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芹
[摘要]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專業性太強,知識枯燥,學生很難把內容消化成自己的知識儲備。目前擺在生物老師面前主要的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優化生物課堂,如何讓學生系統的掌握知識。
[關鍵詞]淺談 如何 上好 生物課
一、精心準備,上好第一堂課
剛剛步入初中的學生,在小學自然課里雖然學習了部分生物知識,但是還不懂得什么生物,什么是生物學,為什么要學習生物學。讓學生弄清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物學,為什么要學習生物學,這是初中生物教師上好第一堂生物課的基礎,是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的前提條件,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主動性的效果。簡而言之,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體。生物學則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學習生物學是人類為了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和認識生物,能有效地控制和防除對人類有害的生物,充分地發展和利用對人類有益的生物,讓生物更好、更充分地服務于人類,這是上好第一堂課的關鍵所在。教師應當在第一堂課舉出人類在農業生產、醫療衛生保健和國防建設等方面已經研究成功和尚未研究成功的一些生物科研課題,并明確地告訴學生,生物科學是二十一世紀最高領域的科學之一,還有許多尚未研究成功的生物科研課題等待著我們這代人來完成,這樣才會讓學生感到學習任務的艱巨和責任的重大,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生物學這門課程。
二、注意方法,讓學生理解和接收
一種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我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講授的內容,運用多種形式,采用多種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隨時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物學教學內容是自然界生物的形態、構造、生理和生態知識,這些都是具體的,離人們的生產生活很近運用直觀手段可讓學生直接感知的,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
二是在課堂教學要善于提問。針對不同的難點有備課時有的放矢地準備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梯進式的,從易到難一點點深入,化整為零。比如在教“人的體溫和調節”時,可以分為以下幾步:人的體溫是多少?(37度)為什么要保持37度?(這是酶發揮作用的最適宜溫度)怎么才能保持37度?(機體內產熱和散熱的相對平衡)機體是怎么產熱的?(骨骼肌和內臟產熱)熱會越產越多會把人燒死嗎?為什么?(皮膚有散熱作用)皮膚是怎么調節散熱的?這樣通過學習遞進式的提問,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讓知識的難點不知不覺地克服了。
三、強烈要求學習方式的變革
一是要相信學生
注意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時時把自己擺在一個非主體的引導者的位置上,不要什么都自己包辦,要相信學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識。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教師應擔當起組織者的角色,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電子計算器的使用(二)》這一節內容時,就可以先放手讓學生自學??赐陼髥枌W生:“這一部分書上共講了哪幾個問題?對這其中的每一個問題你是如何理解的?”然后組織、啟發引導學生問題一個一個地加以解決。顯然,這樣教學,教師講得少了,學生活動多了,知識是學生通過自己看、說、討論而掌握的。如此教學,學生印象深刻,不易忘記;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也鍛煉了自學、概括的能力,培養了理解、表達能力;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張揚,學習的主體作用得到了發揮,成功的愉悅得到體驗。
二是要敢于放手——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學生的學習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的,而多是在積極發言、相互辯論中閃現的。如果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則他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逝。當然,不是說亂成一團才為妙,但一個開放的、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課,應該有學生自由表達意見的時空。適度的“亂”,在教師控制之中的“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能真正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時,可以首先讓學生看書,然后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討論:“究竟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元一次方程有何區別?又有何共同點?尤其是各自的解的問題。課上學生發言非常積極,從學生作業來看,這樣做的教學效果非常好。
四、新課標要求把實驗到落到實處
一要注重實驗引導。指導學生實驗時,既要面面俱到,事無俱細進行引導,同時,又要注意切忌包辦代替。從實驗材料的選擇、儀器的裝配到操作步驟和技巧,既要科學規范,又要密切結合具體實際,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保證現象清晰,結果正確。如做“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時,在不同的季節可以采用不同的綠葉作為材料。
二要注重實驗結果的分析與小結。要求學生,在填寫實驗報告時,要如實填寫。實驗失敗時,要如實地與學生一起分析失敗原因,可課后補做。如果學生實驗失敗,我們就通過示范幫助學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實驗成功,或幫助分析失敗原因讓學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聽之任之,否則,就達不到實驗課的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