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玥含 王磊 耿建艷
摘 要:在信息化社會中,對高校來說,不論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信息共享空間作為信息化時代的產物,為了與信息化時代的需求相適應,大部分高校圖書館也開始不斷引進信息共享空間服務模式,如何應用正確的信息共享空間服務模式會直接影響到高校圖書館的業務水平,也會對高校的現代化建設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必須要更好地做好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共享空間建設工作。本文基于讀者需求視角關于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服務模式構建的分析。
關鍵詞:讀者需求;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6-0233-02
1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信息共建共享的意義
1.1 實現信息資源的優化利用和共享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能夠保障圖書館各種文獻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和利用,高校圖書館管理者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各種互聯網平臺,加強對信息資源的高效建設。高校圖書館需要利用網絡為用戶提供高效服務,將現有的館藏資源轉化為可以便捷使用的電子文獻,從而有效地避免文獻資源的重復建設,以及各種資源的浪費和冗余。
我國許多高校開始突破傳統文獻資源保障模式,按照各種互聯網信息平臺運作要求,既保障了現有信息資源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又加強了與其他社會組織及高校間的聯系,實現了信息資源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共享和共建,更好地滿足群眾對信息資源的需求。
1.2 節約各種人力、物力和財力
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在進行信息資源共建和共享時,不再以傳統紙質圖書資源分享為主,而是積極通過紙質書籍向電子書的轉化來為社會公眾提供更便利的服務。
各種互聯網信息平臺在整個資源共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各大高校圖書館間能夠通過合作建立科學完善的藏書體系,充分發揮不同圖書館的作用和優勢,不斷提高信息產品的質量及共享效率,真正將現有圖書館資源推向全世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信息資源的差異化及多樣化需求,促進各種文獻資源使用效率的提升,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
1.3 突破傳統的信息資源結構
人類的知識是無限的,所以信息也是無窮無盡的,沒有哪一個圖書館能夠囊括世界上所有的信息資源,只有真正地突破國家和空間的限制,保障信息資源的高效共享和利用,才能擴大每一個圖書館的現有信息資源儲量,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價值和作用?;ヂ摼W能滿足于人類文明發展的實際需求,將信息資源提供給世界上每一個角落及每一個個體。目前,許多高校已經開始積極地利用各種互聯網信息平臺,充分發揮自身的館藏優勢,將現有圖書館資源共享給全世界,實現信息資源的優化利用。
由此可以看出,這種信息資源的共享模式能夠突破傳統信息資源結構,實現圖書館有限信息資源的無限共享,不斷地豐富圖書館現有的信息資源,建立完善的信息資源結構。
2 讀者需求視角下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構建理念
2.1 以讀者需求為建設原則
圖書館的傳統信息服務的出發點是:怎樣方便圖書館的工作以及管理,以是否提高圖書館工作效率作為標準考量工作的相關成效,可以稱為:“以圖書館為中心”的相關理念,這一理念的特點是被動的陣地服務和提供以個體文獻為單元的文獻服務,服務范圍有限,服務內容單一,靈活性差,不利于圖書館工作的進一步開展。信息共享空間便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它是充分考慮到讀者需求的一種服務模式,以讀者為中心,以讀者需求為主導來設置服務項目和空間布局,致力于提供個性化的一站式信息服務,符合建設服務型圖書館的需求。
2.2 空間共享,資源共用
“圖書館”是一項為公眾服務的信息服務相關機構,這項工作本身有責任對自由、公平地獲取信息工作做出比較大的貢獻。信息共享空間的資源共用的相關理念,實質工作是利用圖書館的相關資源的優勢,為讀者們需求獲取最大限度的滿足,這是以“讀者為中心”理念的體現。這種理念致力于讓讀者接觸與使用到最新的技術和設施,致力于在讀者獲取資源和利用資源的過程中提供協助和支持,最大限度的滿足讀者獲取信息資源的需求。
2.3 推動讀者的信息交流與互動
信息共享空間給讀者提供比較方便使用的各類資源以及于利用這類相關資源空間,并且在這些空間里面提供從技術到相關專業領域的服務以及技術支持,這其中的目的是:讀者在信息利用的過程當中更加的便捷。
3 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服務的實現途徑
3.1 通過師生需求創新信息共享空間服務內容
各院校師生是高校圖書館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將“以人為本”作為信息共享空間的服務原則和服務理念,以廣大師生的需求為導向,強調服務用戶的主導型,注重廣大師生與圖書館人員之間的交流溝通,根據各院校師生對信息資源的實際需求對服務方式進行改善、對服務內容進行創新。在信息共享空間的規劃和建設之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考慮到信息共享空間在運行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對于各院校師生的具體需求需要進行認真、仔細、廣泛地調查,將滿足廣大師生的需求作為目標,為其創建一個自由、民主、開放、和諧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出圖書館及信息共享空間服務的重要作用。例如,提高廣大師生的計算機使用能力和信息能力;為廣大師生提供各種各樣的講座和課程;充分挖掘知識,盡可能地為廣大師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幫助師生解決疑惑等。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上,通過調查廣大師生的需求可進一步創新信息共享空間的服務內容。
3.2 結合實際情況合理構建信息共享空間服務體系
信息共享空間通過一站式信息服務平臺將各種資源呈現在廣大師生的眼前,例如技術、智力、信息等,由多媒體人員、技術人員以及相關專家學者組成的信息咨詢能夠為每個教師和學生提供信息咨詢的服務,從而滿足不同師生的不同需求。高校圖書館除了能夠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數字資源、紙質資源等,還可以根據信息共享空間的目標和各種功能,通過軟件的配置突顯出自身的特點,這樣不僅可以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多的軟件用于圖書館資源的訪問,而且還能為信息共享空間提供比較特殊的通用軟件,例如CD刻錄、遠程服務、掃描、圖形處理、表格制作、網頁制作、在線通訊、論文寫作等。除此之外,各個高校還可以根據專業的設置配置相應的應用軟件,例如統計、數學、GIS等,用以最大程度上滿足廣大師生的實際需求。
3.3 通過空間規劃,有效配置資源
信息共享空間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夠最大程度上滿足廣大師生的實際需求,為廣大師生的交流、創造、信息利用等提供方便。對于各個高校而言,需要根據現有的建筑情況,對物理空間進行合理的布局,使各個功能得到有效的整合,盡量讓每個教師和學生都能得到指導和幫助。在構造空間的時候,需要對區域分布、環境布置等因素進行充分的考慮,并適當在學習區域增加休閑區域,以期達到環境的舒適和溫暖,從而提高廣大師生的學習效率。由于信息共享空間的服務組織主要有技術人員、咨詢人員以及廣大教師、學生等,具有復雜的結構,在這樣的環境下,必須要對這些人員進行合理調配,以充分發揮出個人的長處更好的為高校廣大師生服務。
3.4 通過建設規劃,完善保障機制
高校圖書館在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前期,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根據廣大師生的需求,分析其可行性,從而獲得來自各個部門的支持,并組成一個規劃團隊。其中領導小組的主要工作內容便是制定、決策和管理總體目標;工作小組負責設計和規劃信息共享空間的具體內容等,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對信息共享空間政策進行詳細的制定,根據用戶的信息行為、服務對象、開放時間、設備的使用等方面進行規則制定。同時高校還可以建立科學合理的服務質量評價機制,通過師生反饋、正式的服務質量評價、師生用戶滿意程度的調查等手段了解信息共享空間的實際情況,充分挖掘廣大師生的需求,以此作為改進信息共享空間的依據。
4 結語
在互聯網信息化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建立科學的信息共享空間服務模式能夠為高校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有助于提高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與效率,促進高校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為提高整個高校的教學水平奠定穩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昕霞.信息共享空間規劃與建設[J],2011,21(03):46-49.
[2]楊婧.高校圖書館IC實體空間建設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