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煒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運用陸上與海上兩條路徑從國家間合作與國內地區協調發展兩個方面,通過運用經濟貿易往來與人員交流的方式來促進國家間的共同發展,但是,與此同時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斷凸顯,推動國家間與國際社會法律的創新發展,將是“一帶一路”倡議發展進程中的關鍵一環。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共同進步將是未來法律與倡議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法;創新;國際貿易;區域發展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盟期間分別提出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大設想,并稱為“一帶一路”。① “一帶一路”建設的提出背景正是在發達國家“經濟聚團化”下提出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倡議意義,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夠促進國際法治的創新與發展。現階段,世界經濟格局呈現出了發達國家的“抱團發展”現象,雖然特朗普上臺后退出了由奧巴馬一手推動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但是未來的發展會是怎樣的,對于中國的發展又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都是未知數。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即以美國為首的主要發達國家將會對中國的發展采取一定程度的遏制手段,這種阻礙不僅涉及經濟方面更有可能從政治及其軍事等多個方面展開,若中國不及時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必將遭受重創。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習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的設想將會打破發達國家的孤立中國的陰謀,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將我國長期積存的資本進行投資轉化為更穩固、更保值的經濟力量儲備,最終達到國際法治創新的目的。
“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推動建立一個中國參與而非中國領導的平等主體間共同發展的交流平臺、合作平臺。以往國際間交流合作的游戲規則都是發達國家制定的,我國只能參與游戲并遵守發達國家制定的游戲規則,而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中我國便扮演者制定游戲規則主體中的重要一員,在這場游戲規則的制定中,我國將從平等協商、利益共享的起點出發來制定符合所有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的共同利益,徹底打破以往國際規則只注重發達國家的國家利益而忽略發展中國家的國家利益的不公平現象,使“一帶一路”成為真正的惠及所有國家的國家間合作發展項目。以下將從國際與國內兩個方面來介紹“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及對國際法治的重要影響。
根據中國一帶一路官方網站的介紹:一帶一路陸上依托國際大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由此可見,“一帶一路”經濟建設具涉及范圍廣、沿線國家多等特點,從海上和陸上兩個方面共同促進沿線國家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力圖創造出一種與以往發達國家主導的傳統模式相區別的國家間平等、互利、共贏的國家間交流與合作平臺。
根據“一帶一路”官方網站的圖解介紹“一帶一路”建設的范圍十分廣泛,國家之間的投資與合作從東南亞地區至歐洲地區間都有所涉及,從高效的海陸空通道網絡達到互聯互通的新水平、貿易投資便利化進一步提升、人文交流的不斷加深幾個方面全方位共同發力來促進國家間的互聯互通打造“一帶一路”沿線的自己的國際治理體系,運用自己的規則來帶動自己的活動。TPP、TTIP項目的建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發達國家為了孤立中國而建立的,這套規則的運行從根本上就將我國排除在外了。但是我國通過建立“一帶一路”項目,給了部分發達國家以沉重的回擊,由此可見中國在國際方面通過“一帶一路”項目的成功運行力圖創造新的平等的交流機制,從而推動國際法治的新發展。而“一帶一路”的建設對于國內的地區發展差異的緩解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我國國內不同地區的發展差異巨大且發展速度也存在著差距。由于我國東部地區因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所以對外貿易的發展起步早,增速快,而我國的中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地處我國內陸,貿易條件不便利、經濟發展緩慢從而導致了我國的東西部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差異逐漸的增大,雖然我國中西部地區近年來的經濟發展速度也在不斷的擴大,但是不難看出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開放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卻是不斷的增大。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仍舊具備著發展手段單一、發展機遇稀少、發展能力有限等特點,經濟提不上去,工作難以解決從而導致的人才外流與生活質量低下等問題始終是困擾著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怪圈子。而“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提出正好給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中西部地區可以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來發展自己的經濟。新疆作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門戶,其倡議定位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烏魯木齊亞歐經貿合作試驗區、喀什綜合保稅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作為重要支點,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金融、醫療服務和文化科技五大中心。②有新疆這個例子可見“一帶一路”建設中陸上通道“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促進我國國內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的緩解,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國內不同地區之間協調配合共同促進發展的國際化、創新化,不同地區結合本地區的實際特點因地制宜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成為國際貿易潮流中的一份子,例如陜西自貿區的建立正是抓住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潮流,因地制宜促進陜西的地方發展,接軌國際使陜西的發展跟上世界的腳步搭上國際的便車。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的倡議發展分別從路上與海上兩條線,促進國家與國家間合作發展的同時也推動我國國內不同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兩手促發展,雙向創新國際貿易。而且以此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打破部分發達國家妄圖孤立中國的陰謀。所以,“一帶一路”倡議對于國際法治的創新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和重大的意義。在未來一帶一路的發展道路上,我國必須堅持法治化的全面發展,促進法律進步與經濟提升兩者的結合。
注釋:
①②鄭志來.東西部省份“一帶一路”發展倡議與協同路徑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