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貞
【摘 要】博物館目前是我國將文化傳遞給民眾的重要途徑,也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由于現在國際之間的交流愈發頻繁,國家對于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視,博物館的發展也迎來的新的機遇。博物館在新時代下,應當緊密的結合市場需求,充分發揮對民眾的教育功能,使得博物館成為提升城市影響力的途徑之一。
【關鍵詞】博物館;文化功能;影響力
傳統的博物館通常具有收藏、展示、研究以及教育這四個功能。現代化的博物館在這些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功能,使得其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中心、休閑中心、學習中心以及觀光中心。即使博物館的功能要素在不斷地發生改變,但是博物館仍然能夠有效地發揮科學教育功能。目前很多大型的博物館都將公眾教育作為首要任務,會直接與學校溝通,歡迎學校團體到博物館進行參觀。但是國內部分博物館近幾年在這方面做出的努力僅限于票價免費,其余的暫時沒有進展,這與科教興國這一大方向無法很好的契合。在國家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背景下,將博物館作為我國社會教育的主要場所之一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一、博物館開展社會教育宣傳與服務工作的意義
博物館的教育是面向所有群體,能夠作為社會教育的重要途徑。一般而言,教育可以在學校完成,也可以在家庭中完成,也能夠在社會上完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教學對象是固定的,但是社會教育所服務的對象是不確定的,由于博物館擁有社會教育功能,使得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博物館是社會教育的一種,其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等都與傳統學校教育不一樣,但由于其特殊的教育方式,在社會中占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通過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將科學成果快速的傳播開來,提高大眾的文化水平。隨著知識更新的速度在加快,終身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實現終身教育的目的,博物館可以成為社會教育的重要途徑。科技博物館能夠更加直觀的將科學原理展示給到受眾,能夠更容易被受眾所接受。學校是傳遞教育的最重要的地方,但是由于學校傳授的知識是系統的基礎知識,缺乏綜合分析的能力傳授。博物館能夠很好地補充這個缺點,博物館有著知識內容豐富,傳授方法直觀,能夠很好地鍛煉受眾的分析能力,正是因為博物館在教育方面有著很好地示范作用,所以博物館教育是博物館的主要職責之一。
二、博物館開展社會教育宣傳與服務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一)缺乏和觀眾溝通的渠道
傳統的博物館教育主要是將博物館中的教育人員作為教育傳播和服務的主體,將公眾作為博物館需要教育的目標。主要是因為博物館服務于大眾,為此,大眾都是在被動的接受博物館的教育,在實際的博物館參觀過程中,往往是被動的接受博物館所展覽的展覽品。但公眾具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去選擇博物館的教育內容,受眾主動選擇一些展覽品的時候,能夠更積極的接受這些教育內容,并對自身產生一定的影響。博物館教育功能的目的是以公眾受益為首要原則,公眾在接受博物館的教育以后能夠真正接受多少內容也是需要考慮的。如果公眾只是被動的去接受這些內容,很少積極主動的去接受知識,這樣博物館的教育和服務功能將會被大打折扣。在做到公眾能夠積極主動的去接受相關教育內容以后,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將會被大大放大。
(二)缺乏對觀眾的吸引力
博物館中文物的陳列展覽的是與受眾積極溝通的方式,博物館的陳列展覽與社會的教育功能密切相關。目前我國的博物館主要是通過文物實體,再配上一定數量的圖片和文字加以說明展示給受眾,這一類靜態的展覽方式有著其自身的優勢,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對于受眾而言,受眾大都是被動的去接受相關信息。在長時間的參觀過程中,受眾會覺得參觀的過程索然無味,博物館無法很好地將教育功能最大化。很多青少年面對越來越豐富的娛樂方式,已經很難再將注意力投向博物館,這也與博物館沒有形成對觀眾有效的吸引力有關。
(三)教育功能成效有限
目前我國博物館的教育與學校教育存在著無法很好地銜接在一起的情況。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往往重視課堂上的知識傳授,不能很好地理解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導致學生的課堂外知識學習相對缺乏。還存在著博物館對于受眾的服務跟不上日益增加的受眾需求,在對受眾服務的過程中,缺乏觀眾第一的理念。同時,由于博物館的整體費用較少,無法很好地在社會上進行宣傳,導致很多人們不知道博物館這個地方。如果需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加大對博物館的投入之外,還需要加強對觀眾的服務,觀眾人員積極的開展相關工作,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作用。同時學校還需要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將課堂外的教育也引入到學生的教育中。
三、博物館創新工作模式的途徑
(一)加大博物館的宣傳力度,體現其教育功能
鑒于目前博物館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博物館需要首先擴大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才能為受眾進入到博物館創造條件。博物館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好其宣傳工作,并提高公眾對博物館的興趣。為此,需要有針對性的在社會上發布關于博物館的相關信息,將博物館的新展品做詳細的介紹,博物館的交通方式,在接待重要來賓時候的照片等等都傳遞到網絡上去。這些基礎信息能夠被越多人知曉越好。博物館發布上述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種,主要是通過廣播、電視或者是網絡等。另外還可以印刷出相關的資料,將博物館的相關活動列明,將資料放在展廳的出入口,以便能夠很快的被受眾獲取。博物館發布的相關紀念品中也可以添加相關信息,里面的明信片可以添加博物館的珍貴藏品,列出博物館的交通方式以及相關信息,能夠很好地將相關信息傳遞出去。
(二)努力提高吸引力,突出群眾參與性
目前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可以借助先進的技術水平運用到展覽中。通過在展廳設置閉路電視可以將博物館中的藏品生動的展示在觀眾面前。錄制藏品的視頻需要主題鮮明,能夠很好地展示出藏品的各個角度的美。將靜態的展覽能夠生動的展示在觀眾眼前,能夠起到很好地展示作用。觀眾通過調用視覺,聽覺所形成的記憶比單純的看藏品所帶來的感受更為強烈。博物館要積極的增強與觀眾的互動,通過與觀眾相互互動,能夠更深刻對相關知識進行記憶。最后,還需要增加流動展覽的方式,由于博物館的服務范圍有一定的地域限制,通過藏品流動,可以將展覽的內容更好地傳遞給到更多的地方。
(三)加強多方合作,和學校共同發展
博物館一般被稱之為學校的第二個教育課堂。博物館應當與學校建立好良好的關系,通過安排學生擔任解說員,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并傳播博物館的知識內容。博物館還應當積極在學校中開展流動展覽,通過將藏品送到學校,能夠很好地傳播博物館的相關內容。學校也應當積極的利用博物館的相關資源,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博物館的相關藏品作為教育的實際教材直觀的展示在學生眼前,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學校還可以適當地增加博物館體驗課程,組織學生集體到博物館進行學習,并將相關的內容作為課后作業,能夠很好地檢驗學生在參觀博物館以后的理解程度。學校和博物館共同努力才能最大可能的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四、結語
社會教育是我國博物館所具備的職能之一,也是博物館能夠與觀眾緊密結合的部分。博物館的社會教育水平能夠直接影響到其后續的發展方向,在博物館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需要遵守博物館的相關職責,切實與學校溝通交流,確保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能夠得到有效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張麗.數字化時代中國博物館教育發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趙迪立.博物館與青少年教育[J].中國紀念館研究,2012(01):228-235.
[3]朱圣斌.博物館文化是推進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J].上海魯迅研究,2010(04):232-234.
[4]王露.素質教育:博物館社會教育的維度與張力[J].杭州文博,2009(0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