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8年上半年最常聽到的詞莫過于中美貿易戰了,從美國宣布提高對中國輸美產品征收關稅,隨后中國商務部也給予反擊,對美國進口的汽車、鋼鐵等增加關稅,到后來美國對中興的封殺,一直到5月20日,雙方的這場貿易戰才算暫時停戰。而在這場中美貿易戰中,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的前進,同時也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目前的不足,本文從中美貿易戰的角度切入,來談談中國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技術壁壘;對外貿易
一、中美貿易戰的始末
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貿易代表對中國開展301調查,可謂是這次貿易戰的開端,該條款授權美國政府調查涉嫌不當行為的貿易伙伴,并自行決定相關懲罰措施。隨后美國在鋼鐵和鋁的進口,以及對從中國進口約600億美元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隨后中國商務部給予反擊,對美國產水果、豬肉等100多種商品征收關稅。隨后美國又增加了征加關稅的清單,中國也增加了對美國汽車、大豆等商品增加了25%的關稅。之后美國商務部宣布,由于中興觸發了相關禁令,未來7年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中興因此受到了強烈的沖擊,一度宣布暫停營業。因此中國緊急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隨后5月20日,雙方達成和解,同意停打貿易戰。雙方將采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就擴大制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同意鼓勵雙向投資,將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同意繼續就此保持高層溝通,積極尋求解決各自關注的經貿問題。至此,中美貿易戰才算告一段落。
二、從貿易戰看中國經濟的進步
從此次的中美貿易戰,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的發展。從動機的角度來講,美國發動此次貿易戰的很大部分原因,正是中國對美國的霸主地位帶來了威脅。中國發展新經濟,一直強調的“一帶一路”建設是為了構建中國自己的經濟發展藍圖,同時也幫助了其他國家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這給美國的世界工業體系霸權帶來了挑戰。同時中國在科技、專利方面的發展也已經越來越強大,中國每年發表的SCI論文數和申請的專利數也已經是全球第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新能源科技的發展正在動搖美國科技大國霸權根基,對美國的霸主地位發起了挑戰。從過程來看,中方在此次貿易戰中態度強硬。對美國的加征稅行為進行了有力的反擊,在此次的中美貿易談判中,美國雖然看似取得了一些好處,但是在原則性的問題上,中方并未作出讓步,把爭端化為平衡,這都顯示出了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和國際地位的日益壯大。
三、從貿易戰看中國高科技產業技術的欠缺
從此次的中美貿易戰中的中興事件可以看出,中國在芯片產業缺乏自主研究的技術是此次中興事件的癥結所在。目前中國芯片產業目前面臨以下幾大問題:第一,中國芯片的市場需求占全球五成,但其九成靠進口來滿足,國產芯片只能自供8%左右;第二,芯片本身的價格不算高,但專利費用高昂;第三,芯片自給率不足,國產芯片處于低端水平;第四,與芯片巨頭差距漸小,但設計、制造等方面仍是短板;第五,從業人員嚴重不足,人才缺口高達40萬。而以上問題不僅僅是中興的問題,更是目前中國大部分電子產業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在國際貿易中,高科技發達的國家往往會運用技術壁壘,提高市場的準入條件,使得一些不達標的企業面臨出口難的問題。同時由于技術壁壘的存在,中國企業的核心技術和設備往往來自于進口,成本投入大,從而在國際市場的交易價格也相對較貴,從而削弱了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由技術壁壘所引發的貿易爭端是不可避免的。中國要想在貿易戰中取得話語權,就必須增加自身的綜合實力,在電子產業上大力發展,提高技術創新力。此次中興事件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對于中國來說,也未免不是一個契機,發現問題并正視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中國目前所面臨的高新技術產業實力不足的問題。
四、中國對外貿易未來的發展
(一)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大對外開放
擴大對外開發,加大對外的戰略布局,擴展國際市場。目前提出的“一帶一路”正是對中國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擴大自身影響力,構建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對外貿易版圖,是順應全球經濟形式的新型開放發展戰略。“一帶一路”旨在把中國過剩的優質產能,通過“一帶一路”,共享中國的發展成果,帶給合作伙伴更多的資源,幫助其他國家構建自己的基礎設施,增強產業發展,提高經濟實力,從而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隨著中國的“一帶一路”的發展,中國的自由貿易區戰略也將落實,這是中國擴大對外貿易,提高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重要表現。只有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區域之間的經濟合作,才能更好地發展本國經濟。
(二)發展自己科技實力,加強自身建設
從貿易戰中,我們看到中國貿易目前存在的短板。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自主研發的能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引導資本流入創新型企業,大力發展產品創新,通過產業創造來提升中國整體的制造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激勵外貿企業自我創新,使得其在對外貿易中具有話語權,推動外貿企業向中高端方向的轉型,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跨越。同時要加速中國產業與貿易結構調整,不能過分依賴于某個市場的需求,避免貿易結構失衡,提升產業標準。通過構建有效的貿易預警機制,構建專業的貿易團隊,提高資訊服務,使得對外貿易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國際市場變化,在國際貿易中做好準備,幫助中國對外貿易企業在貿易摩擦中做好充分的準備。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是一國在國際貿易中擁有說話權的基礎。培養企業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有更好的信譽,有利于對外貿易的持續性發展。完善我國行業協會相關職能,加大對相關企業的監督管理,督促企業的規范化經營。
(三)利用國內法和WTO法律規則進行抗衡
在國際貿易中,國際性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扮演者重要角色,旨在解決各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幫助各國開展對外貿易,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在他國惡意的開展貿易戰的情況下,像不合理的加稅、反傾銷、反補貼等形式,中國除了自身的政策反擊,也可以借助于WTO的力量解決爭端。作為WTO的成員國之一,中國應該熟悉掌握并運用其規則來為自己服務,WT O有一套自己的規則模式,目前國內的貿易法規則與其仍然存在差距,因此完善中國的貿易法法規, 構建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才能夠幫助我國對外貿易企業合法維護自己的權益,促進企業的對外發展。
五、結束語
中國與日俱增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會動搖西方強國的話語權,對其他強國的霸主地位產生“威脅”。因此,在全球化的大浪潮中,更頻繁的貿易摩擦,甚至是貿易戰的打響都已經不可避免。因此,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對外貿易強國,必須認識到其中蘊含的危機,并對此做出準備。積極加大對外開發,構建以“一帶一路”為主體的經濟貿易區,是中國面對貿易摩擦的重要舉措;同時加大國內企業的創新能力,研發科技新產品,是在對外貿易中不受威脅的基石;調整中國的對外貿易結構,促進貿易產業的轉型;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提高企業的應對貿易風險的意識,才能夠有利于中國未來對外貿易的發展。
(江西財經大學,江西 南昌 330013)
參考文獻:
[1]文興,鄧宇峰.技術性貿易壁壘 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商業經濟,2010(23).
[2]王偉.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J].時代金融,2018(2).
[3]段佳葆.中美對外貿易結構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時代經貿,2016(31).
作者簡介:黃鑫(1997—),女,江西南昌人,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市場,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