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琳
【摘 要】武術是一項多功能和高價值的體育運動項目,武術具有強身健體和促進心理健康的雙重功效,對人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全民健身是群眾體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自古以來就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本文對武術在全民健身中的價值及發展現狀等的分析,進而探討武術應如何充分發揮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關鍵詞】武術運動;全民健身;價值
全民健身是群眾體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自古以來就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高校作為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基地,在全民健身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文章通過對高校武術師資及發展現狀等的分析,進而探討武術應如何充分發揮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一、武術的全民健身價值
武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獨特、運動簡便、行效顯著、老少皆宜,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長期進行武術鍛煉,可以強筋骨、健體魄、長精神、延壽命,在當今的全民健身運動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具有強健體魄提高素質的功能作用
武術運動的特點決定了武術在健身方面具有其他運動項目所沒有的優勢,武術是一種全身都能得到最大化的鍛煉項目,其動作有相當明顯的特點,如剛柔并濟,快與慢相結合,連貫如一,這都是運動中不可忽視的。它的運動量比球類大,在脂肪的消耗量上比球類大,可見武術在全面的鍛煉時的優勢。
(二)具有心神合修,延年益壽的功能作用
通過武術鍛煉能把握身體素質的狀態,對于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狀態的調整具有奇效。武術講究剛柔并濟,隨機應變,舍身忘己,有利于高中生的心態的調整,減少內向性格的影響,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武術講究松靜自然,對于消除精神緊張,提高精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特殊的功效。武術講究呼吸的頻率和深淺,對調節呼吸、保護內臟、代謝功能的提高有明顯的功效。
(三)具有形神兼備,身心皆修的功能作用
武術動作有剛有柔,要求招式要連貫、輕盈。而且需要在動作,上包含著“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意識作用,但是能使性情急噪的人或者性情偏慢的人在無形中受到影響,改正不好的習慣,養成好的習慣。武術一方面講究沉靜,可以使人抑制急噪。另一方面,則講究靈敏,因此,也可以提高人們的反映能力??梢钥闯鰜砦湫g具有陶冶性情的優勢。
二、武術的教育價值
武術作為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的重要內容,從鍛煉方法到技擊原理,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風格,是表現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體育項目,其運動特點和方法,既保留了民族傳統文化特色,又展現了具有現代體育的精神文明。武術的娛樂性、趣味性、健身性、防衛性、對抗性、表演性等特征,是其他體育項目難以比及的。武術不僅是一種健身技藝,而且是中國的國粹,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武術屬于體育,但高于任何一種體育運動。武術內在因素豐富,外在表現力強,在不斷吸引著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群眾加入到武術健身活動中。習武修德、健體強身、防病治病、怡情娛樂、防身自衛、延年益壽、修身養性等功能,充分展現了武術對社會產生的良好影響及其對人民群眾健身的作用和價值。武術作為教育的一種內容,其意義在于通過身體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素質,磨練意志,達到健康體魄,完善人品的目的,進行技術練習可以掌握防身自衛的本領;閱讀有關武術書籍可以了解民族文化,同時以身體鍛煉的形式繼承民族體育技能。學校普及武術教學,建立常規教學體系,即可使學生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又能讓學生明禮修德;不僅能使之強于筋骨、壯于體魄,還能使之正于精神、凈于靈魄,近可健身、強身,遠能明禮修德,完善自我,修身養性;不僅可掌握身體鍛煉的方法,還能學到防身自衛的技能。武術傳承的是一種文化,更重要的是傳承的一種精神。
三、武術的養生價值
中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養生,而武術又是中國的一大亮點,將養生與武術結合在一起,對于中國這兩種古老文化又是一種傳播與繼承。養生健身是武術的價值功能之一。人們習武練武,不僅是獲得一種自衛防身的手段與方法,也是為了健身強體、延年益壽。當今健康已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武術健身將發揮其自己獨特的健身保健作用,并進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健身武術必將與現代社會在生態意義上的健康意識相結合,形成現代意義的健身體育,真正意義的“防”與“養”與“健”與“壽”的傳統健身功能發展。武術家不斷從武術中提練精湛的技術動作、創造和發展新的套路動作,攝健身養生之精髓,集技擊娛樂之大成,逐漸形成了包含多種鍛煉方式,是一種具有修身養性等多種功能的民族傳統武術項目,中華武術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樹一幟的健身價值,受到越來越多世人的青睞。正確認識民族傳統武術對人類得健身價值,并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處理好民族傳統武術與全民健身的關系,使更多的人參與武術健身活動中來。
四、武德的價值
武,止戈為武。武是停止干戈,消停戰事的實力。德,以仁、義為核心理念、以上、止、正為行為操守的言行舉止。武德,專指以武的行為特征、以仁義為準則、的修習武術之人的言行舉止操守準則。武術作為民族傳統體育學中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體育項目,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思想,長期以來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在眾多的慶典活動中,表現了民族特點和民俗風情,武術往往成為慶典的主要內容。武術作為代表中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體育項目,從內容到形式都表現了民族的優秀品質。自古以來,中華武術都倡導以武修德,武德修養以禮為先,“未曾學藝先識禮、未曾習武先明德?!卑选岸Y”與“德”作為習練武術的格言,世代先傳,這與社會道德規范“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相通相近。崇尚高尚的武德品格,以文明禮貌待人處事,把民族優秀的社會意識融進武技中,以德、仁、禮、道對人的行為進行規范,其內涵有著深刻的社會價值?!敖涛溆恕必瀼卦谖湫g教習全過程中,“未曾習武先學禮,夫曾習武先習德”,傳統中始終把武德列為習武教武的先決條件。武術在中國幾千年綿延的歷史中,一向重禮儀,件道德,“尚武崇德”。諸如尊師愛友,包含了深刻廣泛的道德內容,互教互學,以武會友,切磋技藝,講禮守信,見義勇為、不凌弱逞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術和人生修行結合起來,是中國武術傳統道德觀念的體現。在社會的發展中,武德的標準和規范也不盡相同,尚武而崇德不僅能很好地陶冶憎操,還會大大有益于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五、結論
弘揚武術文化需要依靠教育的滲透,要從小抓起,代代相傳,世代學習。因而武術教育是中華武術之樹常青的重要保證,是一項全社會關注的系統工程。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更確切地說,它是中國武學文化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劉超,錢強,單敏.傳統武術的發展之路:改造與創新[J],武術科學.搏擊(學術版),2007 年03期.
[2]孫俊生,武術與全民健身[J],河西學院學報,2003 年02期.
[3]孫延.當代武術與大眾健身的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5年05期.
[4]熊勝堯,淺析傳統武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J],長春大學學報,2006年10期.
[5]武冬.傳統武術在現代化社會中的落差與發展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 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