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軍
摘要:文化的傳承,依靠的不只是其內在底蘊,還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的廣泛傳播,才能延綿不絕,世代傳承。尤其是立足于多元文化思潮不斷沖擊的新媒體時代,如何延續我國傳統文化精髓,開拓更廣泛、更全面的傳播文化渠道,已成為時下業界關注重點。本文以新媒體發展現狀為切入點,綜合探討了當前基于新媒體平臺的傳統文化所面臨的系列挑戰和機遇,以期為傳統文化在新媒體時代的傳播與傳承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文化;文化傳播;傳播機遇;挑戰
新媒體是基于各類現代化先進技術平臺產生的新興傳播模式,是建構在移動客戶端媒體、互聯網交互平臺的一種媒體形式。從實踐來看,新媒體與傳統文化傳播的結合提高了文化傳播速率,拓寬了文化覆蓋范圍,為傳統文化帶來了很多新的文化和思想內涵,但同時也遇到了一系列新的挑戰。
一、新媒體在文化傳播領域的發展現狀
隨著科技的飛越式發展,我國新媒體傳播的硬件技術和支持條件已趨于成熟。同時,新媒體在實踐應用領域也得到了有效且廣泛的拓展,各行業企業對新媒體渠道的愈加重視。而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撐下,全新的文化傳播環境以及傳播系統正逐步形成規范化體系,傳統文化的傳播內容和方式也隨之改變。目前,傳統文化傳播領域在結合數字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移動技術等技術手段,依托無線通信網絡、互聯網、有線網絡等多種途徑的支持下,傳播形式有了突破性的變化,且兼具靈活性和創新性,既降低了公眾參與文化傳播的門檻,也使得文化內涵的傳播時效得到了顯著提高,讓更多用戶的文化需求得到了更廣層次的滿足。
二、基于新媒體平臺的傳統文化面臨的傳播機遇及其工作思路
傳統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集合體現,承載著中華民族發展精要。從古至今,傳播形式的發展變化層出不窮,各具特征和優勢。然而,立足于新媒體為主導的當下,傳統文化要實現廣泛傳播,則必須尊重并遵循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實現二者的無縫對接。具體地說,基于新媒體平臺下的傳統文化所面臨的傳播機遇及工作思路主要如下:
1.借助新媒體之力,打破思維定式,推動傳統文化創新。新媒體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因而有著與傳統傳播形式和理念大不相同的地方。如果仍然套用過去的模式,仍然秉持過去的思維,必然會導致實踐中的“水土不服”。因此,新媒體視域下的傳統文化傳播工作必須要顯“新”,即思維要新、方式要新、互動要新。這就要求對于文化的傳播,必須打破思維定勢,必須保持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度,要在傳播過程中注入“新”的思想理念,以此促進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播。具體地說,活動于新媒體平臺上的每一個人都是文化傳播的主體,同時也是文化傳播的受眾。而這與過去的文化傳播形式和主體有著明顯區別。在過去,傳統文化傳播的主體和形式通常都是固定的,受眾和主體之間無法自由切換,使得傳統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進而導致人們無法對傳統文化的內容產生興趣或是共鳴。而新媒體的傳播思維則與之不同,其更側重于吸引更多的傳播的主體參與,鼓勵傳播主體對傳統文化發表觀點,從而能夠在傳播過程中感染更多的主體,形成社會正能量,削弱不良文化思潮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說,在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文化精髓的道路上,必須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促進作用,用上述“新”的傳播思維來引領傳統文化傳播實現“新”的發展。
2.趁媒體融合之際,拓展傳播形式,打造傳統文化精品。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得以傳承千年,必然有其過人之處。因此,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必須結合時代特點和發展趨勢,趁著“媒介融合”的東風,來全面拓展文化傳播的渠道和形式。具體地說,首先要將工作重點落在媒體融合層面,站在“互聯網+”大思維的高度,以現代先進技術為支點,逐步、逐層的完善傳播機制,借助新媒體的平臺優勢,打破文化傳播在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其次,要始終堅持以傳統文化精髓為核心,利用現代化的新媒體技術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度開發和高度應用,讓國人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能夠大量、快速地實現廣泛傳播;再者,還要重視文化內容的質量,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精品,讓傳統文化與與世界文化在不斷交匯中碰撞出更多火花,讓世界各國領略更多源于古老東方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可通過舉辦教育交流、學術研討、文藝匯演等活動形式讓中國文化扎根國土,傳遍四海,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擴大我國傳統文化的輻射范圍,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鏈條,讓全世界能夠更好地聽到來自文明古國的“文化聲音”。
三、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傳播的形式固然重要,但絕不能忽視文化內容的質量。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文化傳播工作,我們要始終堅持以優良傳統文化內容為核心,在實踐中不斷汲取新知,結合時代特色,形成更加濃郁、優良的文化內容,在新媒體廣闊平臺上實現廣泛傳播,向全社會、全世界展示極具中華特色、民族美德的文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