一是落葉喬木和常綠灌木的配置。常綠灌木與落葉喬木之間的單位固碳量存在差異,種植時應該考慮優勢互補,對兩者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搭配種植,提高兩者的種植率;二是對年齡不同的樹木進行配置。一般說來,樹齡較小的樹木固碳能力要比樹齡大的強,這是由于年齡小的植物處于生長旺盛的時期,單位面積光合作用效率達到最高。隨著植物的逐漸生長,植物到了完全成熟的階段,固碳能力降至最低,因為此時植物體內的碳儲量逐步趨于穩定,會導致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下降,但年齡大的植物吸收總量要大于年齡小的植物,畢竟綠色面積較大。占地面積較大,總體來說還是年齡小的植物的固碳能力要強一些,換種角度,年齡的大的古樹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二、低碳理念在當代造園中的應用
1.雕塑小品的設計。將低碳理念在現代公園雕塑小品的設計中應用,運用廢棄材料重新打造新的景觀,增添趣味的同時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延長公園景觀的使用壽命。既可以滿足游園者休憩的功能,又可以實現藝術再創新的美化目的。增加雕塑小品的多樣化使用功能,為節約資源可依具體情況適量減少公園內的座椅擺放數量。
2.公園道路的設計。現代公園的建設還可以將廢棄材料應用在道路鋪裝中,使道路作為平面背景,植物作為立面背景,從而使得道路與植物二者形成立體景觀,園林鋪裝和植被養護也可以更好的同時進行,節約人工資源的同時降低后期維修和養護的成本。
3.公園景墻的設計。景墻的設計可以利用廢棄的玻璃瓶進行再利用,打造煥然一新的視覺效果。還可以利用廢棄的建筑碎料進行重新設計,在低碳的理念下進行規劃設計,引發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思考,使人們不只是停留在觀念層次上,更多的使游園者參與到現代公園的建設中,自發的愛護園區設施。
4.雨水的利用。目前國內對于低碳理念在現代公園的應用起步較晚,正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并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上海世博會展場館與綠地的規劃建設過程中對雨水的利用值得借鑒學習。現代公園實現低碳的營造,可以通過構建起較完善的雨水管理體系,在公園內打造低洼地,利用低洼地蓄水技術,引導雨水從地下滲至地下水層和表層土壤,以更好的利用雨水。采用滲水性能較好的鋪裝材料使雨水下滲從而減少地表徑流更有效的補充地下水。
三、結語
低碳造園不能僅站在個體的角度強調自身生命周期內的碳平衡,更要打破空間的局限性,站在未來環境發展的角度去考慮低碳造園環境中的碳匯功能,更好的發揮城市綠地體系在未來城市中的作用,使我國又好又快的形成低能耗、環境友好的低碳現代公園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