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
摘要:3D游戲建模是游戲專業必修的專業課程。結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的背景,針對3D游戲建模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的觀點,開發基于產業需求的3D游戲建模課程。實踐表明,基于產業需求的教學模式對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TP3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223-01
一、前言
2017年,中國游戲行業整體營業收入約為2189.6億元,同比增長23.1%。相比2017中國電影(含動畫電影)票房559億而言,兩者相差3.9倍。中國的游戲市場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被海外投資者稱為全球游戲產業最有價值公司的大本營。
由于中國高等教育中本科目錄對于游戲專業辦學的缺失,使得游戲人才的儲備顯得雪上加霜,為此,在基于市場需求的供求關系下,各高等院校在軟件工程、動畫和數字媒體等專業下紛紛開設了游戲相關方向,但始終不能系統地開設游戲專業課程。本文基于以上環境下對3D游戲建模課程改革進行思考。
3D游戲建模是游戲專業的必修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游戲道具的制作、游戲場景的制作、游戲角色的制作和游戲模型uV的拆分等內容,與游戲貼圖、3D游戲角色動畫、游戲特效、游戲引擎應用等課程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模塊。其在游戲專業課程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為后續3D游戲美術課程的開展提供可能。
二、3D游戲建模課程與產業需求現狀
3D游戲建模課程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大綱的要求,在其時間和內容上都做了詳細的要求,這種情況下,如果仍然采用傳統課程的講授方法,課堂長期處于模擬實際生產項目,會造成學生在心理上的抵觸,同樣因為不能親身體會而無法獲取真實的供給關系;在真實項目中間往往會根據每個員工的特長進行分工,而在學校課堂內容往往是同一個內容進行無差別教學,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可見,3D游戲建模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三、3D游戲建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內容基本相同,但評價標準存在一定差距
3D游戲建模其教學案例雖然各不相同,但其主要內容都圍繞:游戲道具、游戲場景和游戲角色展開。而在項目教學和評價上由于大多數教師缺乏行業工作的經驗,所講知識和使用的教學案例不能完全反映出企業真實崗位的要求,造成課程內容與企業需求不能實現無縫對接。
再加上各院校招生質量的差別,教師不得不根據學生本身的素質進行評價標準的修改,而企業用人的條件是不會變的,這樣一來給學生就業帶來很大的困難。
(二)只重視制作技能,不注重學生的藝術修養
3D游戲建模表面上看是在通過三維軟件進行模型的創建,好像只注重軟件操作,但事實上在創建模型的過程中融入了制作人員對道具、場景和角色結構的理解,同時考驗對解剖、運動規律等內容理解,最后通過制作人員的藝術修養在三維軟件里面對作品進行呈現。在上課過程中,只注重軟件的應用,沒有向學生拆分物體的結構、比例及其相關的知識。這樣的課程結束后學生只學會操作3D軟件,卻不能做出合格的模型,更不能融入到整個游戲項目中來。
(三)課程實訓缺乏真實項目
3D游戲建模課程在缺乏真實項目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有來自于高校辦學的盲目性,很多專業缺乏與地方經濟發展一致性,最后在當地找不到相關企業對游戲模型的需求。
第二,課程時間的僵硬性,有真實項目的時候卻沒有課程,有課程的時候卻沒有真實項目,時間不匹配成為阻礙提高課程實訓課程質量的另一障礙,再加上學校對課程的管理僵硬,不能根據真實項目進行合理的調整,最終嚴重影響了實訓的教學效果。
四、把真實項目引進課堂,在教學內容中融入企業標準
3D游戲建模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尋找其根本原因,探討面向企業需求的產教融合模式。把真實項目引進課堂,在教學內容中融入企業標準,這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一)明確課程對應的職業崗位與能力
3D游戲建模這門課程要求掌握多邊形建模為主的模型制作方法與要求。結合3D游戲建模課程對應的游戲模型師職業崗位,其主要分為傳統的游戲低模模型師和次時代游戲模型師,主要區別在于模型細節與面數,傳統的游戲低模往往面數控制得非常少,而次時代游戲模型要求先做中模,然后再做高模,最后在高模的基礎上來拓撲低模,通過烘焙得到法線貼圖,把法線添加到底模底模上就可以獲得高模的細節。
以上兩個不同類型的崗位所涉及到的教學內容各不相同,使用的軟件與技術也不完全一樣。
(二)拓展企業真實項目
目前能夠有效拓展企業真實項目的方式有:校企合作合辦專業和校內生產性實習基地。校企合作合辦專業往往適用于民辦高校,而公立學校往往適合校內生產性實習基地,其深層次的原因主要來自于辦學體制。
兩者各有優缺點,優點:合辦專業其目標容易達成一致,校內生產性實習基地其內容可以更加多元化,合作數量也可以不受約束。
缺點:合辦專業往往容易束固與某一個企業,而校內生產性實習基地則企業投入難以保證。
(三)基于產教融合的課程設計
傳統的課程大綱往往是對課程項目制作過程的描述,缺乏對知識要點的提煉,所以在找真實項目的過程中很難匹配,而產教融合后的課程大綱設計更加針對知識要點,而對教學內容中采用怎樣的案例不做要求,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完成教學任務還可以更好的于企業對接。
(四)基于“質量與效率”的考核方式
企業之所以不同于學校,其主要原因在于他更加注重效益,而學校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兩者并不矛盾,但如何才能在校內實現質量與效率優先,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在實現課程對接的同時必須要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作為支撐,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選拔優秀學生提供便利。
其次,利用課后時間對基地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在課程未開設前,培養一部分符合制作要求的骨干學生。
然后,課程開始后這部分基地骨干,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幫扶的方式帶著另外一部分人進行編組,并設立以組長為第一負責的組織負責制,教師根據每組的特點把項目分解并發放給各組,各組長要求組員上報各自的時間清單,組長根據時間清單安排項目工作。教師在每天早課召開早會,其主要目的是安排當天任務。每天下午召開晚會,其目的主要是總結當天經驗,聽取各組長反應的問題并進行總結,這也是企業最常用的做法,也是最能保質項目的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