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
【摘 要】本文依托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教科研基金項目,通過對課題的調查研究,最終形成本類論文。大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是學生能力培養中的重要議題,僅依靠課程教學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缺乏實效性。本文通過對國外創造力培養的方式進行了解分析,結合對本校校園競賽實際情況的調研,認為現有的校園競賽有參與度不高、無法提升學生創新力和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問題。在此基礎床,筆者提出“以社會熱點分析”為主題的校園競賽模式,從而樹立創造力、實踐性的校園文化氛圍,以此促進學生創新型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創造力培養;校園競賽;校園文化建設
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已經不是個新的議題,“創造力”一詞頻繁出現在國內許多教育文獻中,從幼兒教育到大學教育,學校都展開了關于提升學生創造力的活動,開設提升創造力的課程,但是多年過去,這種創新課程并未起到良好的效果,學校對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并未提出太多確實的可行方案。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學森感慨:“這么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而“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則成為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高校內也被提升到重要位置,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成為了社會的熱點話題之一,培養大量的創造性人才已經成為了全社會的共識。但是多年過去,學生創造力的提高有限。高校內,就如何提高學生創造力設定如創新力培養等課程,但是總體而言,效果并不明顯。對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僅僅限于書本知識傳遞顯然是不夠的,在高校內以校園競賽活動作為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有力載體,進而構建大學生創新培養的校園文化,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有效補充方式。
筆者從以上思路出發,通過對國外“創新力”培養方式的梳理研究、通過對本校校園競賽情況的調研出發,提出校園競賽與問題解決相結合的創新培養思路。
一、未來問題解決計劃(Future ProblemSolving Program.簡稱FPSP)分析
1974年,美國“創造力之父”保羅·托倫斯(Torrance.E.P)注意到當時美國整體創造力下降,學生普遍缺乏未來觀念與未來意識,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他提出了“未來問題解決計劃”,該計劃將將創造性問題解決與具有未來意識的問題相結合來培養學生,使他們能夠創造性地思考問題,同時也能激發其關于未來的意識。
FPSP的項目包括兩種:一種是把創造性問題解決整合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的一些項目;一種是指存在于地方、地區和國際等三個層次,以競賽為目的的一系列項目,如全球問題解決、團隊問題解決、個人問題解決、社區問題解決、劇本寫作等,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FPSP創造力培養實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翻轉人生的教育》一書的出版給這一計劃做了良好的宣傳總結,書中講述了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教授喬治.古斯里奇博士,在阿拉斯加州圣勞倫斯島甘貝爾真實的教育實踐。古斯里奇博士在不毛之地的落后學校,帶領著一群頑皮的愛斯基摩“笨孩子”獲得了“未來問題解決項目”大賽的全美總冠軍。在這一過程中,這群愛斯基摩人學生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在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面獲得了提高,而本書,也給國內的創新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二、以“社會熱點問題解決”為主題的校園競賽方式
從對“未來問題解決計劃”的分析了解,筆者對本校的學校競賽方式進行調研,發現現在的學校競賽活動,雖然看似形式多樣,但是卻有著如下幾個問題:首先,文體活動占據多數,學生很少有關于實踐分析類的活動,這些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能力,但是對創新力的培養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卻缺乏內在推動力;其次,活動多樣,但是除個別要求必須全班參加的競賽項目外,競賽參與度不高,這種不高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參與度不高,二是對于校園競賽,一部分人多次參與疲于應付,而大多數人漠不關心的狀態。為了提高活動參與度,提高以校園競賽為載體的創造力培養方式,筆者提出以“社會熱點問題解決”為主題的校園競賽方式。
以“社會熱點問題解決”為主題的校園競賽方式,就筆者看來,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確定評審專家范圍,專家組的確定對此類競賽的開展至關重要,其關系到分析問題的選擇、問題分析過程的把控以及結果的評定,合適的專家選擇范圍,是對此類競賽項目的重要保障;其次,是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選擇,并不是所有的熱點的問題都適合用來進行分析,評審組要選擇適宜的題目類型,以便最大限度促進學生的創新解決問題能力和分析能力;再次,學生因對問題進行獨立深入分析、找尋問題成因、問題的會帶來的影響并找尋創新解決方案;最后,要由專家進行評判,并給出相應理由,以及進行合理正確引導,以最終達到鍛煉學生能力的目的。
三、以“社會熱點問題解決”為主題的校園競賽對校園文化的促進作用
社會熱點問題一般是指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引起社會公眾廣泛關注,并受到媒體輿論一致報道的與現象、事件及人物相關的問題。特別是隨著網絡的普及、移動設備的發展,學生隨時隨地被社會熱點問題包圍,這些熱點問題常常能引起學生的關注,這種關注給學校的思想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與難度,學生一方面關注社會熱點,一方面因為缺少分辨力、歷史思辨能力容易容易受到蠱惑、受到煽動,很容易出現思想上的偏差。如何爭取引導學生思考社會熱點問題、并以此為契機創造良好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創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以此建立良好的正面的校園文化,是值得思索的議題。
筆者認為,設立一種“以社會熱點問題解決”為主題的校園競賽方式,有利于以上問題的解決。將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有效的梳理,選取學生關注度較高、適合于進行分析引導的方面進行項目選擇,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了解,進而分析問題的成因,在進行問題形成歷史成因分析上,提出問題可能帶來的后續影響、可能引發的未來社會問題,最后提出創新解決思路,形成解決方案報告。而由指導老師在這一過程中進行思想引導,將思想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將學生競賽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促成創新性、實踐性、自主學習性的校園文化氛圍形成: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教育的文化氛圍
通過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在指導老師的引導幫助下確定學習的范圍和相關書籍,學生通過文獻查詢、資料收集、自學閱讀的方式進行自主的學習,從而對問題的成因、問題發生的歷史背景、問題的主要矛盾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
通過自主的學習和思考,學生逐步構建分析問題的能力,構建自主教育的內核。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性思維的形成最終需要通過知識的內化來形成,這種內化就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分析,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吸納,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形成,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素養,培養學生認識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歷史思辨能力的校園思想引領氛圍
歷史具有連續性的特點,一些熱點問題的發生往往與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為了解決現在的問題,往往需要學生去了解歷史、從歷史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生的成因。學生不僅要思考“問題是什么”,更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對歷史的了解,來分析問題發生的深層次原因,對熱點問題發生時的“歷史要素”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夠客觀的面對問題,不被情緒左右,從而客觀的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歷史的教育與實踐解決相結合的校園競賽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思辨能力,有利于思想教育引領在德育方面的發揮更好的推動作用,形成校園良好的思想教育引領氛圍。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解決問題的校園實踐教育氛圍
對學生的教育,最終要從書本上落實到實踐。知識在學生身上要形成外化成素養、內化為能力的轉變。馬克思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學生自主學習氛圍的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以及辯證歷史思維的形成,最終要能幫助學生客觀看待現實問題、提升實踐問題解決能力上來。而這兩者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生的自我教育、邏輯思維的形成、歷史思辨能力的確立,也需要在實踐中才能獲得完善與發展。而在大學階段,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蛀牙哦有兩個方面,一是參加校內外組織的各項實踐活動,其中實踐活動以校內組織占據多數,通過學生會、校園競賽、校園社團活動等方式,學生學以致用的提高實踐能力;還有一種提高實踐能力的方法,就是以參與社會兼職工作進行與社會的初步接觸,近年來,隨著創業教育的提出,很多學生在校期間進行創業活動,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社會實踐活動。
而“以社會熱點問題解決”的校園競賽方式,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方式,通過對熱點問題的分析,提出實踐問題的解決方略,是以校園活動為手段從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方式。
【參考文獻】
[1] 臧玲玲,桂勤.美國“未來問題解決計劃”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10,(12).
[2] 呂小亮,時曉建.基于社會熱點問題的大學生思想引領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0
[3] 大學在美國國家創新系統中主體地位的制度演進——基于創新過程的分析[J]. 王志強,卓澤林,姜亞洲.教育研究.2015(08)
[4] 韓春鮮.本科生創造力培養路徑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04):216-217.
[5] 牛風蕊.大學創新力的國際比較及啟示——基2015-2017年全球最具創新力大學排行榜的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09):48-55.
[6] 姚成秀,何建民,林寧,閆麗冰.基于大學生視角的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法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24):1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