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要:本文以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主線,在全面總結甘肅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基礎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系統梳理了新時期甘肅綜合交通運輸發展面對的形勢要求,進一步提出了未來甘肅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主要方向和建設重點,為甘肅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獻言獻策。
關鍵詞:綜合交通;絲綢之路經濟帶;樞紐;通道;服務
中圖分類號:F5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6-0120-02
甘肅作為內陸腹地座中聯六省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構建,將顯著推動全省交通基礎設施網絡進一步完善,有效促進鐵路、公路、民航、內河水運等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優化整合,對拓展和延伸交通運輸服務產業鏈及價值鏈,降低物流成本和時間成本,同樣具有深遠的積極作用。
1 甘肅省綜合交通發展概
1.1 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發展情況
近年來,甘肅交通運輸行業以發展“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為趨向,以聚焦“?;尽⒀a短板、抓重點、拓業態、促銜接、強服務”為著力點,交通基礎設施網絡規模不斷擴大、運輸服務水平穩定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通道和樞紐作用有效發揮,交通運輸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對全省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擴大開放等起到了重要支撐和保障。截止到2017年底,全省公路網總里程達到14.3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4000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達到1.33萬公里,實現55個縣通高速公路;鐵路營運里程達到5035公里;民航機場數量達到9個,民航市州覆蓋率、縣級城市單元覆蓋率分別達到79%、63%;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到911公里、等級航道占總航道里程的50%。隨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逐步加大,綜合運輸能力不斷提高,客貨運輸量也開始全面迅速增長。2017年全社會客貨運輸周轉量分別達643.1億人次和2439.8億噸公里;全省旅客吞吐量達到1470.25萬人次、運輸起降架次12.39萬架次、貨郵吞吐量6.37萬噸;郵政業務總量26.7億元,運輸供需矛盾總體緩解。此外,過境客貨運輸規模持續擴大,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作用有效增強,綜合運輸結構不斷優化,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效率逐漸提高。
1.2 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甘肅交通運輸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從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及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的發展要求看,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綜合運輸體制機制不健全。目前,甘肅省交通運輸廳主要負責全省公路、水路和民航機場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和管理,雖然加掛了省民航機場管理局牌子、并負責聯系指導全省郵政行業管理工作,但長期以來,形成的“以條為主”的管理體制一時難以轉變,各種運輸方式協同發展難度較大,在重大交通運輸樞紐布局、重點交通項目建設中割裂管理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公路、民航運輸與鐵路通道和重要樞紐的銜接難度很大。推進“大交通”建設,發展綜合運輸體系,緊靠交通運輸部門推動難度很大。
二是交通運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突出。通過多年努力,甘肅公路、鐵路、水路、民航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快速發展,為改善全省投資環境、發展區域經濟、促進沿線地區脫貧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規??偭啃?、網絡密度低、等級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依然存在。截止2017年底,尚有31個縣沒有通高速公路;還有2個市州(甘南、臨夏)沒有通鐵路,省會蘭州與隴東地區、甘南藏區缺乏直達便捷的鐵路運輸通道;全省民航擁有干支線機場9個,民航機場尚未覆蓋所有市州。
三是沒有實現信息化的有效整合。運輸信息服務系統是促進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突破行業限制、實現相互銜接的重要手段。目前甘肅省的道路運輸、鐵路運輸以及民航運輸都有各自獨立的信息化系統,有專門的手機APP等專業軟件,但是幾大運輸方式信息系統之間相互獨立、關聯性差,覆蓋公路、水路、道路運輸、鐵路、城市客運的綜合交通信息服務體系尚未完全建立。
四是綜合運輸市場不銜接。各種運輸方式間、區域間、城鄉間的行政、技術壁壘與市場分割依然存在,不同運輸方式法規、標準不統一、不兼容,綜合運輸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體系建設滯后,不銜接、不協調的矛盾較為普遍,制約了多式聯運和運輸一體化發展,難以形成完善的綜合運輸體系。
2 新時期甘肅綜合運輸體系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1 發展機遇
一是建設交通強國,要求甘肅交通運輸系統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著力打造現代化交通,全面建成安全便捷、經濟高效、綠色智慧、開放融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這為甘肅轉變交通發展方式,提升交通發展水平明確了方向和目標。
二是“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和南向通道建設,為沿帶、沿路地區的經濟社會、交通運輸發展創造了新的歷史性機遇,為甘肅加快基礎設施網絡化和現代化建設,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實現承東啟西、互聯互通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三是中央和省上關于擴大向西開放的戰略決策、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脫貧攻堅的工作部署,帶動國家投資進一步向西部地區傾斜,為加快構建西部地區綜合交通體系和甘肅交通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2.2 面臨挑戰
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的挑戰。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期,甘肅面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的雙重任務。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行業,亟待其充分發揮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綜合運輸的效率、能力和品質,有效支撐和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發展。
區域內需求差異顯著的挑戰。甘肅區域內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區域內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交通運輸面臨著既要提供覆蓋面更廣的均等化服務,又要提供高質量個性化服務的雙重壓力,交通運輸發展任務繁重。
剛性約束帶來的挑戰。國家投融資體制機制發生重大變革,甘肅公路建設、養護資金失去有效的手段和來源,交通建設項目資金極為短缺。此外,受地形、氣候、水資源等因素制約,全省可開發利用土地空間分布不平衡,交通用地后備土地資源相當有限,資源環境對交通運輸的發展瓶頸制約日益凸顯。
3 甘肅綜合運輸體系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為有效推進甘肅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必須把握好發展方向,明確發展重點,積極構建高品質、富有競爭力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滿足建設交通強國的要求。
3.1 發展方向
通道強化與樞紐建設并重。既要充分把握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要求和甘肅對外合作開放的需要,統籌全省公路、鐵路、水路等資源優化配置,著力完善對外綜合運輸通道體系,促進生產生活要素跨區域快速流動,又要著眼構筑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優化布局樞紐功能,合理配置樞紐資源,有效發揮交通樞紐對南向通道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設施完善與服務提升并重。既要充分考慮要素流動、產業協作、人口分布、扶貧開發等因素,構建和完善交通運輸網絡,又要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交通運輸發展的新需求,著力提高運輸組織效率和服務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品質更優、效率更高的綜合運輸服務。
規模擴增與結構優化并重。既要堅持存量挖掘利用與增量配置優化相統一,擴大交通基礎設施網絡規模,又要注重發揮通道內鐵路、公路、內河水運、民航等各種運輸方式比較優勢,著力優化交通運輸空間結構、功能結構和等級結構,提升綜合運輸整體效能。
開放發展與融合發展并重。既要借助國家向西開放的影響力,對接國際運輸大通道,構建連接重慶、貴州、廣西、東南亞的國際化空間格局,又要按照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協同運行的規律,推動高鐵、公路、民航經濟與相關產業融合聯動發展,挖掘交通運輸服務和支撐通道經濟建設的巨大潛力。
3.2 發展重點
逐步理順綜合運輸管理體制機制。深化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在省級層面和中心城市推動建立綜合管理運行協調機制,建立健全和落實省交通運輸廳和民航、鐵路、郵政等部門的職責關系和工作運行機制,促進各個交通運輸部門融合發展,實現規劃“一張網”、建設“一盤棋”。積極探索城市大交通管理體制改革,借鑒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經驗,按照“一市一交”的改革目標,逐步推廣區域交通與城市交通一體化管理模式;加強交通運輸與發改、國土、環保、林業、水利等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
全面加快對外運輸通道建設。立足“一帶一路”和中新南向通道建設,不斷拓展綜合運輸通道網絡連通功能,依托阿克塞—拉配泉—若羌等公路,在河西地區構筑一條內地經甘肅河西走廊進入新疆南疆的便捷大通道,有效化解京新國家高速通車后對甘肅連霍等高速通道的影響;在中南部地區依托蘭州中通道、張掖—扁都口等國家高速、景泰—禮縣、鳳縣—合作等省級高速,構筑G30連霍高速、G75蘭海高速和G7011十天高速的迂回路線和分流路線,形成縱貫隴、渝、黔、桂等省區,由北部灣出海連通到新加坡及東盟各國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形成我國西部地區的第一條南北向的縱向國際運輸大動脈。
進一步加強綜合運輸樞紐建設。立足于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城市規劃布局,依托蘭新、寶蘭、蘭渝、銀西等鐵路和民航機場等重要對外交通設施,布局建設一批集公路、鐵路、城市候機樓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等為一體的現代綜合運輸樞紐,加快區域內高速公路、國省干線等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旅客運輸提供優質的一體化客運服務;依托國家級或省級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綜保區、國際口岸等),布局建設一批具備多式聯運功能的物流園區,為優勢產業提供貨物加工處理、分裝包裝、集散分撥等多項功能的綜合物流服務。
穩步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加快推進跨運輸方式的客運聯程系統建設,推動公路客運與鐵路、民航、水路旅客的聯程聯運與聯網售票,構建多方式可選、多層次融合、換乘便捷的城際、城鄉、城市三級客運網絡,著力推進城鄉居民出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客運結構優化升級,努力實現國際客運便捷化、城際客運多樣化,提升城市公交和農村客運服務水平。加快推進貨物多式聯運,積極引導貨運提升裝備技術水平,全面推動重點領域物流發展,大力推廣更加集約高效的運輸組織方式,著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市場環境,形成聯通內陸及東部沿海、西南及長江經濟帶、華北及京津冀經濟區,服務全國、面向“一帶一路”的多式聯運網絡主骨架。
4 結語
全面推動交通信息網絡互聯互通。主動與百度、騰訊、甘肅移動等開展戰略合作,結合政府大數據工程,向社會和企業開放交通運輸服務性數據,鼓勵和支持企業推廣形式多樣的交通信息服務APP產品,深入推進“互聯網+交通”行動,在交通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服務、行業治理能力等領域開展重點行動,實施基礎支持工程,加速互聯網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促進“互聯網+交通”新業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群琪,孫啟鵬.綜合運輸規劃理論的基點[J].交通運輸工程學院,2006,6(3):122-126.
[2]胡思繼.綜合運輸工程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3]馬瑞章.對河北省發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3):53-54.
[4]劉世春.關于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的幾點思考[J].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4):20-22.
[5]李德剛.綜合運輸網中的通道分析與系統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
[6]蔡垚,張哲輝,金敬東.加快完善我國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分析和思考[J].綜合運輸,2017,(5):1-5.
[7]丁金學,樊一江.“十三五”我國多式聯運發展的主要考慮[J].交通企業管理,2017,3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