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彤
摘要: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綜藝節目就已登陸熒屏,經過多年發展,如今熒屏上的綜藝節目逐漸褪去單一的舞臺模式,開始將生活中的真實曝光于人們眼前。2013年《爸爸去哪兒》更將節目生活化推向了一個高潮。從最初的舞臺表演、游戲競技轉變為生活紀實,使節目出現新的元素,將舞臺與生活相結合,體現出人與人的相處模式。綜藝節目也呈現出與傳統意義上節目的不同特點。本文以湖南衛視2014年上半年播出的《花兒與少年》為例,通過分析節目中真實元素與虛擬元素的結合,來進一步研究當今綜藝節目呈現的新特點。
關鍵詞:花兒與少年;真人秀;真實;虛擬;生活
一、前言
《花兒與少年》是2014年上半年湖南衛視推出的一檔旅行節目。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可以算做中國第一檔旅行真人秀節目。節目的播出一方面折射出當下國人在生活壓力下,對精神需求的渴望,對營造輕松生活、釋放負面壓力的向往。另一方面,差異化女性組合與青春少年之間的多重人際關系的疊加,使得節目能夠形成一個微縮版的人際代表圈。它精準地戳中了當下社會人與人之間、陌生人之間、代際之間相處的瘁點、痛點,引發國人對人際交往障礙成為普遍現象的深層反思和思考。此外,節目中呈現的“自助旅行方式”,也為廣大觀眾樹立了新的生活樣板,引領旅行新方式。
二、節目元素分析
(一)節目形式
真人秀是一種“采用紀實的拍攝手法記錄自愿參與者在規定的情境中按照特定規則進行的自由而真實的競爭或是體驗行為,從而凸顯參與者本身個性,與受眾互動的電視節目。”《花兒與少年》作為一檔旅行真人秀節目,它的主旨在于參與者的“不設限,做最真最好的自己”,和記錄者的“無限接近于真實”。節目完整的記錄了明星姐弟七人背包窮游歐洲,以“一次旅行換一場相知”的意旨,開啟了為期15天的“天真的幸福的流浪”。
1.生活旅行與娛樂包裝相結合
這個節目將窮游和傳播手段相結合,將人們的視野帶到了大洋彼岸,讓人們能夠領略到一番異國風光,不僅如此節目還向受眾群體介紹各種各樣的旅行小貼士。
在這檔節目中,七位成員集體從首都北京出發,漂洋過海,跨越意大利和西班牙,以永恒之都羅馬為起點,流連艷陽下的托斯卡納,途徑“翡冷翠”之城佛羅倫薩;再轉道狂野熱情的西班牙,在巴塞膜拜高迪,在馬德里助威皇馬,在塞維利亞品嘗激情,最終橫穿地中海,登陸大西洋的加迪斯。這一個花少旅行路線也成為了一條熱門的旅行路線。
2.明星的互動參與
這檔節目的最大看點在于,將旅行與明星相結合,使得一場普通的背包旅行成為了環繞著明星光環的綜藝盛宴。節目在還原明星平民特質的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了華美的視覺享受。通過邀請明星也充分發揮了其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增強了整檔節目的可看性,這也是現如今綜藝節目發展的一個趨勢。
(二)構成元素
筆者基于這類節目的基本特征,同時根據《花兒與少年》的節目特性,進行了以下的分析:
首先是作為故事主體和觀眾觀看客體的人物元素——參與者。《花少》的人物就是七位明星,獨創五女兩男“混搭風”呈現“微縮版人際代表圈”。從最初的陌生,到一起闖蕩未知旅程,每一期節目內容主題都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構架,明星旅程的每一站目的地和經歷,都讓人感覺鮮活各異。
節目的參與者是兩位明星少年與五位不同年齡層次的明星姐姐,明星陣容大、年齡跨度大的五女兩男組合讓人物構成的關系更加曲折。這種具有獨創性的混搭,讓老少和姐弟、親情和友情、現實與浪漫的人物構成元素,有利于節目進一步突出戲劇性,讓觀眾跟隨體驗不同人物交織帶來的另類人生經歷,讓節目所要表達的主旨內容和人物設計更加豐富多彩。
其次,推動節目、觀眾和故事發展的動力元素———懸念,主要在節目的宣傳手段上,當達到某一個戲劇性情節的時候,節目的剪輯就會給觀眾造成一種緊張感,引發觀眾繼續往后看的期望。
三、節目中的生活真實與熒幕虛擬
根據上述《花兒與少年》的元素分析把握,我們可以看到此檔節目將生活與熒幕相銜接,創造出與參與客體不一致的環境,從而形成反差,產生沖突,以達到節目的戲劇性和懸念性效果。普通的生活就好似節目當中的真實性元素,而熒幕就是節目的虛擬性元素,兩者結合就形成了這樣一臺娛樂大眾的綜藝節目。在這里我主要分析《花兒與少年》當中的真實與虛擬。
(一)真實性
《花兒與少年》當中的真實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真實,百分之百的自然環境和城市環境
《花兒與少年》節目創造性地采用了全境外取景拍攝,是同行業的一大突破。由于是一場旅行綜藝節目,所以它的時空環境是完全開放和自由的,人們能夠感受到歐洲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它與很多綜藝節目相比特別是室內節目以及競技類節目的最大特點就是環境的開放性和自由性,同時也增添了很多不定因素,加大了拍攝難度。因為環境的真實性以及節目的本質特性,在拍攝手法上都采用立體機位,幾乎沒有特寫,多數是用中景、遠景以及航空拍攝,更立體的呈現旅行中的環境。
2.滿足觀眾的窺視欲
正如前面所說,如今的綜藝節目最大的看點不在于其內容,而在于曾經遙不可及的明星走下神壇融入到平民生活當中,把自己舞臺背后的一面展現在觀眾,拉近了觀眾與明星之間的距離。我們能看到明星在熒幕前不會表現出來的那一部分性格或者行動,比如會看到張翰果斷但又有些個人主義,鄭佩佩經過多年歷練之后的沉穩,張凱麗不同于慧芳的爽朗個性,溫婉的許晴也有些許公主病,劉濤的賢惠大氣,李菲兒生活中的迷糊但對待事情的認真和心思細膩,華晨宇對待藝術的執著使其總是會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中。
(二)虛擬性
當然,作為一場真人秀,無論它如何去接近于真實生活,總是會含有一些“秀”的成分,從本質上來說這只是一場節目一個游戲而己。《花兒與少年》的虛擬性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造出與其身份完全不同的主觀環境
雖然前面談到它的拍攝環境是完全客觀的,僅僅只表現在拍攝環境,然而其主觀環境是和其參與者的身份完全不相符合的。作為明星,無論去哪兒都是前呼后擁,都有著經紀人助理的安排,包括經費的使用幾乎沒有限制。
另一方面,明星所處的空間也具有不真實性,每一位明星他們都配有一名場記和一名攝影師,但是他們不會給于任何援手,哪怕一個人迷失街頭,或者東西丟失,他們的不管不顧為的就是追求節目的真實效果。
2.鏡頭外的事物無法看到
節目組在制作節目的時候對節目的拍攝素材是有挑選性的,雖然節目是以客觀記錄為主旨的,但是為了保證收視率和可看性,在后期制作節目時總會有明顯的主觀因素的影響,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是節目組想要觀眾看到的,或許事件本身并非如此。鏡頭外的空間都是不為外人所知道的,人們看到的真實性還是來源于創造者的剪輯。
四、與傳統綜藝節目的類比
綜藝節目是綜合性電視文藝節目的總稱。由音樂、舞蹈、戲曲、曲藝、雜技等多種文藝形式組成,可以以欣賞性節目為主,也可以由欣賞性、知識性、娛樂性的節目穿插組合。其主要表現形態為“欄目型”和“晚會型”兩類。
電視綜藝節目具有鮮明特色,例如形態多樣,易于變化;節目主持人盡量明星化;受眾參與表演,強化藝術感受等。和傳統意義上的綜藝節目相比較,由于真人秀元素的融入,現今的綜藝節目不再局限于原始的說說打打唱唱跳跳,同時也不再是單一的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而是形成了與民同樂,幕前與幕后相融合的局面。
(一)節目設計
第一,無固定臺本,只有一個線索大綱,所有的內容依賴嘉賓在現實環境下的表現,來形成節目的雛形。為了追求節目的真實效果,把整個節目放在戶外,較之棚內拍攝的節目更加具有不可控性。
第二,畫面字幕不再單純只是熒幕下方的對白或旁白,畫面內容更為豐富。傳統意義上的節目中比如春晚或者一些稍微嚴肅的訪談類節目以及一些大型歌舞晚會,這類節目畫面傳遞的信息單純,僅僅是記錄節目內容。然而如今很多偏于娛樂搞笑的節目,不管是真人秀還是一些傳統綜藝節目在后期畫面制作上會花費很大的功夫。
首先是文字,除了最基礎的位于屏幕下方的對白或旁白以外,還包括一些后期編者對于人物內心活動的一個補充,使得形象更為立體有趣。
其次是色彩的運用,根據嘉賓每個人的性格以及所處的環境,對畫面構圖進行顏色的補充,比如眾人高興的時候,多用柔和的暖色系,當遇到困難和各種分歧的時候色調顯得較為暗沉。這使人們更能體會到嘉賓所處的環境。
第三,是蒙太奇手段的運用。比如聲畫不對位,閃回的運用。
(二)節目內容
第一是無主持人,參與嘉賓就可以看做是主持人,傳統的綜藝節目,不管是歌唱比賽或者是游戲闖關都會有主持人來把握全局,貫穿于整個節目,對節目的內容進行補充和衍生,但是真人秀節目,特別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節目,例如《花兒與少年》《變形計》《明星到我家》,主持人的存在略顯得累贅,他們既沒有主持人,甚至連任務的布置者也沒有,只是導演時不時會出現在鏡頭里對他們的行動提出部分要求。
第二是從平民明星化走向明星生活化。2000年以后的綜藝節目,不管是《星光大道》還是《快樂大本營》,他們的一個典型特征是將普通大眾拉到人們的眼前,體現出的是平民明星化的特點。但是2013年以來,熒幕上出現更多的是明星走向普通生活,例如本文介紹的《花兒與少年》,東方衛視的《舞林大會》。尤其是生活方面體現的更為明顯,《爸爸去哪兒》是明星父子/父女去陌生的環境體驗生活,《爸爸回來了》是將明星父子/父女的日常生活曝光于大眾眼前,《明星到我家》是明星去鄉村體驗生活。
五、結語
現如今的中國綜藝節目正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形態,各種新元素越來越創新性地運用到節目中去,但是其中很多元素來自于韓國、日本、美國等其他國家。熒屏上受到大眾熱烈追捧的節目以舶來品居多,缺少中國自己的節目,不管是《花兒與少年》還是東方衛視的《花樣爺爺》,節目當中沒有完全的體現出中國特色,無法形成自己的文化符號。不僅如此,一檔節目的熱播總是會引起一大撥同類節目的競相出現,為了追求收視率忽視節目的質量,惡搞低俗的節目樣態也不斷出現,這是我們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