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秋萍
[摘要]我國個人所得稅征收的時間較晚,并且我國國情復雜,目前又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雖然國家之前對個人所得稅制作出過幾次修改,但我國個稅當前存在稅率較高,課稅模式無法保證稅收公平,費用扣除標準單一,征收管理滯后等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同時個稅制度的不完善又造成了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不利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因此個人所得稅制的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稅率 OECD國家 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發展、進步的基礎之一,是國家社會公平、和諧、穩定的保證之一,國家征收的個人所得稅廣泛用于教育、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等方面,個稅是國家稅收收入的大頭。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存在許多問題,導致個稅不能完全地發揮出它原有的作用,表現其一就是在收入分配方面:我國的基尼系數近幾年一直在國際警戒線之上,2016年的基尼系數是0.469,比2016年提高了0.004,仍然超過了0.4的國際警戒線。作為規劃內容之一的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重頭戲的“營改增”(營業稅改增值稅)已經全面實施,而同為規劃內容之一的個人所得稅改革也勢在必行:個稅修訂案已上交全國人大審議。本文基于我國個稅現狀,在深入研究0ECD國家個稅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制的建議。
一、0ECD國家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經驗
(一)稅收居民的身份判定
英國通過三個階段的測試(海外關系測試、英國關系測試、與英國關系緊密度測試),完成稅收居民的身份判定。
美國稅法規定,滿足美國“實質居住測試”的個人(即滿足以下任意一點居住測試的個人)就是美國的稅收居民:當年在美國境內累計停留183天或以上;當年在美國境內累計停留大于31天并小于183天,并且按法定公式計算的最近連續三年美國境內天數累計為183天或以上。
(二)課稅模式
綜合所得稅制模式是德國首創的,美國最開始實行的也是類似德國的“香茲綜合所得稅”模式,之后美國的西蒙斯構想出綜合所得概念和綜合稅基概念,被稱為“海格西蒙斯綜合所得”。
英國最早使用分類所得稅制,現在英國采用的是綜合征收的所得稅模式,即對納稅人全年的各項所得相加匯總,就其收入總額減去扣除項后進行征稅;英國采用了“正列舉法”,對列舉項目之外的應稅所得不征稅。美國也是實行綜合稅制,但美國對課稅所得采取“反列舉”法。
(三)稅率、稅率結構
英國個人所得稅稅率一直向著減少累進級次、下調邊際稅率和降低稅率的方向不斷改革完善。稅率結構從十一級降至三級,目前實行三級超額累進稅率。
美國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結構經歷了一個高低起伏不斷變化的過程,在20世紀80年代對個人所得稅的相關要素實行指數化調整,隨后的改革趨勢是減少稅率檔次,降低最高邊際稅率,擴大稅基。奧巴馬執政時把六級稅率改為五級,并且每級都增加5%左右,現在美國的最高稅率為35%。同時美國還實行了多退少補的制度,規定每年都要對起征點進行調整,提高了稅收收入的征收質量。
(四)扣除項目標準
英國現在的扣除項目有:個人扣除項目,子女稅收抵免、工作家庭稅收抵免等,而對于個人扣除項目,不同年齡段的標準也是不同的。個人扣除項目標準從1979年開始呈現的是上升趨勢,從4592英鎊上升到2012年的7475英鎊。子女稅收抵免的設立則是出于男女平等的目的,在取消了原有的“個人附加扣除”和“已婚夫婦扣除”兩項之后,新設立了子女稅收抵免。
美國的扣除項目有:費用扣除(分兩種:標準扣除和逐項扣除)、捐贈扣除、醫療費用、住房貸款利息費用、意外損失費用、交通費用和教育費用扣除等。美國在規定費用扣除時,考慮了多方面因素,讓納稅人可以根據自己實際的稅負情況選擇扣除的方式,并且扣除的額度每年都會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五)納稅方式
英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代扣代繳,二是自行申報。代扣代繳是大部分納稅人繳納個稅的方式,通過納稅系統或者銀行扣繳。自行申報則是高收入群體的納稅方式,納稅人填寫申報表后,由稅務和海關總署計算稅額。納稅期間為一年。
美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申報制度分為源泉扣繳和自行申報,其中自行申報包括預繳申報和年終匯總申報。美國大部分的個人所得都是采取源泉扣繳的方式進行繳納。美國的個人所得稅為納稅人提供了不同納稅申報單位供選擇,納稅人可以根據自身和家庭情況,依據稅負的高低來確定最有利的申報身份。而家庭聯合申報最為普遍。
二、0ECD國家的個稅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一)完善稅收居民的認定標準
根據我國居住時間標準,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居住滿1年(指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滿365天)的才被認定為居民納稅義務人,建議取消“居住滿1年”的規定,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在中國無住所的人,通過離境超過“臨時離境”標準規定的天數的方式,來達到不成為中國的居民納稅人、降低應納稅額的目的。
(二)完善征收管理制度
我國可以建立納稅人稅務編碼制度,建立納稅人的信息檔案,方便對納稅人信息和納稅情況的管理,也可以減少信息泄露。稅務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技術人員應著力提升電腦技術水平,開發新系統,利用發達的互聯網對個稅進行征收、監管,特別注意對稅源的監控。同時可以設立培訓班,對稅務機關工作人員定期進行培訓,提高稅務機關人員的專業技能、素質,提高工作效率。
國家還應該對稅收法律作出細化,完善,加大違法的處罰力度,比如提高罰款金額、提高有期徒刑的最高年限等等,提高納稅人的違法成本,從而減少納稅違法行為的發生。
(三)轉變課稅模式
課稅模式應該符合國情,綜合課稅模式是基于公平的角度,但是計算復雜,征管難度較大,增加了征管成本,我國現行的分類所得課稅模式計算簡單,方便管理,如果馬上轉變為綜合所得模式顯然不切實際,轉變課稅模式是個大工程,并且我國目前在征管上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從慢慢過渡的角度來看,先轉變為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混合所得課稅模式比較好。
我國現在的十一條應納稅所得可以合并為勞動所得、生產經營所得、投資所得和其他所得。勞動所得是個人獲取工資薪金的純收入;投資所得包括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特許權使用費;生產經營則是指在經營過程中有費用支出的,包括稿酬、勞務報酬、實體店和淘寶店等網店經營者。對勞動所得和投資所得可以采取分類課稅模式,對于生產經營所得則采取綜合課稅模式,綜合生產經營各項所得,再減去各項費用總和和扣除項目后進行納稅。
(四)增加費用扣除項目
考慮到撫養孩子以及贍養老人的問題,可以設置教育費用、贍養老人費用的扣除項目,特別是我國現在人口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保證老有所養的同時也要減輕年青一代的負擔。考慮到殘疾,失獨,寡居等等其他弱勢群體,還可以針對這些不同的群體設置不同的費用扣除項目,比如行走不便的殘疾人依靠自己的能力獲得的個人收入,對應的費用扣除項目可以包括出行的打車費用;對失獨者的個人收入可以設置專門的養老的費用扣除標準。費用扣除標準還應該根據不同時間、不同地區的物價、工資水平變化進行動態調整,使人民的基本生活有保障。
(五)提高免征額、降低稅率
根據國家經濟發展情況以及人們的消費水平,適當提高免征額,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時讓人們生活得更好。如在兩會期間,格力集團的董明珠代表發聲,認為個稅免征額應調至5000,3500的免征額對很多家庭來說才只能解決溫飽。我國最高個人所得稅率為45%,與發展中國家相比,是較高的稅率,適當降低稅率,可以減少富人、資本外逃的現象,能夠吸引、留住人才,還能提高人們納稅的積極性;并且我國可以學習國外做法,對稅率每年動態微調,以適應社會發展。同時,降低稅率級次為5級,這樣可以減輕中等收入水平的群體的壓力,也能減少納稅人鉆空子的機會。值得慶幸的是,我國在個人所得稅的改革上并未停滯,2018年公布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征稅;個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都是在向OECD國家的稅制進行學習。
三、總結
個人所得稅作為一項重要的稅收,其發展也標志著我國稅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就如財政部所言,將考慮適當增加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項目,比如有關“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這些費用扣除項目如果納入個稅法,無疑可以減輕納稅人的負擔。個人所得稅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勢必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實踐,才能將個稅制度發展的越來越完善,我國也正朝著這個目標前行。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經過改革而變得更好的、更適合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