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趙曉祎
【摘 要】近些年來安全生產事故在各地時有發生,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引起社會對企業安全生產的廣泛關注。作為外部利益相關者,人們通常不具備直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權利,因此,上市公司披露的安全會計信息便成為其了解企業安全生產狀況的主要渠道,而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因此,探究股權結構對安全投入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危行業;安全投入;股權結構
一、高危行業、公司安全投入及股權結構概念界定
2012年, 財政部聯合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再次出臺了《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高危行業包含煤炭生產、非煤礦山開采、建設工程施工、危險品生產與儲存、交通運輸、煙花爆竹生產、冶金、機械制造、武器準備研制生產與實驗(含民用航空及核燃料),其中非煤礦山開采指石油和天然氣、金屬礦、非金屬礦及其他礦產資源的勘探和生產、閉坑及有關活動[1]。
2009年,財政部印發《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要求安全生產費用在財務報表中以“專項儲備”會計科目進行列示,“專項儲備”貸方發生額代表安全生產費用的計提情況,借方發生額代表安全生產費用使用情況[2]。我們以“專項儲備”的余額來衡量公司的安全投入[2]。
股權結構,作為公司治理的核心問題之一,又稱為所有權結構。對于股權結構的分類,當前學術界所持觀點不同,很難得到統一。本文經過綜合多方面的分類,將股權結構劃分為兩個層面,分別為股權的數量結構和股權的性質結構。其中,股權的數量結構,主要探討股權的集中、分散程度以及股權相互制衡情況。而股權的性質結構描述的則是不同性質背景的股東分別持有股份的多少。股權性質按照股權流通性,可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按照股東性質則可分為國家股、法人股、社會公眾股等。
二、股權結構與安全投入的相關理論
(一)產權理論
諾貝爾經濟學家羅納德?H?科斯最早提出產權理論。產權理論在研究經濟運行過程本身的同時,更關注其背后的財產權利結構。產權理論是制度經濟學下的一個分支,在產權理論的認定中,制度安排是所有經濟交易的首要條件,解決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主要依賴于企業如何進行制度創新,將企業的多種因素融為一體發揮最大的效用,從根本上減少外部競爭者數量,減少交易摩擦,從而有效提高交易的效率。
(二)股權制衡理論
股權制衡理論是指在股權結構中加入大股東或是提高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讓企業大股東共同享有公司的控制權,大股東之間相互制衡監督,通過內部牽制使其任何一方都無法單獨做經營決策,這樣不僅能夠減“一股獨大”帶來的經驗決策風險,有效保護小股東的權益,更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場價值。然而針對股權制衡能夠產生的影響,國內外的研究學者始終未能達成共識,存在較大的爭議,認為股權制衡可能產生有利的經濟結果,也可能產生不利的經濟后果。
(三)企業社會責任理論
企業社會責任理論最早出現于上世紀70年代,強調企業經營者在追求利益的同時,要把社會道德因素考慮在內。隨著時代的發展,有關學者倡導從多個角度對社會責任的內涵作出界定。即將企業社會責任廣泛定義為:企業在秉持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質的同時,要考慮社會道德因素,提高員工、所在社區、以及整個社會的生活質量。
三、安全投入與股權結構相關性假設
本文基于股權的數量結構和股權的性質結構兩個視角下,就股權集中程度、股權制衡、國有股持股比例以及流通股比例與安全投入的關系分別展開研究,以四個研究假設為切入點,依據上文對股權結構及安全投入所做出的界定,對股權結構與安全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性進行探討。
(一)股權集中度與安全投入水平關系的假設
股權集中度是衡量企業股權的密集程度的指標,也是基于數量結構視角研究股權結構的重要指標之一。股權高度集中,意味著大股東擁有對企業的絕對控制權。一般來講,持股比例較高的股東與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有良好的積極性更傾向于將自身利益與上市公司的長遠發展結合起來,通常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尤其注重,公司取得良好的經營發展,大股東所獲取的效益也是最大的。因此,從這一層面來看,股權集中度較高可能會對安全生產投入產生積極影響。現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股權集中度與安全投入水平水平正相關
(二)股權制衡度與安全投入水平關系的假設
股權制衡可以看成是對股權過度集中的調整,為了避免企業股權過度集中產生的不利影響,通過內部牽制,達到股東之間相互監督、彼此牽制的一種股權安排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控股股東通常會采取更謹慎的行為來決策公司的經營發展,對提高企業安全會計投入水平可能具有正向作用。結合我國當前企業運營的實際來看,國內上市公司股權過度集中的現象比較突出,高股權彼此制衡的情況比較罕見,總體來講股權制衡度還是更有可能對安全生產投入產生正向影響。綜合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2:股權制衡度與安全投入水平正相關
(三)國有股比例與安全投入水平關系的假設
國有股即有權代表國家身份的部門或機構以國有資產向公司投資形成的股份。本質上是國家通過委托相關機構參與到公司的日常運營中,通過行使控股權,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就我國當前國內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和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了,國有股控股企業其最終的所有權屬于全國人民,因此企業會更加注重權衡人民的利益,促使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注入更多的精力,以促使社會公共目標的實現,因而會對公司安全投入水平帶來積極的影響。由此提出假設:
假設3:國有股比例與上市公司安全投入水平呈正相關關系
(四)流通股比例與安全投入水平關系的假設
流通股是指股東所持有的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自由買賣的股票,其持有者最主要是一些散戶。流通股股東股權過度分散,基本無法行使話語權和監督權,可能會對安全會計投入產生監督能力不足的影響。就當前證券市場上流通股股東而言,他們最關注的是股價的變動,其會因為多種因素對公司的股價變動作出錯誤的理解與預期,由此采取不利于公司的發展的行為。從這一層面來講,他們隨時會根據市場發出的不同信號,拋售股份以賺取股票變動的差價收益,對企業安全生產投入產生負面影響。由此提出假設:
假設4:流通股比例與上市公司安全投入水平呈負相關關系
四、結論與展望
本文首先對高危行業、安全投入及股權結構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相關理論,理論分析的結果表明,股權集中度、股權制衡度、國有股比例與企業的安全投入水平正相關,流通股比例與安全投入成負相關,這對于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以促進安全會計的投入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盡管本文利用理論分析的方法證實了股權結構與企業安全會計投入水平的相關關系,但未進行實證研究,缺乏一定的數據支持。希望學者可以結合相關數據,構建相關模型以深入對安全投入與股權結構相關性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財務管理暫行辦法》[Z].2006.
[2]財政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與使用管理辦法》[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