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云

【摘 要】當前中國老齡化形勢嚴峻,傳統家庭的養老服務功能日益弱化,專業養老機構缺乏,許多學者把尋求解決老齡化危機的目光集中在社區。社區養老不是家庭養老,也不是社會養老,而是社區中的在家養老,是將機構養老中的服務引入社區,實行社區的在家養老服務。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應該注重老年人的特殊性和多樣性需求,為老年人提供多層次的養老服務。
【關鍵詞】社區養老;家庭養老;養老服務。
一、案例分析背景
據《2014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4年底,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1883億,老年撫養比為11.9%。中國老年人的基本特點是人口老齡化過程發生晚, 發展速度快。在家庭養老弱化和養老機構缺乏背景下,學者把尋求解決老齡化危機的目光集中在社區,“我國正在探索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 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社會服務體系。”隨著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農村城市化和消費結構多元化趨勢的發展,傳統家庭的養老服務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對社會福利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
二、社區養老概述
所謂“社區養老”,是指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機構養老為輔,在為居家老人照顧服務方面,又以上門服務為主,托老所服務為輔的整合社會各方面力量的養老模式。老人住在家庭里,在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社區承擔養老、或托老服務,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如社區辦老年飯桌、送餐上門、家庭病床、料理家務和“急救鈴”等。
社區養老不是家庭養老,而是社區中的在家養老,社區養老不是社會養老,而是將機構養老中的服務引入社區,實行社區的在家養老。
三、我國城市社區養老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據調查,老人選擇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隨著自身適應環境的能力的下降不想離開原已熟悉的生活環境;二是人到晚年希望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生活;三是專門的養老機構費用較高,對家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四是認為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不如家里人給予的照顧周到細心;五是老年人的觀念中認為去養老機構養老就等于被自己家庭遺棄。
目前,我國各大城市地區社區養老服務日益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的重視,發展比較快。從服務的內容和形式看,我國城市社區提供的養老服務主要涵蓋了日常生活照料、衛生保健服務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務。形式也從單一的老年人俱樂部、老年人日間照料室等發展成為現在形式新穎的老年人茶室、老年人免費電影廳、老年社區公寓等。從服務設施數量看,我國的社區養老設施已經從2002年的23.8萬個增加到2013年的34.7萬個;從服務隊伍的數量看,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隊伍由2002年的900萬人增加到了1337萬人;從社區養老服務的運行模式來看,已經發展成為政府與社會服務中心配合提供養老服務的模式。但由于受到傳統思想觀念和經濟政治體制的影響,目前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基礎設施比較差,服務水平低;政策法規不健全;觀念認識不到位;社區服務專業工作人員缺乏;社區養老服務的內容和形式單一等。
四、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看社區養老服務的理論依據
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可被分成五個等級: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和愛的需求、自尊需求及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需求也具有特殊性。隨著當今社會物質資產的豐富,社會經濟結構和家庭結構的改變,老年人主要缺乏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自我價值的實現。見表1:
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應該注重老年人的特殊性和多樣性需求,為老年人提供多層次的養老服務。
五、完善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對策及意見
(一)轉變老年人觀念,加大宣傳力度
我國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特點是受教育程度較低、思想觀念較保守。(1)“養兒防老”依靠傳統的家庭養老思維,缺乏對其他養老方式包括社區養老的了解和人事,排斥機構養老。(2)悲觀情緒嚴重。據統計,美國人到了七十歲才認為自己真正到了老年,而中國人認為到了六十歲就已經是老年人。(3)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老年人對許多娛樂活動,如:讀書看報、電腦興趣班等都不能很好的融入。因此可以通過多與老年人溝通交流;積極鼓勵老年人參加社交活動;鼓勵老年人接受再教育,為老年人提供優惠的教學環境等方式。
(二)拓寬籌資渠道、有效利用現有資源
拓寬籌資渠道:(1)養老社區可自主籌資。(2)政府將社區養老服務的資金劃到當年的預算中去并對服務資金的用處進行細化,用這種方式來保證當年養老服務資金的儲備和使用。(3)鼓勵社會愛心人士和企業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的資金支持。
利用資源:(1)資金方面,鼓勵社區內居民和有行動能力的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工作,為社區養老事業的資金做出貢獻。(2)人員方面,鼓勵社區內的青壯年主動照顧社區內的老年人,充分發揮社區自身的人員優勢。(3)技術方面,街道辦等有關部門應提出培訓方案,提供技術支持。
(三)豐富服務內容及形式、按需提供養老服務
(1)培養專業人才,壯大志愿者隊伍。(2)健全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法律法規,借鑒國外優秀經驗。
六、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家庭結構的改變,傳統的家庭養老的功能日漸衰弱,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應運而生。它既有家庭養老的優點,又避免了機構養老的不足,成為了我國解決養老難題的有力途徑。雖然現階段的社區養老發展是初級的、養老服務也不完善,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實踐的增加和國內外優秀社區養老服務經驗的借鑒,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一定會越來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