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駿
摘要:中國民歌種類繁多,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鮮明,傳統和現代表現突出。民歌的演唱作為中國民族聲樂的主要內容,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經過幾代文藝工作者的努力,在今天已成長為民族聲樂的一棵大樹,并且在不斷地開花、結果。目前在大部分的專業藝術院校,中國民歌的演唱已經不僅僅是過去的一種抒發情感的方式,而是作為一門獨立的專業課程,對民歌進行采編、整理、演唱和進一步的研究,以將各具風格特色的民歌傳承,弘揚和發展中國民族音樂文化。
關鍵詞:民族器樂;陜北民歌;藝術感染力
一、中國民歌的發展、內容和陜北民歌的風格特點
(一)中國民歌的發展和主要內容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傳統的民族音樂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它包括民族器樂,民間歌舞音樂,說唱、戲曲音樂和我們的民族聲樂。我們的民族聲樂在一段長期發展的過程當中,吸收了大量的戲曲、曲藝的養分,在結合科學的發聲方法的基礎上不斷形成的一種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演唱形式。它包括民歌、戲曲演唱、現代創作歌曲演唱以及民族歌劇的表演等。而民歌則是這個領域中最基本的內容。不同風格的民歌有著各自的特點,它們都是勞動人民在平時的生產、生活中創作出來的,代表著他們的心聲。
(二)陜北民歌的風格特點
陜北是中國民歌的海洋,是民歌薈萃之地。陜北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游和小調三類。其中以信天游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既有婆姨們如泣如訴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們的“攔羊嗓子回牛聲”的高歌回蕩。它隨著陜北人民的勞動生活和陜北的歷史以及民俗活動而誕生,并留傳至今。陜北民歌風格獨特,雙四度疊置音調大量使用,使旋律中大跳音程隨處可見。在陜北民歌演唱中,主要運用了直音唱法、滑音唱法、顫音唱法、斷腔唱法和襯詞襯腔唱法等。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許許多多的陜北民間藝術家唱著陜北民歌,讓更多的人通過聆聽陜北民歌,了解了這片黃土地。
二、陜北民歌《趕牲靈》演唱風格特點的把握
(一)“趕牲靈”的由來
在中國的西部地區,無論是青山綠水的西南云貴高原,還是山大溝深的西北黃土高坡,自然交通不方便,主要的運輸就要靠牲靈了。西南,有馬幫;西北,有駝隊,毛驢,騾子。在山大溝深的陜北,道路崎嶇,重重阻隔。因此,包括春種秋行,行旅運送等幾乎都離不開馬、牛、驢、騾子這些大家畜。為了生存,為了貿易,于是就有了“趕牲靈”的“腳夫”。趕牲靈的人們創造了這首《趕牲靈》,把他們的勤勞、智慧和他們對生活的熱愛都融入在了這首歌曲中。它真實地反映了陜北人民的生活。
(二)《趕牲靈》的曲式結構和情感特點把握
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陜北信天游。最早演唱這首經典民歌的人是陜西省歌舞劇院的歌唱家白秉權。全曲所描繪的是一位站在“峁”上的女性,眼望遠處趕牲靈的腳戶哥們,觸景生情,于是引吭而歌。
整首歌曲分為三段,每一段有四句,每段都是由方整型樂句構成,每段都是對稱的歌詞,并且都是環環相扣,情感越來越濃。第一段是描繪趕牲靈的畫面,生動且形象。演唱者在演唱這一段時,要以訴說的形式去表達,娓娓道來,仿佛看到了一群腳夫趕著牲口歸來的場景,聲音要流暢,注意“哎喲”襯詞要唱得有味道,有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二段就進入了情感表達的時候了,這同樣也是一幅生動的畫面:白脖子的哈巴狗,朝著南邊叫,仿佛看見了趕牲靈的隊伍緩緩走過來了。這時人物心里就充滿了一種期待和喜悅,期待著親人就要回來了。這一段要唱得很生動,聲音里要表達出一種很喜悅的感情。好像是歌中的女性告訴別人,她心愛的人回來了,那種激動的表情溢于言表。歌曲的旋律有一個七度和八度的大跳,要唱清楚。接下來第三段講的就是看到了趕牲靈的隊伍,卻沒有看到自己的心上人的那種焦急、失落的情緒。“你若是我的哥哥喲,招一招的那個手”,表現一種焦急,急切看到心上人的感情。“你不是我的哥哥喲,走你的那個路”,當沒有看到自己的心上人,馬上就從喜悅變為一種失落、失望的情緒。這里是從盼望到失望的一個轉折,那么演唱的時候也要以聲音表現出這樣一種情感,才能很好地詮釋這首歌的意境,才能打動觀眾。
(三)陜北民歌(《走牲靈》的咬字、行腔和韻味
歌曲中的語言是以陜北的方言為基礎,陜北方言獨具地方特色。這首信天游很好地詮釋了陜北人民的真實生活,同時也體現了陜北的語言特點。歌曲中的“我”不能唱“wo”,而要唱成陜北話中的“e”。“白脖子的那個哈巴狗”,這里的“白”要練‘‘be”,“那個',練成“nei ge”。“走你的那個路”,“路”要練成“lou”。語言的咬字是表現這首民歌風格的一大特點,如果用我們通常所說的標準普通話去唱的話,就不能恰當地表現這首歌曲的韻味,也就沒有陜北的地域特色。這首民歌曲調高亢、婉轉,尤其是其中的七度大跳和八度大跳突出了旋律的走向,更是陜北民歌的喊腔的一種表現,這種表現恰恰就很好地體現了歌曲的風格特點。歌中的行腔也富有味道,一些表現特殊情感的襯詞,如“得”、“噦喂”、“哎喲”等,都要唱得帶有感情色彩,也就是這些襯詞突出了這首民歌的韻味,要唱得清楚,輕盈。襯詞的加入讓本身一首旋律簡單的民歌變成一首像敘事曲一樣的,富有人物特點和情感的歌曲。要求演唱者要有心理活動和駕馭、處理歌曲感情的能力,否則就會唱得空洞,沒有藝術感染力。這一首《趕牲靈》很好地表現出了陜北民歌的特點,能夠以短小精悍的歌詞和簡單明了的旋律被世人所接受,并且一直傳唱了下來,經久不衰,成為了一首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經典民歌。
三、陜北民歌的不同種類和各異的風格
(一)陜北民歌不同種類的風格特點
陜北民歌有勞動號子、信天游和小調三大類。其中以信天游和小調居多。信天游,又叫“順天游”,篇幅比較短小,是人們在不同的場景下觸景生情即興創作的,它語言質樸,節奏明顯,韻腳多變,一般為兩句體結構,上下旬押韻,不隔句押韻。例如《三十里鋪》,這是一首根據陜北綏德縣三十里鋪村的一個真實故事,用信天游曲調編唱的。這是一首由女聲演唱的,歌唱美好純真愛情的信天游,要求演唱聲音悠揚、高亢、嘹亮,咬字完全按照陜北話的方言,感情細膩、深沉。歌曲的一開頭就是一個四度和五度的大跳,突出、信天游的音調特色,全曲的旋律走向是由高到低,感情也是由外揚到內斂。
那么,我們在演唱時抓住它的風格特點,就是對音色和感情的處理,好比就是歌中的人物在述說著依依不舍的感情。
另一類是流傳在這片浩瀚、神奇的黃土地上的陜北民歌小調,既有純樸健康的歌唱,又有帶著市民油滑、庸俗的曲調,它表達內容和感情婉轉細膩,并善于通過敘事的方法抒情達意。在整體的風格上就沒有信天游的那種“自由”,而更多的是表現生活瑣事,曲調一般比較歡快、活潑,沒有厚重感,沒有高腔,相反在演唱時有許多的襯腔的運用。像《掛紅燈》、《女孩擔水》、《親圪蛋下河洗衣裳》等等。這些歌曲都是通過敘事表達情意,直接。
四、“我”看中國(陜北)民歌
中國民歌種類繁多,覆蓋面廣,表達的情感豐富。民歌的演唱風格不拘一格,我們一定要根據每一首歌的各方面特點去把握風格。我們在演唱每一首民歌時,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它,最好是要到當地去感受、體驗生活,學習那里的語言和曲種,提前做好案頭工作,深入地挖掘歌曲中體現的旋律特色、語言特點、字韻字腔等等。唱歌就是要唱出歌的味,只有唱出了味,才能唱出情,唱出了情才能感動自己,感動他人,這是歌的魂。
不同旋律的歌曲就像一道道青菜,我們要做的是往里面添油加醋,才能把它們的味做出來,否則還是無味的。中國的民族聲樂之所以有這么大的魅力,是因為有中國民族音樂、戲曲、曲藝、說唱音樂奠定了扎實、深厚的基礎,凝結了廣大勞動人民和各民族同胞的智慧。我很榮幸自己是繼承和傳唱中國民歌的一員。以此論文來談一點個人對于民歌演唱風格的見解,也是對自身學習演唱中國民歌的體會和總結。
五、結語
民歌的演唱與其本身的風格特點是前后呼應、相輔相承的。民歌的風格體現在不同的地域、民族、時代和語言方面。我們演唱中國民歌,像陜北民歌,就必須要抓住歌曲的風格,才能很好地表現歌曲的意境和韻味,也就是我們俗說的唱什么,像什么。
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民歌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屬于我們民族的音樂文化,要有創新,不僅是最初的創作,在演唱和表演中也要有二度創作,這樣才能很好地傳情達意,讓各種不同的民族音樂相互融合,相互借鑒,共同發展。中國民歌百花園中還有豐富的、特色鮮明的民歌等待著我們去了解、演唱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