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琪舒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不斷向前推進,科學技術發展水平不斷得到顯著提升,促使互聯網技術逐漸被應用于金融領域之中,從而為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積極的推動力。經過長期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理念以及模式被更多人所熟知,互聯網眾籌作為互聯網金融類型的一種,主要應用互聯網技術來對相關信息進行一定傳播,進而實現眾籌的目的?;ヂ摼W眾籌的出現雖然為人們帶來一定程度上的便利,但是卻對傳統金融行業造成一定打擊,促使其不得不面對更多更難的挑戰。本文主要對互聯網眾籌的刑事法律風險成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從而有效避免刑事法律風險的產生。
【關鍵詞】互聯網眾籌;刑事法律風險;防控
隨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來臨,促使各大互聯網金融企業得到長足發展,互聯網眾籌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種,國內對其并未進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對其概念并未進行明確的界定。我國為鼓勵各大互聯網金融企業實現創新發展,將其視為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內容,并對金融監管體制進行更為深入的改善,有效防止區域性金融風險的產生,全面激發微小企業的金融潛力,為互聯網眾籌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互聯網金融的有效創新會為原有的金融法律體制以及秩序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需要及時做出相應措施來避免刑事法律風險的發生,確保雙方均能實現自身利益。
一、互聯網眾籌刑事法律風險的產生原因分析
1.互聯網眾籌的超前創新
互聯網眾籌的意義并不是將互聯網技術和眾籌方式簡單地相疊加起來,但是二者的有效結合卻可以為融資人員與投資人員帶來一定程度上的便利。以融資者角度出發,互聯網眾籌可以幫助剛建立的小型企業獲取成本較低的融資渠道,資本不僅是企業實現有效運作的核心因素,同時還是企業健康發展的有效保障。但是,目前我國各大中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融資難、成本高的問題,導致企業發展受到一定限制,促使我國經濟實力受到惡劣影響。這類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于中小微企業自身經濟實力不夠,不具備優質的抵押擔保能力,無法為客戶提供信用貸款服務。眾籌融資模式的產生不但可以幫助融資者降低準入門檻,同時眾籌平臺所收取的中介費用較少,對于融資者來說,可以選用互聯網平臺來發布相關信息,實現異地資金交付工作。對于投資者來說,互聯網眾籌的出現可以幫助其獲取較為先進的投資體驗,不斷拓展自身投資對象,可以實現更大范圍的投資對象選擇工作。另外,投資者可以將關注點轉移至自身感興趣的項目之中,并采用實地考核的方式來進行參與,從而提升自身參與度,獲取更高水平的投資體驗。
2.與之相關的刑事立法較為落后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促使我國在開展金融管控工作時,依舊選用最為嚴格的管理措施,俗稱金融壟斷主義,本文主要對吸收存儲功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目前,我國較為常見的融資方式便是間接融資,即不是將資金從供給方的手中轉移至需求方的手中,而是將其交接至金融中介機構,并由其將資金移交至資金需求方的手中。為防止刑事法律風險的產生,相關部門明確指出若想實現資金的融通,必須要將其先移交至金融機構,并由其來實現相應的融通工作。對于并未獲取允許的民間融資活動,需要命令禁止該項活動的進行。但是,隨著我國時代發展步伐的加快,我國經濟發生了一定的轉型,促使相關部門能夠更加放開地實現利率管控工作?;诖耍覈ヂ摼W眾籌刑事立法較為落后。
二、互聯網眾籌的刑事法律風險防控措施
1.面對互聯網眾籌風險時我國刑事法律的必要調整
對于互聯網眾籌中的擅自發行股票、企業債券罪以及非法經營罪要進行及時限制,兩等罪名可以有效保護我國經濟秩序,因此其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為有效避免相關部門應用這兩項罪名來盲目處理互聯網眾籌,應對這兩項罪名的具體適用范圍進行一定限制。由于采用互聯網眾籌方式其具體融資數額較大,因此可以適當提升互聯網金融眾籌行為的入罪門檻,視為自然人犯罪的5倍以上。
在巨大的金融背景下,我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已經難以適用。而且隨著互聯網眾籌的出現,任何一種互聯網金融行為均會涉及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最終導致互聯網金融無法健康向前發展。因此,可以適當調整該項罪責的適用范圍。在《刑法》第三章第四節中,其主要目的便是維持國家的經濟秩序,對于該項罪責來說,是否需要把非法吸收的公眾罪款應用于具體生產經營活動之中列入觸犯該項罪責的范圍之中,需要進行明確規定。由于眾籌本質為融資,各個項目發起人的具體融資目的便是想讓自身項目設計得以全面實現,所以眾籌項目的發起人不會利用籌集資金來實現貨幣的經營,促使債權型眾籌不能當做該項罪責的具體調整對象。
我國相關部門雖然明確規定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認定,但是隨著互聯網眾籌的出現,導致其具體適用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司法部門對于該項罪責雖然沒有進行較為仔細的認定,其具體原因主要是為了維護國家經濟秩序,促使社會變得更加穩定。但是由于互聯網眾籌門檻較低,導致大量民間投資者參與其中,一旦發生問題,他們便是最大受害者,嚴重影響社會穩定。所以,我們應嚴格按照相關部門規定要求來對集資詐騙罪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進行認定,只要項目發起人指明自身真實交易內容以及與之相關的金融項目,對于籌集到的資金,將其應用于具體投資或者生產經營之中,即使投資失敗產生欠款,最終無法償還,也不能將其視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而是將其視為民事糾紛進行一定處理。
2.互聯網眾籌參與者刑事法律風險防范
首先,對于眾籌平臺所具備的功能進行明確定位,將該項平臺視為信息中介,如若實施自融行為或者自身投資行為,均將其視為違法行為,平臺的具體功能智能包含信息推廣、投資或者籌資人員資格的確定、眾籌項目合法性的審核等。其次,要貫徹落實實名制,對于投資以及融資人員的具體身份信息要進行仔細審核,確保其與證件實際內容相一致。一旦平臺沒有對融資人員進行嚴格的審核,導致融資人員實現了虛假的融資行為,那么很有可能會成為共同犯罪。對于融資人員進行仔細的審查,那么即使發生問題,平臺也可以找回自身的經濟損失,為平臺自身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時還能夠確切維護每位投資者的自身權益。最后,出現了糾紛問題要及時對其進行有效處理工作,確定具體的解決方案。如果選用跑路方式來避免自身需要承擔的責任,那么處理結果將會變得更加嚴重。運營平臺的相關人員要深刻把握法律知識,這樣也可以有效防控刑事法律風險。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眾籌的產生導致大量民間投資者參與其中,一旦出現風險,那么這類投資人員的本金將難以收回。因此,為避免該項風險的產生,促使互聯網金融持續穩定的發展下去,應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要求來對互聯網眾籌進行實時監管,有效防止法律風險的出現。
【參考文獻】
[1]劉海,胡詩雪.網絡眾籌、微籌的風險監管與發展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6,12(05):146-147.
[2]黃鍵青,辛喬利.“眾籌”——新型網絡融資模式的概念、特點及啟示[J].國際金融,2017,15(09):24-25.
[3]劉為波, 彭岳.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行為方式的理解與認定[J].中國審判,2017,08(02):452-453.
[4]胡詩雪.眾籌投資者風險及風險緩解機制--對美國眾籌實踐的一個觀察[J].金融法苑,2015,13(02):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