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東
6月7日,由《汽車與運動evo》雜志主辦,上汽集團、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公司、上海市汽車動力總成重點實驗室承辦,昆侖潤滑、江淮汽車、吉利汽車、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共同協辦的第四屆“中國心”汽車動力技術趨勢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評委王秉剛、王建昕、姚春德、許敏、李君、鄒博文、楊俊杰、辛軍、柳燕,“中國心”年度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評委殷承良,中國汽車報社總編輯桂俊松,汽車與運動雜志社出版人周麗娟,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王曉秋,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龔偉國,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副總工程師平銀生,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動力總成分析試驗部總監、上海市汽車動力總成重點實驗室主任徐政,中國石油蘭州潤滑油研究開發中心評定中心副主任金志良,中國石油大連潤滑油研發中心包冬梅,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技術開發與大客戶部姚斌,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技術中心副主任靳素華,江淮汽車技術中心發動機設計研究院院長楊林強、江淮汽車技術中心發動機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應兵,浙江吉利動力研究院副院長沈源,浙江吉利動力總成系統 GEM3 項目組性能總師楊陳,豐田汽車公司主任工程師Uehara Takashi(上原 隆史),豐田汽車公司主干Ichikawa Shinji (市川 真士),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Yuda Shuji(湯田 修事),舍弗勒大中華區 CTO劉泳,舍弗勒工程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梅近仁共同出席了此次研討會。
中國汽車報社總編輯桂俊松首先致辭,表示:“‘中國心汽車動力技術趨勢研討會已經成為中國發動機行業公益性的品牌活動,是一個高度務實的活動,滿足了中國汽車行業的深度需求。”
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王曉秋發表了祝詞:“歡迎各位專家來到上汽集團技術中心。明年我們的產能將超過百萬,這些成果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持,離不開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傳統內燃機技術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要走,傳統動力系統還是我們要繼續努力的方向,讓我們的產品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龔偉國先生向到場嘉賓介紹上汽技術情況。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汽車上市公司,是國內產銷規模最大的汽車集團。2017年上汽集團整車銷量達到693.2萬輛,同比增長6.8%,繼續保持國內汽車市場領先優勢。自2004年起,上汽集團先后13次入圍《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2017年,上汽集團以2016年度1138.6億美元的合并營業收入,位列第41名。上汽汽車技術中心(SMTC)是國家五部委認定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是上汽自主品牌和新能源產品研發的主要基地,承擔榮威、MG雙品牌,30多款車型和多款高性能發動機/變速器的自主開發工作。以英國技術中心、上海技術中心&捷能公司和南京技術中心形成中國主導、全球聯動的上汽自主研發體系。對于傳統動力而言,已經形成了“藍芯”高效動力系列。上汽自主品牌技術中心總投資超過40億元,為國內規模最大、功能齊備,達到世界水平的乘用車技術中心。
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動力總成分析試驗部總監、上海市汽車動力總成重點實驗室主任徐政講解了《上汽 1.5T GDI 汽油機開發》。除了采用進排氣雙VVT、燃油中置直噴、鑄鋁缸體、可變排量機油泵等先進技術外,對于發動機的核心——燃燒系統也是采用了特殊燃燒室設計、11.5∶1高壓縮比,通過這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應用使這款小排量發動機擁有了出色的動力和更低的排放。
江淮汽車技術中心發動機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應兵講解了《48V混動技術及控制》。隨著2017年下半年江淮瑞風M4的推出,國內的第一套48V系統也隨之上市。48V系統不但帶來了良好的節油減排效果,還彌補了發動機小型化造成的低速動力不足。
中國石油蘭州潤滑油研究開發中心評定中心副主任金志良講解《現代乘用車發動機潤滑需求及昆侖方案》。隨著缸內直噴、渦輪增壓、高壓縮比等技術的應用,對于發動機潤滑油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采用新一代的機油清凈劑,還需要控制潤滑油造成的早燃。潤滑油也要節能,需要潤滑油低粘度,低摩擦(加減摩劑)。
浙江吉利動力總成系統 GEM3 項目組性能總師楊陳講解《吉利1.0T GDI 汽油機開發》。這款73.4mm小缸徑發動機采用了中置5孔噴油器,活塞頂形狀優化形成良好滾流,加上小慣量渦輪,低摩擦使這款1.0T 3缸發動機從平原到高原都擁有出色動力輸出,最大扭矩達到205Nm,峰值功率達到100kW。在世界1.0T量產發動機中,這款發動機的升功率和升扭矩都占據優勢。在NVH處理上,這款發動機也進行了很多優化。
豐田汽車公司主任工程師Uehara Takashi(上原 隆史)講解《The Direction of Future Powertrain toward the Electric Mobility Era》。豐田宣言,到2050年,從發動機到汽車制造工廠都做到零排放。從混動到插電混動、EV、燃料電池,豐田都在開發。TNGA以輕量化、緊湊化、出色傳動為基礎,再根據不同地區市場要求選擇動力方案。如新凱美瑞上的TNGA發動機,滾流比有了很大提高,熱效率突破了40%。從中長期規劃,除了內燃機熱效率提高,FCV、EV的效率也要提高。對于EV純電動車來說,目前要提高電池能量密度,以達到更出色的續航里程,還要盡可能縮短充電時間。豐田認為,未來將是混合型的汽車能源社會。
上午,四家主機廠和昆侖潤滑的技術報告已經帶來了滿滿的干貨,下午的第四屆“中國心”汽車動力技術趨勢研討會的自由討論階段更是精彩紛呈、錦上添花,國內外發動機技術專家在會上坦誠、開放交流,讓這次“中國心”汽車動力技術趨勢研討會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在與會專家評委、企業代表參觀完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后,在上汽集團會議室開始了這次研討會的自由討論環節。“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KOL評委柳燕女士首先提問:“上午的研討會中提出了很多技術發展路線,這是否表示傳統發動機未來還有很長的道路?”
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動力總成分析試驗部總監、上海市汽車動力總成重點實驗室主任徐政先生表示:“市場的不同也會造成車輛動力系統的不同開發,如歐洲和北美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就不同。我認為豐田的理論更合理,因為不管電池大小,發動機電氣化后就是在幫助內燃機延長生命。電氣化后,可以讓發動機工作在高效區,我們還是堅定地認為發動機的生命還很長久。”
柳燕女士針對吉利推出的3缸1.0T發動機提出第二個問題:“采用3缸發動機的車型一定比采用4缸發動機的車型在定價上要便宜嗎?”浙江吉利動力研究院副院長沈源先生對此表示:“3缸發動機可以做得好一點,也可以做得成本低一點,不同的產品主要還是針對不同的市場群體。”
隨后,“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評委姚春德教授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技術研討會已經成功舉辦4屆,與前幾屆相比覆蓋面更廣泛,以前就是以一個技術點在討論,現在就是一個面來說,進步非常顯著。”從上午的演講看,姚教授認為目前自主品牌的發動機技術已經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接近。之后姚教授向徐政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排氣歧管集成后對排氣溫度有什么影響?”徐政先生對此問題做出了如下解釋:“當前排氣歧管集成在缸蓋內已經是小排量發動機的趨勢,對冷啟動更有利。”沈源先生補充:“吉利的1.0T發動機也是采用集成排氣歧管,好處在于可以使發動機迅速達到工作溫度,這種技術是當前增壓發動機的趨勢。”
48V混動系統是評委關心的另外一個問題,“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評委許敏教授認為,“未來電氣化發展的方向是車上高耗能的水泵、空調壓縮機、電子增壓器都要用48V。”豐田汽車公司主任工程師Uehara Takashi(上原 隆史)也表示:“雖然豐田對氫燃料電池做了很多研究,可內燃機還是很重要的。48V系統有很好的實用性,性價比也高,豐田也在考慮48V動力系統。”
燃燒系統的優化也是本次研討會中重要的一個議題,對此“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王建昕向豐田汽車發問:“如今缸內直噴已經從側噴發展到了中置直噴,而豐田很早就做缸內直噴了,如今還是側置,豐田是怎么考慮的?”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Yuda Shuji (湯田 修事)表示:“直噴到底是側置好還是中置,布置火花塞和氣門是一個問題。上汽和吉利的報告中都講了中置直噴。豐田目前還是側置,豐田也在考慮中置直噴過程中。一旦使用中置,與之相關的投資都要考慮到。在小排量發動機上設計缸內中置直噴較為復雜。”
對于市場需求與技術開發協調問題是目前自主品牌企業非常關注的一項,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技術中心副主任靳素華女士對豐田的研發流程非常關注。豐田Yuda Shuji (湯田 修事)在談到這一問題時說道:“首先,我們在考慮一款產品的規劃時,采用什么技術,是從開始就考慮好的。比如開始時發動機需要VVT、可變油泵,這些內容都會考慮在內,即使不用,也會把相應的設計考慮在內。至于何時將前瞻性技術放到產品里去,研發部和市場部肯定是有互動的。”
研討會最后,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龔偉國先生表示:“不管是豐田、江淮、吉利,還是昆侖潤滑,希望大家都不拘泥于形式,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感謝,對‘中國心十佳發動機評選表示感謝,讓上汽有機會認識了許多朋友,學習到寶貴的經驗。”王建昕主任認為:“第四屆‘中國心汽車動力技術趨勢研討會比往屆有明顯提升。第一,5個報告的內容水平更高,內容也更務實,而且全是‘干貨,技術問題考慮也更深入。第二,企業唱主角。企業在研討會上唱主角,要是說‘不忘初心的話,這正是‘中國心十佳發動機評選的初心,通過坦誠、開放的交流,推動企業的研發能力,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讓我們能在全球的節能減排中做出貢獻。第三,今天下午參觀了上汽集團技術中心,硬件條件非常先進、完善,屬于國際水平。現在自主品牌從研發到生產都非常出色,隨著研發人員專業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加硬件一定能打造出能夠與美、日、歐相媲美的自主生產的汽車。”
隨著王建昕主任的總結發言,本次“中國心”汽車動力技術趨勢研討會畫上圓滿的句號。會后,企業也紛紛表示希望主辦方能夠更多舉辦這種促進行業交流、先進技術推廣、分享經驗和成果的研討會。本屆研討會中,代表們共聚一堂,對目前諸多汽車動力技術、行業發展趨勢以及現存的問題等進行了開放式交流,并對本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給予了較高評價,他們認為這種打破常規、彼此深入、開放交流的形式能夠更好地促進行業發展、領先技術的傳播,同時這個平臺也為企業間相互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