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蕾
湖州安吉是兩山理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提出地,也是全國首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縣城區域。在生態立縣的基礎上,安吉縣以建設“中國美麗鄉村”為載體,以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為抓手,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動態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安吉的鄉村旅游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為其他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經驗。本文旨在分析安吉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模式,并針對客觀不足與問題提出建議。
一、安吉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模式現狀
(一)整合資源,為鄉村旅游經濟發展奠基
1.以規劃與體制為保障。安吉縣以鄉村振興戰略與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以建設全省首批旅游綜合改革試點縣為突破口,編制了《安吉縣“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安吉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安吉縣域總體規劃》、《浙江省安吉縣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等系列規劃,明確休閑農業發展“一區一軸三帶”的規劃布局。
2.搭建有效平臺。夯實了生態環境基礎的竹鄉大地,成為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示范標桿,成功實現了以環境換投資的轉變。近年來,安吉以“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投向“三農”,不僅為鄉村發展獲得資金投入,同時為縣城取得宣傳營銷效益,吸引更多投資與游客。引入了諸如Hello Kitty主題文化公園、“大年初一”風情小鎮、“云上草原”度假區等休閑旅游項目,總投資達173億元。
3.進行產業整合。安吉制定一、二、三產業并齊的發展戰略,堅持跨越式發展模式,依托山區資源、因地制宜,把農業放在第二、三產業的背景下,同時拓展多種產品形式,注重提高產業鏈附加值。目前,全縣加快推進特色種養殖業和休閑旅游產業的融合,其中以安吉白茶、千畝竹林為代表,實現了產業鏈的一條龍效應。
(二)突出亮點,構建核心競爭力
1.依托環境,突出自然資源優勢。安吉縣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緊緊圍繞著村落、郊野、田園、竹林、溪流等自然風光特色,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景色各異、風光不同,成為安吉縣各個村落吸引游客的頭號招牌。
2.產品與服務升級。近年來,安吉縣建設了田園綜合體、特色風情小鎮、旅游度假區等多類鄉村旅游載體,以美麗鄉村精品觀光線路為串聯,推出了農事體驗型、景區依托型、生態度假型、文化創意型等多類度假產品服務,極大地滿足了游客所需。
3.融入文化,打造鄉愁。文化是鄉村旅游的內核所在,也是吸引大量城市游客涌入鄉村的主要因素。安吉縣在發展鄉村旅游時,舉辦了花節、孝文化節、浪漫風情節、知青文化節、櫻花節等廣受游客好評的文化節,也建設了生態博物館、文化展示館等對安吉文化概括進行展示。各個村落在建設時,注重自身歷史文化展示,以建筑、飲食、裝飾、農事體驗為依托,體現別具一格的鄉土人情。
二、安吉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不足與建議
“美麗鄉村”的安吉模式成為了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標本,為了將這一模式進行更好地推廣,需要客觀地審視目前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做出完善。目前安吉鄉村建設存在局部鄉村特色不鮮明、土地使用不夠合理、農民主體地位被忽視、產業科技含量低、資源匹配失衡等問題。對此,提出對應的建議有:
1、加快樹立品牌意識,立好生態品牌。依托安吉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挖掘梳理各村莊歷史典故、文明鄉風、特色產業等,逐步確立每個鄉村的品牌生命力和文化傳統,從而打造各具特色、千村千面的美麗安吉鄉村。要“求同存異”,“同”的是:揚長避短,鄉村的綜合實力都得到增強;“異”的是每個鄉村都應有自身固有文化特色及產業特色,極力避免“千村一面”的教條工程。
2、建立城鄉長效保潔機制。安吉縣應該依照“政府主導、市場運行、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城鄉衛生管理思路,通過對“保潔、收集、清運、處理”的城鄉衛生統一化管理模式的建立,積極運用市場能動、網絡布局、標準建設、智能監督的方式,實現全縣環境衛生一體化管理機制。
3、加大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現代化。對安吉特色的茶葉資源與竹資源堅持高端定位,通過嚴格的質量控制,摒棄老工業道路,走新型生態加工業道路,推動一二三產業聯合,以技術換附加值,在產業鏈上做利益的加法和浪費的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