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婷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與基礎建設的推進與可移動互聯網終端使用的普及,龐大的信息流媒體涌現。使得極簡主義風格對手機界面的設計中也開始變得更加適用于“內容與形式簡潔相適合而豐富”衍生的概念。本文以ios操作系統的用戶界面設計為例,探析極簡主義風格的使用和在APP圖標平面的特點,并基于用戶體驗回饋,探析極簡主義風格影響下的uI設計。
關鍵詞:極簡主義;IOS系統;APP;平面設計
一、前言
互聯網在當今社會的迅速發展,促使著電子移動終端(手機等)成為我們滿足對外聯絡、交際、娛樂甚至經濟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媒介。這一切的實現也同樣得益于手機自身功能的突破發展,現在的手機所具備的功能已經不再是過去單純的用于電話和短信聯絡,大量的資訊開始以更多樣的形式來呈現給用戶。技術的延伸也帶來了人們對于新形勢廣告設計的關注和需求,原初的設計開始有了新的變化趨勢,UI設計在視覺傳達中的地位開始被重視。這種以網絡為基礎,以手機界面為平臺的設計,兼顧了信息傳遞方式和人機軟件的界面設計,滿足用戶的個性需求的特定目的。對信息內容及其展示環境的規劃和界定,是滿足用戶訴求的基礎。在目前全世界都在著力開發和研究的這一技術中,原初的極簡主義風格在UI設計中的運用令人耳目一新,設計理念中去除多余的視覺干擾、方便使用習慣和清新目的性極強的特點,讓人們在信息繁雜的當今,依舊可以清晰明了生活。
二、關于極簡主義風格的國內外發展情況概述
誕生于六十年代極簡主義風格流派,一直深刻的影響著設計和藝術領域的風向標。因其對人文領域的交集,所以踴躍出了一大批富有極簡主義情懷的設計師將這一風潮代入了設計領域,并逐漸完善成一種設計風格。以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為代表的極簡派設計師將去繁存簡的概念融入了建筑設計之中;另一方面,二十世紀最具有代表性的工業設計大師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他所帶領的博朗公司所做的產品設計里有著清晰的包豪斯傳承而來極簡實用精神,在某種意義上,他的作法行為也深刻的影響了原蘋果公司CEO史蒂夫.保羅.喬布斯對于設計風格的理念上的執著。并通過產品將這種藝術風格日漸浸潤成了美國人的簡約大方而又優雅精致的生活方式,不得不說,經過佛學禪宗思想洗禮的喬布斯將禪宗美學和極簡生活方式的結合,是一個在界面設計和工業設計中都足以留名的里程碑,而其最好的表現就是該公司推出的ios8操作系統。當然,就該領域來說,在2008年3ames Meyer所編寫的《MinimalisIIc》就從學術研究的范疇中描述了極簡主義的理念,而它的誕兒就是微軟旗下的window8。大家對于交互設計的關注是在互聯網興起的基礎之下,而互聯網的興起又加深了受眾對于交互設計的審視,這種互為表里,相互促進的關系,在上述的兩例中表現明顯。交互設計師哈特穆特·奧本多夫在2014年所編寫《極簡主義在人機交互設計應用中的四大理念》一文,借由對交互設計環境和極簡設計的分析,總結了交互設計中極簡主義風格的使用,從中我們也可以窺見極簡主義設計風格在西方設計中的深刻影響。
當然,不僅僅是國外,國內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也開始越來越明顯的看到極簡主義風格設計諸多方面的呈現。在2013年,主打用戶體驗的騰訊公司客戶部就針對國內目前的UI設計大環境做出了《在你身邊,為你設計:騰訊的用戶體驗設計之道》一書,少有的以企業部門為作者的設計文獻,不僅僅是從企業角度對市場UI環境的審視,更是從設計角度對“簡約”的思考。之后的2014年,搜狐新聞客戶端UED團隊在《設計之下:搜狐新聞客戶端的用戶體驗設計》也提出了建立在自己界面設計角度上的應用案例。從以上幾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極簡主義對國內UI設計的影響正在波瀾般的逐漸放大。
三、基于用戶體驗的手機端極簡主義設計表現形式
應用程序類型的大致分類為效率型應用(ProductivityApplications)、實用型應用(Utility Applications)、沉浸型應用(Immersive Applications)。在這三種類型中,因為其自身特點關系,表現形式本身就多種多樣,沒有代表性,為工具類應用(實用型應用),游戲類應用(沉浸型應用)。而效率型應用是我們接觸到對界面布局設計發展反映最大的一種類型,傾向于跟手機系統的主體風格相一致,適用于拿此類app做為樣本去分析手機端極簡主義設計的表現形式。
效率型應用的集中研究討論前提,是我們首先要明確其主要特點:復合式功能、應用結構層級較深等。因此,功能多、結構復雜就成為內容分類、頁面布局的一大困境。在之前的設計中此類型應用的功能鍵質感和底部背景的細節是主要的關注點,但這也導致了忽略了對于內容布局上的考慮的結果,導致多半的應用都一直使用較為死板的列表式設計,用戶體驗一直處在較低的評價上。相反的,以極簡主義設計思想為理念的app在優化自己的應用中的內容方面要優于前者;比如,在布局設計上面,app中的圖文混排的技術型難題可以通過合理地運用卡片式設計解決,符合用戶使用手機時的手勢操作習慣的下拉刷新的設計,新內容的放置和home鍵在下面放置,方便了用戶單手操作的習慣的同時,也統一了下拉刷新的特性。
極簡是深入到對app功能性、體驗性上的探討和反思設計,而不是僅僅只停留在它表面的設計。這一概念,也慢慢成為走極簡主義風格的app的“全心(新)”的手機端上表現形式。純粹的極簡風潮時期的內容“內容與形式簡潔相適合而豐富衙生的概念,實現了“化繁為簡”。在這個“新”的形式中,簡約的風格,不僅美觀,而且有一個新的認識,并成為應用程序制作時在結構,組織,功能三方面的核心理念。
從現代回顧審視往昔的此類應用程序就有種在超市大減價活動中挑商品的行為,導致各種信息讓用戶變得茫然無措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其通過追求頁面利用率為目的作法。所以,在極簡主義設計風格中,兼顧頁面布局和交互體驗的作法,就針對原初的癥結提出了全面的解決方式,并且在某種角度上可以作為相對完善的表現形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手機是電腦的一種衍生,從最初開始有手機界面時,手機端設計風格一直追隨于PC端(電腦端)的設計風格,立志于達到與電腦功能上趨近與一致的狀態,但是因為當時的技術問題,手機就暫時停留在接受個人消息的領域之中,因為考慮到屏幕大小和操作體驗上的問題,手機的主界面一直以“宮格”概念為原型發展至今。在2007年之前,電腦端Win-dowsXP后時代的到來,移動端上的設計面臨著一次全新的更新換代。之前,由于手機的功能受到技術上的限制,對于手機的操作來講相對單一,到了近代,就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手機從功能項就比原來多出了數倍,這也預示著手機的界面的結構會越來越復雜,手機中復雜的功能如何變的直觀且好用,就變成了現在大家最關心的一個問題了。
IOS系統的設計風格一直是業界所關注的焦點,其美觀實用的界面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好評。在IOS7中我們不難發現,系統中表現狀態和功能入口的地方都是用色彩標識的,這樣就可以很方便提示各類操作步驟了,既不影響閱讀也很自然地提示給使用者需要注意的地方,這種自然而又不浮夸的設計收到了大眾的一致認可。
而無論什么系統,軟件圖標的平面設計才手機UI設計當中的核心元素,是鏈接各個功能的中轉站,所以手機圖標的設計一直是手機端平面設計的風向標,也是人們認定某種趨勢而確定的范例。圖標用功能性區分有兩種:入口功能性圖標和操作功能性圖標。入口功能性圖標是圖標為某個功能的入口,點擊進入該功能后即隨之消失,從關系層級上來說是上下級關系;而操作功能性圖標是表現界面中功能與功能之間處于的狀態,像“確認”和“取消”、“點贊”與“取消點贊”、“選擇”與“取消選擇”等等,圖標會應為激活而切換成另一種形態。無論兩種圖標的表現形式是什么樣的,其目的都是為了使用戶第一時間能夠從界面當中的變化理解到每個功能的走向。圖標的表現形式以一個從具象到擬物,從擬物到扁平的一個發展軌跡在發生。
終端搭載的執行系統為APP的圖標平面設計的形態提供了多樣性的可能。以搭載ios操作系統上的twitter和相機圖標做一個例子:在之前兩家公司對自己產品的設計風格一直走擬物風格,將產品將要表達的事物與現實中的這些事物的特點和細節刻畫的細致入微。twitter產品概念主打輕社交想要表達出人與人之間細細耳語的微妙意境,所以將其產品平面形象定為一直藍色的小鳥。在品牌形象中以藍色為主題色,意為表達科技、智慧和輕便,logo最初的設計為增加其產品的好感度設計了一只可愛的小鳥仿佛在輕輕地說著什么,在小鳥的設計上,twitter之前一直堅持與實物小鳥的外觀保持一致,但在兩三年內的到用戶反饋的信息是logo對于twitter的名稱的傳達并不是十分強烈,大部分人習慣于叫它為“小藍鳥”。這時,twitter確定做出改變,采取“擬態聯想”的平面設計方法,以小鳥的基本輪廓為基礎,用剪影的方式來表現小鳥的形態,這樣一來,從一個“卡通形象”變換到一個類似與符號的表現方法,使得用戶對與此logo的記憶點不在與鳥本身,而是關聯到了品牌的特征。讓人一看就知道是“twitter”,而不是“小藍鳥聊天工具”。收到著一點的啟發的不僅使“twitter”一家企業,包括photoshop、蘋果公司等等,都以此做出而來改變,并且把這一思想延續到了圖標的設計當中。過去的ios系統(IOS6之前)其主要設計風格是偏向于將icon的功能描述更加實物化,以“相機”功能為例:我們在看IOS5版的相機icon時,第一感覺是著是一個“鏡頭”,可能與拍照有關;而自通過IOS7之后的系列改良后,一個極簡化的相機印在按鍵中間,這對與用戶對此功能的理解更為快捷,因為多余的細節元素的減少,對于記住其特征也會變的特別容易。就是這樣,極簡主義設計風格就慢慢變成了圖標設計的一個趨勢。
設計師的設計創作過程通常是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積累,運用事物的分析方法來去對設計目標進行相應地選擇、提煉、深化加工,最后創造出超越自己本身的具有引導性的創新想法和構思。因此生活經驗是設計者在進行設計前的必要心理資源,美國著名設計師、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A·諾曼的《設計心理學》一書強調產品的易用性和用戶對產品的認知才是設計的最核心點,利用設計者們自己日常生活上的認知對簡化產品的可理解性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設計心理學》一書中總結了以用戶為核心的設計原則需要思考的幾個方面:
(1)確保用戶在進行操作界面時,可以很快知道哪些是可行操作。
(2)注重產品的可視性,這里包括了對產品的理念,進行操作時的各個選項和其每個選項所對應的結果。
(3)方便用戶了解產品在使用期間的工作狀態,列如手機中的電池狀態標識就是一個很直觀地讓用戶明白手機處于怎樣的狀態的系統功能之一,可以方便用戶跟合理使用產品,優化用戶體驗過程。
(4)用戶操作的步驟應當是符合使用習慣,用戶操作意圖和實際操作結果也應該是自然聯系的。
因此,人的生活習慣和視覺規律是影響設計過程的一個關鍵因素,我們要在符合這些規律的原則上進行構思與設計,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易用“與”可理解”。所以我們不難看出以用戶為核心的設計才是實現設計價值最大化的必要因素。
互聯網的誕生將媒體這個傳遞信息的載體做了全新的革命,不僅“快'而且“占資源少”;但,我們也要應當思考,大量的信息迎面而來時,我們是否需要這些全部的內容。當你在搜尋默寫消息的時候,大量其他信息業會同時推送在你的面前,因為傳輸成本低、容量小的關系它們很容易夾帶在對需要的信息當中影響你、干擾你。
因此,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甚至會為去除無用信息而去買單,原本稀缺的信息來源,如今繁復到要靠付錢去為減少傳遞信息的量。正是過多的信息量讓人們越來越對直觀的,清晰的,簡潔的信息表達方式而青睞,這一趨勢使得“極簡主義設計風格”的互聯網產品受到廣泛好評的原因之一。我們在市場不得不承認盲目地最求頁面設計當中頁面利用率和買點入口是慢慢將會被人們所淘汰地只顧及眼前利益的設計方式,追求表達上的親切與簡單,結構上的自然與合理才是真正站在用戶角度上去做的良心設計,而“極簡主義設計風格”正是設計師們走向良性健康的設計方向的利器。
很多人都在思考“極簡主義設計風格”受到人們的喜愛的其他原因,其實很大一部分時候,人們覺得復雜的東西是認為有很多附加意義的東西,這讓人們對于本質的理解產生了困惑,不知道它應該是什么意思。
以蘋果手機的設計為例,從外形上來說它正面只保留一個鍵位,其機身又簡潔利落,保證了用戶自然而然地會第一次按這個鍵位去喚醒手機,事實上,這就是喚醒手機的正確方式,養成用戶直觀的操作習慣,人們對于此的困惑會少很多,這就是用戶們經常提到的“簡單、好用”的原因。極簡主義設計風格表現在手機端設計中也是如此,其從一開始僅僅只是表現在頁面上的“素”與“靜”,而到現在慢慢地轉向對整體交互流程“自然”的設計趨勢,漸漸地從外觀設計深入到了對內在的設計層次上面。以這時代的契機快速地在移動手機端設計中有了快速且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