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資》記者 吳江 徐曉磊 牛立亭 韓瑋 徐娜

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改革、化肥零增長行動方案頒布以及肥料行業轉型升級的客觀需求,先進的肥料生產技術和高效能的肥料利用轉換越來越被國家、行業、企業所關注。不僅新型肥料產品和生產技術百家爭鳴,同時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引領下,國際市場也成為了我國肥料行業消化過剩產能、引進高效產品和技術的突破口,我國肥料行業的“引進來”“走出去”腳步備受國際肥料市場的關注和期待。
9月3日-7日,以“Go East! Fertilizers Future!” 為 主題的第17屆世界肥料大會在沈陽召開。會議由國際肥料科學中心和中國科學院主辦,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德國聯邦農業研究中心、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承辦。中國農資傳媒作為大會唯一的官方合作媒體,不僅參與了本次會展,為大會引入了許多國內知名的肥料企業,同時還舉辦了高端訪談為世界最高級肥料學術大會增加亮點。
大會通過報告、專題、墻報、產品和成果展示、表彰競賽、會間和會后考察等多種形式,為世界各國的肥料研究與生產專家、肥料經營和銷售企業家、肥料推廣使用的農場主提供一個很好的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丹麥、土耳其等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工業界代表、高校和研究所師生800多人參加了此次盛會。
國際肥料科學中心主席埃瓦爾德·施努格,中國科學院院士朱兆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張福鎖,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曹京華,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長沈仁芳,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白由路,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分黨組書記、國際肥料科學中心亞洲分中心主席姬蘭柱,遼寧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春英,中共沈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義東,沈陽市科協黨組書記吳智豐,沈陽生態所所長朱教君、副所長方運霆、研究員武志杰,國際肥料中心亞洲分中心秘書長石元亮等出席了會議開幕式。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這與肥料的作用密不可分,結合我國肥料行業和農業發展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我國的肥料問題就是糧食安全和環境問題。因而,政府、肥料領域的專家和有責任、有擔當的肥料企業,做了很多政策、技術和應用上的努力。
尤其是在復合肥領域,2015年底,鑒于亞洲,特別是中國復合肥行業迅猛發展勢頭,經國際肥料科學中心研究決定在中國設立亞洲分中心,并將該中心設在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國際肥料科學中心亞洲分中心的成立鞏固了我國穩定性肥料產業在亞洲乃至世界肥料市場上的領軍地位。國際肥料科學中心主席埃瓦爾德·施努格表示,此次世界肥料大會在中國召開,與中國專家學者共同努力密不可分。
世界肥料大會作為由國際肥料科學中心的重要成果,自1932年國際肥料科學中心成立以來,就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為使命。這與我國當下肥料行業的發展理念不謀而合。它不僅是肥料領域和行業內首屈一指的國際性會議,還在世界肥料領域中擁有很大影響力。中國農資傳媒代表行業媒體應邀將大會與中國肥料企業和肥料市場進行了對接和聯合。這不僅有利于專家、企業了解世界肥料科學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交流學習世界肥料生產、應用的先進經驗;同時對宣傳了我國肥料研究、生產和應用的成果,推動我國的肥料企業“引進來”“走出去”步伐也有積極引導作用。
據悉,大會是繼2001年8月第12屆世界肥料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后,世界肥料大會第二次在中國舉辦。中國也是亞洲唯一承辦過世界肥料大會的國家。
在我國肥料行業減量、增效、綠色環保等多種理念并行的背景下,我國肥料行業的肥料產品也在推陳出新,各類新的理念、技術和產品層出不窮。然而成效和真實性卻很難甄別,在這場世界最頂級的世紀肥料盛會中,來自國內外的3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肥料研究與應用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作特邀報告,將權威、科學的理念和技術向大家闡述。
張福鎖院士通過中歐化肥使用情況對比,介紹了在保證食品安全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下,如何對作物進行養分管理,并指出農業要想實現綠色、安全、健康發展,必須解決過度用肥的問題,改變農民耕作方式,傳播科學用肥理念,提高肥料利用率。姬蘭柱和沈陽生態所研究員分析了我國肥料的現狀和提升空間,并指出增值肥料市場發展前景潛力巨大。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趙秉強則指出肥料的創新升級的前提需要明確作物的需要和減少肥料的無效成分,同時更應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同時國內外的專家們還就不同的肥料品種的利用和開發,廢棄物中營養物質的循環利用,土壤測試、植物分析方法的改進、土壤、植物營養物質需求評價等多方面作了闡述。德國聯盟農業研究中心教授Silvia Haneklaus通過數據建模和公式演算推算出100%磷肥利用率的理想方案。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組織水土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Raphael Viscarra-Rossel介紹了如何利用光線傳感器進行土壤養肥和肥力分析。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秘書長李光,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孫紹華、中國化工學會化肥專業委員會亓昭英,還分別作了我國氮磷鉀行業發展分析報告。讓中國專家和企業在了解世界肥料科學研究的現狀和產業發展趨勢、交流學習關于肥料生產和應用先進經驗的同時,了解在解決我國肥料利用率低和環境問題上的進展。關于行業未來的發展,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聰指出摻混肥料和水溶肥是未來主要的肥料品種。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民預判緩控釋肥行業繼續發力,保守估計,未來十年緩控釋肥年均復合增長率在10-15%之間。
此外大會還設置了“包膜肥料與復合肥料”“穩定性肥料與肥料轉化過程”“ 碳基肥料及氨基酸肥料”“ 施肥與環境”“ 土壤養分管理與施肥”“ 生物有機肥”“ 中微量元素肥料”“ 肥料生產與工藝”“植物營養與養分利用”等9個專題分會場。并在會前向全世界的科研院所的專家、老師、學生征集最新的研究成果,旨在讓青年專家在世界級的大會上展現自己的觀點。會議報告期間還加入了提問和質疑環節,讓大會更加的科學和嚴謹。
科技進步成果還需要通過企業的落地來轉換。為此,大會除進行肥料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外,沈陽生態所還特邀了中國農資傳媒作為媒體協辦,分別以中國與世界肥料的對話、世界肥料的中國機遇為話題,為大會增添了兩組企業訪談,展現中國肥料企業的實力和魅力。石元亮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會議不僅能夠推動東北肥料市場的發展,同時在國際貿易方面,也能吸引來自東亞、東南亞乃至世界的客商關注中國市場。
為此中國農資傳媒應邀并聯合鄭州恒達會展服務有限公司承辦了產品成果展覽,以瓦爾德·施努格為代表的國外肥料領域專家和以朱兆良為代表的國內知名專家在中國農資傳媒記者的引領下,對3000平方米的成果和產品展示區上的40余家企業和100余張墻報進行了參觀,萌幫、眾德、甕福、開磷、天脊、六國、中農、倍豐等企業代表紛紛與參觀的專家們就產品和技術進行密切交流。
會議同期還召開了穩定性肥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年會、中國土壤學會土壤肥力與肥料專業委員會年會。同時大會還宣布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分黨組書記姬蘭柱成為國際肥料科學中心下一任唯一的主席候選人。中國農資傳媒認為,這既是我們國家的榮譽,也是對我國在肥料科學領域取得巨大進步的深刻肯定,必將會對我國農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促進我國肥料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擴大國際競爭力,加快民族肥料產業的發展,使我國成為全世界及亞太地區肥料技術交流與輸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