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霖
摘 要:銀行印章是銀行合法性、權威性的標志。現代商業銀行開展好銀行業務,處理好貨幣、信用、安全、效率等之間的關系,銀行印章的管理就顯得至關重要。本文以柜面服務平臺為基礎,以柜面印控儀系統及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手段,研究探討了銀行印章信息化有關管理,這對于銀行及分支機構印章管理、內部管理、金融風險預防等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銀行印章;柜面服務平臺;印控儀系統;印章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6-0042-02
1 前言
銀行印章的合理、規范、科學管理,對于銀行業務的安全、高效、規范的開展非常重要。尤其對于現代商業銀行來講,其聯系面廣、業務眾多,且伴隨著大量的資金往來,在一個法人、眾多分支機構的管理模式下,如何加強印章的內部管理,有效預防各種金融案件,防范亂用章、錯用章、用章不清晰、違規用章等現象,采用柜面服務平臺實現印控儀管理,可對上述系列問題起到較好改善作用。
2 印章信息化管理思路
印章的信息化管理整體思路是既要滿足實際柜面的應用需要,又要確保信息數據的安全、高效。在印章信息化建設中,前提是要有柜面服務平臺,通過柜面服務平臺預留接口,將印控儀管理模塊、電子印章使用及管理、實物印章使用及管理、操作印跡、使用記錄等有關環節流程進行統一信息化管理。防范亂用章、錯用章、用章不清晰、違規用章等現象,加強用章管理,防范人為操作風險,做到人章分離,聯動用章,全流程留痕,構建系統有控制、使用有記錄、管理有規范、檢查有手段的印章剛性監控管理平臺,實現對各級機構印章使用行為和保管行為的規范,實現對全轄印章風險的有效管控。
2.1 業務模式
針對目前農信柜面的有關業務,根據實際工作需求,對銀行印章使用、管理等進行梳理,將業務簡略分為電子印章和實物印章。實物印章主要是對于一些無法電子化、影像化的實物印章則由印控儀保管并通過農信行內系統的驅動來實現用印操作,在用印過程中對用印材料實現強制圖像自動采集,即時生成用印記錄并上傳行內相關系統,智能印控系統還可與行內各系統進行對接,真正實現全流程監管,動態實時監控。以此實現機器管章、機器蓋章、人章分離。電子印章多數針對對私業務,可以通過電子印章打印實現。電子印章和實物印章的調研,均是根據柜面業務的實際需要來調度柜面服務平臺有關模塊實現的。在柜面服務平臺中主要由印控儀管理及實物印章用印子系統、實物印章生命周期管理子系、電子印章生命周期管理子系統、電子印章用印子系統。在調用有關子系統時,會對應驅動自動識別業務驗證碼,在匹配成功后方可進行電子或實物用印操作[1,2]。
2.2 基本功能模塊
柜面服務平臺中的印章管理主要包含對印控儀的參數管理、電子印章的管理、印控儀等設備管理、影像處理及存儲等管理、監督任務查詢與處理、統計分析、風險管理等。功能模塊劃分具體如圖1[3,4]。
印章管理的整個架構為B/S結構,總行部署一臺應用服務器、一臺為系統數據庫系統,且兩個服務器可以互為備份。在每個支行需要放一臺印控機G3600,用于蓋章,每個G3600設備需要與一臺PC計算機相連。以此形成整體的業務模式。采用子印章+實物印章的模式,通過梳理行內的業務,整理網點所有的重要印章,對日常業務中使用到的印章種類和憑證類型做了梳理及刪減,因此大量對私業務可采用電子印章的模式以打印方式提供,對公業務則采用系統驅動,在對公憑證上打印電子驗證碼,智能印控系統自動識別業務驗證碼且匹配成功后方可進行實物用印操作。
3 綜述
通過這樣的業務處理模式對私業務90%的以上的印章為電子印章,包括存折和存單,只留下少量業務主要采用電子驗證碼+實物印章用印方式。在減少了實物印章的同時也有效監控了重要的實物印章,從而真正實現對印章的有效管理,對印章各種風險的有效管控和化解。最終在提升農信柜面業務在印章管理、內部管理、金融風險預防和服務水平等方面都將起到正向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賀輝,劉琨,肖紅玉.銀行票據自動裁剪方案設計與控件開發[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16,(07):1327-1332.
[2]章毓晉.圖像分割中基于過渡區技術的統計調查[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15,(03):379-387.
[3]姚文標.商業銀行深化柜面業務前后臺分離及后臺集中探討[D].山東大學,2012,(11):5-30.
[4]劉蕾.商業銀行業務流程和運行管理的優化處理[J].金融管理與研究,2011,(0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