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標
【摘要】在歷史教學中,微課的使用取得了很大的收獲。因此,在今后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微課還應得到進一步地優化及推廣。簡述了微課的概念和特點,并從個人實踐經歷出發,闡述了微課該如何有效地運用于歷史課堂中。
【關鍵詞】微課 高中歷史教學 應用
一、微課的主要特點
微課主要具有四大特點:第一,內容豐富而精簡。雖然微課時長相對較短,但是,它極具針對性,并非籠統地講解全部知識點,而是將講解范圍有效縮減,力圖學生可以掌握老師講解的全部內容。第二,形式多樣而生動。高中歷史就像是一座宮殿,如果學生沒有真正地走進去,則無法體會到當中的無限魅力,只會覺得一片茫然。而微課這一創意性教學形式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學生可以利用手機、mp3等移動設備觀看教師錄制的“段子視頻”,讓學生可以在歡聲笑語中牢記歷史知識點。第三,微課具有共享、補充和互動的特點。微課視頻不僅僅可以教師自行創作,還可以協調學生或其他歷史教師一起進行創作。當然,教師也可以從網上下載其他人錄制的優質短視頻。
二、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視頻導入課堂教學。一般而言,傳統課堂的前5分鐘是相對無效的,原因在于教師已經在講課而學生還在做其他事情,或氣息未定、或左顧右盼、或交頭接耳。因此,做好課堂導入十分重要,它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可以有效地銜接新知識與舊知識,還能為課堂教學創造和諧融洽的空間。歷史微課堂更適合以視頻導入的方式導入新課,具體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視頻導入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切忌漫無目的。第二,視頻導入需要體現直觀性和啟發性,切忌導而不入。第三,視頻導入應強調參與性和全體性原則,切忌唱獨角戲。第四,導入的視頻要簡潔、靈活,切忌拖沓冗長。第五,導入的視頻應有趣味性和藝術性,切忌平淡無奇。如在教學《西周宗法制》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導入《封神榜》的經典片段,將時長控制在4分鐘左右,讓學生在意猶未盡中去思考教師的提問。在教學《商鞅變法》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導入《大秦帝國》的經典片段,同樣將時長控制在幾分鐘內,并輔以提問,讓學生從視頻中去感受歷史底蘊,從提問中去摸索歷史主干線。值得注意的是,可能網上并沒有現成的一些短視頻,所以歷史教師需要在空閑時間多學習一些視頻錄制技術、視頻截取技術,以方便自己制作短視頻。
2.利用微課引導學生思考。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高中階段而言,方法的傳授一定是優于內容的傳授的。大多數高中生已經擁有了相對獨立的思考方式,如果將一些知識強硬塞給他們,他們一定會出現抵觸心理。曾經有幸旁聽過一位老師的歷史課,上課之初,他便開始一遍又一遍地向學生強調宗法制的特點——“以血緣關系為基礎,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實質是奴隸社會的等級制度”,并要求學生跟著他一起背,隨后還采取了抽背。但是,從后面的隨堂練習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好,由此可見,僅僅記住了歷史知識點,卻沒有深刻理解其中的內在含義,做題時依然會出現解題不清的問題。如果在講解該部分內容時,教師導入《紅樓夢》的相關片段,并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探春和趙姨娘是主仆關系,而不是母女關系”;教師還可以導入《封神榜》的相關片段,并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啟是哥哥,紂是弟弟,但是,紂卻做了王”。這些相對有趣的提問更能夠引發學生對宗法制相關內容的深度思考,這樣的授課方式也更適合思維相對獨立的高中生群體。
3.借助微課突破高中歷史重難點。在考試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即某一道題的考察點明明是A板塊的相關知識,但很多考生卻偏偏答成了B板塊的知識內容。審題不清很容易出現該現象,但是,對歷史重難點把握不到位也是引發該現象的重要原因。那么,到底該如何找準歷史重難點,并將其逐一突破呢?最有效的方式便是靈活地運用微課教學。微課本身就是對某一特定的歷史重點或難點進行詳細地講解,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習歷史,想要有效掌握重難點并不是難事。如在學習近代中國歷史時,教師可以將該部分內容分為六大板塊,即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并為每一個板塊的內容錄制教學視頻。當學生第一次觀看視頻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口頭概括本堂課的主要學習內容;當學生第二次觀看視頻時,教師便可以要求學生找出本堂課的重點及難點;當學生觀看第三次視頻時,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盲點;這樣逐一排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對核心內容加以鞏固。
三、結語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處于運動、變化的過程中”。隨著時代的變更,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就當前而言,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已然無法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各歷史教師應該努力做到與時俱進,為學生的歷史學習注入新動力。
參考文獻:
[1]武申洋.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