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堅
摘要:通過對國內、珠三角地區的數字媒體設計發展的調研,高校數字媒體設計人才培養與社會學期存在差距,筆者認為適應互聯網+時代的企事業單位用人需求,必須優化設計數字媒體設計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方法。
關鍵詞:優化;培養計劃;服務
一、前言
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教育培訓委員會理事長徐鐳說:“數字媒體產業正在世界范圍內迅猛發展,催生出大量用人需求,但是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還存在一些差距”所以,我們要優化數字媒體設計人才培養計劃,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背景
(一)國內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背景
在互聯網+時代里,數字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特別是那些既有一定理論基礎和藝術修養,又有很強動手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但是目前技術與藝術并重的人才非常缺乏,數字媒體技術人才的現狀是:懂藝術的不了解計算機技術,懂數字技術的卻往往缺乏藝術基礎,人才缺乏已經成為數字媒體行業人才被挖和人才頻繁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預測,未來幾年,上海數字媒體人才缺口將達到8萬人。因此,數字媒體產業是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領域,數字媒體產業是當前教育技術學專業一個很好的開拓方向。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數字媒體專業人才需要掌握的專業崗位核心知識在于藝術相關領域專業知識和先進的藝術設計理念,設計視覺造型、數字技術應用(如PS、PR、C4D等軟件)以及項目操作流程等。核心能力需要掌握:UI設計、網店裝修設計、移動數字營銷推廣、AE特效合成、UE設計、數字插畫設計、產品影視設計。
目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就業方向有:網絡媒體公司、傳媒業、影視廣告業、娛樂游戲業、動畫設計公司、工業產品設計、建筑設計(建筑漫游和環境設計)、人居環境設計和教育等行業。
(二)珠三角地區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背景
數字媒體產業是文化產業和信息產業交叉融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發展高度依賴數字媒體藝術與技術人才建設。近幾年,珠三角地區的傳統中小外貿企業、新興的跨境電商、數字游戲與動畫、數字廣告等企業都面臨轉型升級,急需大批量數字媒體設計領域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
在對相關企業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目前數字媒體產業的發展不僅缺乏一般技術人才,更缺乏高端人才,特別是創新型專業人才、熟悉產業運作的策劃和營銷人才。目前人才問題就成為制約數字媒體產業持續發展的“瓶頸”。
三、優化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教學計劃
(一)根據區域經濟的發展及內涵做特色
為適應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我們要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行業協會、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綜合分析優化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教學計劃。
近年來,很多學校都開設有數字媒體設計專業,但是各校有各自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之處。我們要根據學校現有的優勢條件和需求趨勢,做出我們的特色,才能使畢業生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服務。
(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只有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才有別于社會上的一些短期技能培訓機構,避免成為只發大學畢業證的培訓機構。通過這樣的人文素養課程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發散思維、以及愛國情懷;通過開設人文素養課程,也可以樹立個人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為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對于剛上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接受一些人文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優化培養計劃
1.復合型專業人才培養
數字媒體藝術人才不是指純掌握技術的人,也不是指純掌握藝術的人,而是指在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具有一定藝術修養和潛質,在先進的技術平臺上從事媒體內容創作的人。企業目前需要掌握多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才能適應和勝任快速發展中的數字新媒體。
2.創意型綜合應用人才培養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數字媒體藝術,企業要求從業人員在具備良好專業技術的基礎上具備良好文化基底和創新思維,企業滿意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制作人才往往是跨領域,具有自我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建議培養模式以項目為載體,以課程學習為支撐,以實習為紐帶,以能力為核心,以市場認可為標準,在項目實施中完成人才培養。
3.積極互動,聯合培養
企業積極參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與學校協同創新,搭建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協同高校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師資、實習、項目及市場檢驗等方面的支持,同時在人才培養中優先選用畢業生,優先獲得成果轉讓,縮短新招員工的適應期,降低項目開發中的人力成本。
四、優化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教學方法
(一)項目化教學培養綜合能力
開設工作室模式把設計項目導入到課堂教學,可以采取虛擬項目真做、舊項目真做、真項目真做相結合,讓學生實踐鍛煉設計項目。培養過程可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優化實踐課程設計,將課程內容融入到實踐教學中,并以任務驅動,促進學生學習。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數字媒體的交互設計知識點。
另一方面,老師可把各類課題、參賽等項目導入實踐教學中來,使學生多方面嘗試各種項目。讓學生在做項目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應變能力。
(二)交互類課程教學方法的優化
1.分組實行小班教學
導入教學的設計項目可分小組進行,項目導師對項目小組進行輔導、跟進、糾正等,分組教學可調動學生積極性,加強組員間的交流以及提升團隊協作能力,指導老師對項目質量進行監督,以啟發、指導的形式促進學生項目質量的提升。
2.多方位課程考核評價
良好的課程考核評價機制,對學生學習有積極的指導作用。課程結束,可以讓學生互評價,相互打分,也可以邀請委托項目的企業或企業導師參與課程考核,以及科任老師進行綜合評價,給出總評成績。建立統一、協調的良性考核制度,通過全面的客觀評價體系,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態度的改善。
五、總結
在設計工作中,軟件的使用應該是基礎,但不是核心。掌握軟件技術就相當于會使用工具,但是用這個工具干什么,則需要相關理論知識、文化和思維方式等多方面的積累。
所以,我們不但要進行人文教育立德樹人,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畢業后擁有獨立創作新穎作品的技能和創意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