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銘
摘要:在當前傳統媒體、新媒體和自媒體三分天下的新形勢下,能否培養造就一批適應時代發展的特色記者,成為衡量一家新聞單位實力、水平、聲譽和威望的標志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媒體競爭無疑是人才的競爭,培養特色記者就是培養和增強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基于此,本文擬就特色記者的培養和管理,從六個方面管窺蠡測,拋磚引玉。
關鍵詞:媒體;記者;培養;管理
一、前言
作為發掘新聞、提供信息、伸張正義、促進和諧的重要力量,新聞媒體要真正承載起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的歷史使命,就不得不重視對記者的培養和管理;而記者要承擔起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時代重任,也不得不加強自我修養淬煉。
二、特色記者的定位
特色記者,既非職務也非職稱,而是對一名記者所做工作乃至人品、作品的特色性認知和認可。從某種意義上說,特色記者就是記者中的佼佼者,它包含有以下幾個層面的內涵,一是政治堅定,忠于黨和人民;二是既有廣博知識又有專業造詣;三是深受群眾喜愛。其“特”源自記者所完成作品的別具一格,其“色”源自其作品使觀眾耳目一新。
三、特色記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按照“現代新聞之父”普利策的說法,“假定國家是一艘船,新聞記者就是站在這船上的瞭望者”。那么,站在這艘船上的瞭望者就應識別方向、發現暗礁,及時報告航船指揮系統,確保船只沿著安全的航道航行。站在時代的高度審視記者這一職業,勢必會得出對其培養和管理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四、特色記者的培養和管理
一家新聞單位要著力培養特色記者進而合理化管理,就得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土壤”和“發展空間”,具體來說,就是要走好“把牢門檻、培養習慣、樹立信心、適應競爭、交流互助、有效激勵”這六步。
1.把牢門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記者隊伍,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很多優秀的人才不是著意培養出來的,而是他本身就具備優秀的品質,這種優秀的品質就體現在責任心和興趣上。不具備這樣品質的人進入越多,就越會阻礙整個團隊的建設和發展。因此在招新階段一定要嚴格把關,要把“具有新聞熱情、有責任心、溝通協調能力強”等要求放在首位,為團隊共同的新聞理想匯聚力量。
2.培養習慣。初來咋到的新人,如果缺乏嚴格的管理和訓練,任其自由發展,稍有不慎就可能走偏。因此,應先以嚴格的規章制度對其進行約束和引導,把握其精神追求、價值取向、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讓其自覺地砥礪職業操守,做到“慎微”和“慎獨”。“慎微”是指重視小節,防微杜漸;“慎獨”是指潔身自好,謹慎不茍。
3.樹立信心。通過對記者個體的個性分析,協助其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并在合適的時候將其放到合適的崗位上進行磨礪鍛煉,尊重其需求,發揮其潛能,不斷增加他們的責任心和歸屬感,讓其樹立實現個人價值與媒體共同發展的經營理念,促使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
4.適應競爭。年輕人沖勁十足,應該放手讓他們在工作中去磨練,去競爭,給他們一個成長的空間。在競爭中,打破條條框框,不看學歷、資歷、職稱、身份,重能力、看水平、看貢獻、看潛力、看希望,不拘一格用人才,促使其不由自主地加快成長步伐。
5.交流互助。老記者的傳幫帶作用不能忽視。一是要讓他們對年輕記者進行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培養,帶動、指導他們增強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喉舌的觀點。二是要通過協同策劃、采訪、編輯和制作,助其熟悉業務流程,掌握業務技巧,并實時做出評價和鑒定,查漏補缺。三是要通過言傳身教,幫助他們樹立崇高的新聞職業精神,以好的作風鍛造好的作品,展示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6.有效激勵。一份策劃的好壞,一檔節目的高低,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東西,絕不是單憑閱讀量、點擊率或者是否榮登上級媒體等指標量化得了的。即便制定一套嚴格、科學、權威的評估體系目前仍待考量,但至少不應再回到靠印象、眼光、照顧、平衡等非客觀評價標準的層面進行獎懲。或者可以通過設立“最佳創新獎”、“最佳策劃獎”、“愛崗敬業獎”等單項指標,并開設以記者名字命名的欄目,給予優秀人才和作品以個性張揚的平臺,塑造媒體品牌形象,贏得更多的觀眾,激勵從業記者一步步走向成熟。
五、結語
總之,特色記者的培養和管理應具有持續性,既要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愛護他們,又要持之以恒的鞭策和激勵他們,促使他們在新聞戰線上發光發熱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