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立身之本是什么?當然是舞臺,如戲劇舞臺,如電視劇、電影。一部作品,從平面文字到最后登上劇場、拍攝成影視劇,可謂是演員乃至整個劇組的登臺表演。要想向觀眾交出一份完美的藝術作品,就需要大家尊重這個舞臺,尊重舞臺的創作規律、創作規則,規規矩矩干凈登臺。
但是,有人說,如今的舞臺,在一些潛規則下,已經不規矩,染上塵埃,不干凈了。8月21日,演員李菁菁在微博上發文揭露劇組“潛規則”亂象,她說,某劇的某副導演跟她談片酬,說制片方給不了她那么多片酬,她說沒關系,制片方接受多少是多少。誰知對方又說:“菁菁姐,我們這邊多談的錢,你能返給談片酬的副導演嗎?”李菁菁說不能,因為她愿意降低片酬是為制片方省錢用于他用,“你的工資制片方已經付給你了,這個錢你不該拿。”在微博中,李菁菁感嘆道:“我想這個圈子不止一個這樣的人,這是吃了原告吃被告。我想我的做法他們不喜歡,會得罪人,也許沒有人找我拍戲,到副導演這一關就把我滅了,但是我還要堅持我的原則,我沒有多高尚,但不想為了掙錢上戲,違背自己的良心!可以沒錢,但不想沒德行!舞臺不干凈了,我有潔癖,干凈了再登臺,”
“潛規則”讓舞臺變了味兒,李菁菁的話確實戳心,也發人深省。
潛規則是這些年流行起來的一個負面詞匯,辦公室有潛規則,職場中有潛規則,生意場上有潛規則。既然是潛,就上不了臺面,而是不正常甚至不合法的規則。演藝圈中的潛規則尤其受到關注,可以說,娛樂圈有一些負面新聞的出現,大多和潛規則有關,比如不靠演技靠顏值,用顏值來換取上戲的機會;比如不看演技看顏值,用不道德的交易來選演員。比如上述提到的選角副導演索取回扣,在正規合同外,讓演員返點(給他百分之多少的回扣)。如合同上寫的是20萬,制片方付20萬給這位演員,其中的10萬,演員給選角副導演做回扣。其實這種回扣也是一些經紀公司心知肚明的事情,他們帶演員去和副導演談戲,會私下表示如果成功上戲,能返多少點給副導演。這種潛規甚至在一些劇組已成為明規則。而如果該演員不同意給回扣,這個角色一般就不會落到這位演員身上。比如一些影視劇是某某知名導演擔任總導演,某某知名導演擔任總監制,但是當觀眾看到作品時,發覺這作品很奇怪,完全沒有該導演風格,有的還很差。后來才明白,他們是掛名導演掛名監制,是不負責具體工作的,甚至有的一點工作都沒有干過,就是要的他們這個名字,他們是拿錢不干活,這也是潛規則。還有比如現在大家都知道的陰陽合同,有一份給人看的合同,背面還隱藏著一個合同;比如很多明星的高片酬都是稅后的,原來他們掙的錢還需要制作公司給他們上稅:比如一些明星答應演某部戲,其中的一個條件是要帶人進組,或者是帶兒子、女兒,或者是帶親戚來演一個角色;比如演員的關系不硬,你就算試戲時演得再好,也可能沒戲。
這就是影視圖各種各樣的潛規則。當舞臺的大幕還沒有拉開,表演還沒有開始,已經有很多戲外的事情發生,舞臺已經被污染,“不干凈”了。如果這樣,大家還能真心真誠地創作出好作品嗎?
演員蔣欣曾自曝遭遇過潛規則,對方暗示拍完戲要給他錢,但被蔣欣拒絕了!蔣欣說:“如果我一直在這圈子的話,我一定要改變什么,我要站出來說話,告訴這些不道德的人,你們在毀這個圈子!”
對于舞臺的敬畏,不僅僅限于在舞臺上的表演,還在于對于這項事業的態度。對于舞臺的敬畏不僅僅限于演員導演,也包括從事演藝事業的各種相關人員,包括制片公司人員,導演團隊,當然也包括副導演、執行導演、服化道、現場統籌人員等,可以說,一切相關人員,無論后期前期人員,都應該對于這項事業有敬畏心。舞臺是大家的立身之本,也是大家的工作,是大家的掙錢的地方。但是這個錢一定要掙得清清白白,如果這個錢掙得不清白,正如李菁菁表示,干凈了再登臺。服從潛規則,也許能走捷徑,能演上戲,但是對于事業的敬畏心和自己的良心,卻失去了。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鄭榕說:“要在戲劇舞臺上進入忘我的‘真情流露卻也不難,唯一的途徑便是‘杜絕私欲。只有不把藝術當作追求利祿的手段,才有可能超越一己之利害。”此話誠然。
別讓潛規則臟了舞臺。中國文娛產業的崛起,建立在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前提之下。對于這些上不得臺面的潛規則,就應該有強硬的硬規則來進行打擊。也希望多有像李菁菁這樣的演員站出來,喊一聲,干凈了再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