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權力關進籠子里,只是一個形象化的比喻,其實就是指權力應當在陽光下運行,必須受到制度的約束,以確保公共權力的良性運行,防止出現不作為、亂作為的現象。對國有企業來說,中石化作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早在2010年就將制度標準化、信息化工作作為塑造中國石化管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深化精細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和基礎保障。逐步建成了流程高效、職責清晰、務實管用、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建設體系,即是是企業管理的基石、員工行動的指南,更是企業降低“風險”、堅持“勤政”、促進“發展”的重要支撐。
筆者結合本企業工作實際,根據中石化業務流程、崗位職責、規章制度“三位一體”制度管理機制的總體思路,積極探索制度管理“四嚴”工作法,通過嚴格制度編制質量、嚴格制度宣貫培訓、嚴格制度執行檢查、嚴格制度評估優化,推進制度從“起草、預審、會簽、審核、簽發、宣貫、執行、監督檢查、評估、優化”等工作節點的緊密銜接,并將制度管理“四嚴”工作法貫穿于制度建設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個過程,成為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助推力。
一、嚴格把控“三關”,確保制度編制質量
從源頭嚴把制度立項、起草、審核“三關”。通過建立制度“五四三”模式,增加了制度編制的規范性、嚴謹性、合法性和透明度,從源頭上杜絕問題制度的產生。
(一)強化“五項梳理”,嚴把制度立項關
一是梳理上位制度,將上位制度明確需承接的下位制度作為立項依據;二是梳理制度診斷評估結果,將診斷評估需修訂的制度作為立項依據;三是梳理新業務,將需要進行制度化管理的新業務作為立項依據;四是梳理業務流程,在開展業務流程梳理過程中,將與生產經營管理業務流程不匹配的制度作為立項依據,五是梳理職能職責,將隨著職能職責調整的制度作為立項依據。通過強化“五項梳理”確立立項依據,嚴把制度立項關,同時在立項時,我們盡量合并同一業務下的制度,精簡制度數量,有效確保制度計劃立項的準確定位、科學合理和制度的存量優化。
(二)推行“四項確保”,嚴把制度起草關
起草是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第一個環節,也是關系制度“含金量”的核心環節。主辦部門起草制度時,首先要深入調查研究,全面掌握實際情況,通過推行“四項確?!保瑖腊阎贫绕鸩蓐P。一是確保制度模板化,要求進入起草環節的立項計劃,需根據中石化統一的標準化模板和《制度用語指引》進行規范;二是確保責任界定清晰化,要求根據業務開展情況,編制《業務職責分工表》;三是確保制度流程化,要求每件制度需配套繪制《流程圖》;四是確保監督檢查機制化,要求明確監督檢查主體、對象、方式和內容等,讓執行單位將監督檢查內容融入日常工作開展中,做到事前控制。
(三)規范“三項程序”,嚴把制度審查關
一是規范線下預審程序,要求制度主辦部門在制度草案形成后需先提交制度歸口管理部門預審,重點根據集團公司標準化模板要求對制度間的關聯性、統一性及合法性、管理責任的界定及監督檢查條款的明確等情況進行審查;二是規范征求意見程序,審查制度草案是否采取書面文件或上會討論等方式征求相關部門和執行單位意見,對涉及單位安全生產、責任追究、職工利益等“三重一大”的重要制度,審查是否通過總經理辦公會集體決策或履行職代會民主程序;三是規范線上審核程序,重點審查制度責任部門意見的修改完善落實情況和制度在線編輯過程中的“上位制度、涉及制度、廢止制度”等在系統中的關聯對接情況,確保制度關聯到位、修改到位、規范到位。
二、嚴格制度宣貫培訓,推動制度落地
制度宣貫工作是影響制度執行力的主要因素。對于已發布的制度根據《制度宣貫指引》,通過網絡傳閱、遠程培訓、內部報刊、會議研討、制作APP學習材料等形式組織實施宣貫。對關鍵環節進行控制,促進宣貫工作機制化、規范化開展,確保制度應知盡知。著力解決制度“重制發、輕宣貫”的問題,為制度執行落地打好基礎。
依托制度管理信息系統,實時跟蹤制度宣貫情況。對宣貫組織不到位、宣貫進度嚴重滯后的單位進行通報,提醒督促制度主辦部門確保制度宣貫的時效性。
三、嚴格制度執行檢查,確保制度權威
(一)推行“三結合”方式,強化制度檢查
全面推行制度檢查“三結合”方式(即:專業檢查和崗位檢查相結合,全面檢查與重點抽查相結合,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強化制度監督檢查,加大監督檢查頻次,通過結合生產經營實際,檢查深挖問題根源,從源頭采集制度執行存在的關鍵問題,切實增強制度剛性執行力,確保制度的權威,有效提升制度管理水平。
(二)建立制度獎懲機制,提升制度執行力
一是建立執行制度獎勵機制。將制度執行融入局、分公司安全診斷、勞動競賽、技能大賽等各項專業比賽中,讓制度與生產管理實際緊密結合,融會貫通,并根據比賽結果給予一定的物資、精神獎勵,以賽促學、以賽促用,切實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提升制度的使用率和融合度,讓制度成為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提升的助推力。
二是建立違反制度處罰機制。在制度檢查過程中,對崗位責任不落實和違反制度操作流程的單位或個人,堅決追究責任,自上而下層層問責,加大處罰力度,強化制度執行落地,確保了制度的嚴肅性,樹立了“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執行人人有責、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管理理念。
四、嚴格制度評估優化,促進制度科學合理
實施制度運行評估優化工作常態化管理,是檢驗制度運行效果和建立制度持續改進長效機制的重要保障。根據《制度評估細則》,通過構建評估模型和6項指標體系,建立量化評價方法,由執行單位對制度進行評價打分,依托信息系統形成多維度的評估結果,為相關部門針對性地優化完善制度提供依據。
在開展制度評估優化工作中,將按照“誰主辦,誰負責、誰評估”的原則,推行“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評估理念,采用“一清理、二診斷、三立項、四跟蹤”的推進方式確保業務制度的對應識別、評估和優化完善工作。
一清理:以現有制度為基礎、以上位制度為對象,通過對現有制度的全面識別,明確制度評估范圍和評估主辦部門。結合單位部門職能職責和業務開展情況,建立以主體責任部門牽頭,相關責任部門配合的評估優化責任體系。
二診斷:制度主辦部門通過自行診斷和征求執行單位意見的方式開展制度評估工作,在自行診斷的基礎上,收集整理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剖析問題存在原因,集中意見后確立該件制度是否“保留或修訂或廢止”。同時對接上位制度,查找承接制度缺口。
三立項:對于評估診斷出需修訂的制度和需承接制度缺口制定整改措施,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和完成時間節點,進行計劃發布并系統立項。
四跟蹤:按照制度起草的“四項確?!保ù_保制度模板化、確保責任界定清晰化、確保制度流程化、確保監督檢查機制化)和審核環節的“三項程序”(規范線下預審程序、規范征求意見程序、規范線上審核程序)跟蹤督導計劃的優化完成情況,確保制度規范合理、相互支撐、銜接有序和務實管用。
五、結束語
制度建設沒有終點,永遠走在路上,制度管理“四嚴”工作法將在國有企業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不斷深化和演變,逐步建成流程高效、職責清晰、條款簡明的管理制度體系,最終實現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為國有企業建章立制、強本固基、提質增效、降本減費及天然氣大發展提供基礎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