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沛杰
摘要:當下,景觀導向型的城市設計越來越成為一種城市開發的新思路和新理念。景觀導向型城市設計理念的形成與中外歷史發展有著很深的關系,在這種新理念的驅動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城市面積越來越多,這符合人們日益變化的對于新型城市的要求。在國外,許多景觀導向型城市新區建設成為設計師關注的焦點,而中國的一些城市新區開發設計還不夠規范。本文以景觀導向下城市新區開發研究為核心,舉例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對未來景觀導向下城市新區開發設計做出展望。
關鍵詞:城市新區開發;景觀設計
一、研究背景
(一)人類對健康生活的期盼
在現代社會,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人均用地日趨緊張,造成城市擁擠;汽車數量的增加導致尾氣排放污染空氣,對人們的身體帶來極大的傷害。在這種背景下,城市中的景觀空間越來越少,人們平時放松休閑的公園面積日益減少,這引起了人們對生活的不滿,他們對城市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希望城市中有足夠的美麗景觀,這樣才能使他們在工作之余享受城市中的另一片美景。
(二)城市中景觀的重要性
景觀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概念,卻有非常廣泛而深刻的內涵。作為一種視覺景象,景觀不止是建筑物的背景,從鄉村到城市,景觀都寄托了人們的理想與精神追求;作為一個區域,景觀不僅是自然科學分析和理解的對象,更是人在大地之上和社會之中的棲居之所,是人的內在生活體驗之所;作為一個系統,它具有整體有機性和復雜性,均包含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結構與功能、格局與過程問的關系。這一領域最早的實踐就是將公園建到城市中去。1858年所建的美國紐約中央公園,開創了將公園建設到城市中的先河,同時也標志著景觀設計專業的誕生。
(三)生態意義
在發達國家,生態意義的設計理念不再是少數設計師的經驗,更是景觀設計師在設計時考慮的首要因素。特別是本文研究的主題,意義更為深刻,城市新區就像一張白紙,等待設計師去書寫美麗的城市篇章,在追求生態理念的景觀導向下的城市新區開發中,我們需要始終將可持續發展這一思想牢記在心。生態理念,意味著設計中對材料和成本的節約,使用的材料更多的考慮無公害、可循環利用等因素。
有了生態理念這一進步思想下的景觀導向,可以使城市新區的開發煥然一新,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有著深刻意義。
二、景觀導向下的新城區開發
(一)城市中的景觀分類
國際上對于城市中景觀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分類方法。不同的國家根據自己不同的國情對于本國的不用景觀進行了各自的分類。比如,德國將自己國家的景觀分為:郊外森林公園、市民公園、運動娛樂公園、廣場、分區公園、交通綠地等;美國則將自己國家的景觀分為:游戲場、鄰里運動場、地區運動場、體育運動中心、城市公園、區域公園、海岸、野營地、特殊公園、文化遺跡等;前蘇聯將景觀分為:公共綠地、專用綠地等。
我國在1992年將景觀用地進行了規定,分為:公共綠地、居住區綠地、防護林綠地、生產綠地及風景林地和干道綠化等六大類。2002年,我國國家建設部頒布《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將我國城市景觀分為五大類: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其他綠地。
(二)景觀導向下新城區開發方法與規則
1.新城區景觀規劃原則:(1)需要整合系統,建構城鄉融合的生態綠地網絡系統,使城市空間布局得到優化。要以“開敞空間優先”原則規劃城市景觀系統,使城市新城區的功能完善與全面。城市新區的大環境綠化體系,應當以植樹造林為主,同時要保護耕地、森林與水域,限制城市的無線蔓延與擴張。(2)要以生態優先和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充分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維護區域生態環境的平衡。景觀導向下的新城區開發應當根據城市生態適宜性要求,結合城區周圍自然環境。(3)需要加強對生態敏感區的控制和管理,想成良好的市域生態結構。(4)保護有歷史意義、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和歷史街區,建設具有特色的綠地環境。(5)加強不同管理部門的合作,確保城市新城區開發中綠地系統規劃的實施。
2.新城區分類規劃要求與布局原則。城市景觀規劃分類有其特定的要求與規定,其中涉及大量的非城市建設用地,主要包括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和濕地。城市中景觀規劃有其應當遵循的原則,這些原則同樣是城市新區開發中景觀的規劃與布局原則。第一,新城區景觀應當均衡分布,要有合理的比例。第二,指標先進,城市綠地規劃指標制定近、中、遠三期規劃指標,并確定各類綠地的合理指標,有效指導規劃建設。第三,規劃需要結合當地特色,因地制宜。第四,遠近結合,合理引導城市綠化建設。第五,分割城市組團,新城區中景觀系統規劃布局應當與城區組團的規劃布局相結合。
3.景觀導向下新城區開發目標?;仡櫴澜绯鞘邪l展的歷史,從中國古代的“城市山林”,近代英國的“花園城市”,到歐洲及北美大陸的“公園運動”,直至當代的“生態城市”、“可持續發展”等,人類一直在矛盾與困境中不懈追求著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理想??偟膩砜?,從早期的“田園城市”,到近十幾年來的國家或省級“園林城市”,作為城市發展的目標,都是對“人與自然在城市中和諧共生的關系”的探索與研究,而景觀導向下的城市新區開發的根本目標是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優化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三)河北石家莊獅身人面像
石家莊獅身人面像位于石家莊山前大道旁洞溝村東的空地上,背靠著連綿起伏的太行山脈。獅身人面像坐北朝南,已基本完工。但是,這樣的克隆引起獅身人面像的老家埃及人民的關注和反對,他們認為石家莊的做法完全是景觀設計上的抄襲,可以說是完全的復制。對于將適合別國文化的景觀象征符號原封不動的復制到自己的文化國土上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為埃及和中國雖然都是文明古國,但是兩者文化上存在著巨大差異,世界上每一種文化體系都有它獨特的基本象征,比如埃及文化基本象征是:一旦進入那道路就果斷地封道,屬于“作為一個洞穴的世界”;而中國文化則限于“自由地到處漫游,不過是朝向某個目標”。對于區別如此之大的文化基本特征,石家莊這樣完全復制埃及獅身人面像的做法是不符合文化發展規律的,更不符合景觀設計該遵循的原則。通過石家莊獅身人面像的實例,我們可以發現現在中國社會上很多城區景觀設計存在的誤區:(1)作為當前城市建設中最熱門的“景觀設計”,于是乎各種大大小小的景觀工程公司、景觀設計公司、景觀設計師頻頻出現,其實真的混亂至極;(2)1996年3月1日起已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一風景園林圖例圖示標準:1986年12月25日國家計劃委員會發布了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對工程建設圖紙有嚴格的國家標準;(3)現在流行所謂的歐式景觀、簡歐風格、日本枯山水、熱帶風光、生態園林、濕地景觀,又命名日:東方夏威夷、綠洲千島、金色海岸等等之類。近年來全國彌漫著一股人造景觀熱,能容納千人以上的人造景點建了千處以上,僅西游記迷宮就蓋了40余座,卻幾乎個個門前冷落鞍馬稀,飽受風吹日曬之后成為一攤一灘大型的建筑垃圾。
三、景觀導向下城市新區的未來展望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自然景觀元素融入城市的大街小巷。我國建筑大師吳良鏞在《北京憲章》中指出:“建筑學是地區的產物,建筑形式的意義來源于地方文脈,并解釋著地方文脈……現代建筑的地區化,鄉土建筑的現代化,殊途同歸,推動世界和地區的進步與豐富多彩。”建筑同樣是景觀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景觀同樣也是地區的產物,景觀形式的意義來源于地方特有的人文地貌,對于景觀導向下的城市新區發展,應當融入本地的自然景觀元素,讓老一輩的人們覺得雖然在新城區,可還是有過去的味道,有很濃的懷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