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雨萌
[摘要]近年來,貧困問題一直是一個制約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不可忽視的問題,金融扶貧是世界各國解決貧困問題的有效方式。我國在總結了國際上公認的成功扶貧經驗的基礎上,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同參與到金融扶貧的工作中來,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關鍵詞]金融扶貧;銀行參與;創新發展
消除貧困,實現經濟社會繁榮進步,是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吹響了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脈,立足于全國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金融扶貧是不容回避的重點。金融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支撐。
一、我國銀行參與金融扶貧概況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舉措和關鍵支撐,黨中央、國務院把它作為政策“組合拳”的“重頭戲”來安排部署。金融扶貧在整體的扶貧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自1986年國家實施大規模的扶貧開發計劃以來,在金融扶貧方面,已經由單純依靠國家主導的扶貧貼息貸款演變為政府引導和支持、金融機構參與實施的扶貧開發方式。1996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了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和改革重點,經過20多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以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與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主題的農村金融體系。《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 1-2020》對金融扶貧給與了充分的重視。我國的銀行業在農村金融體系中占了主要部分。這些都表明了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扶貧的重要性和突出性。
二、國際上銀行參與金融扶貧的成功經驗
(一)孟加拉國格萊珉銀行金融扶貧的實踐
格萊珉銀行創立于1983年,其服務對象主要是貧困農民,并形成了輻射全球的“格萊珉模式”。是各國公認的最為成功的金融扶貧模式的一種,是窮人的銀行。他的扶貧范圍廣泛,作用成果明顯,遵循市場的運行機制,進行可持續的發展,顯示出頑強的生機。為我們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做出了一個完美的示范。
在具體的運行過程中,格萊珉銀行就突出表現為:(1)他的內部結構和治理方法的合理性。格萊珉銀行進行了下放權力,這一舉措使得其信息交流順暢無阻,管理的成本低、效率高。(2)充足的資金來源。通過開發新產品以及金融創新,格萊珉銀行在不接受政府資助資金后,也依然吸引到了其他投資者。(3)業務要求具體到每個人,創新貸款模式。
(二)印度尼西亞的金融扶貧實踐
在印度尼西亞,他的人民銀行是五大國有銀行之一,BRI銀行負責為農村地區的群眾提供小額貸款業務。被國際公認為是全球最為成功的鄉村銀行之一。這一實踐的成功性主要體現在:(1)合理的貸款目標,以及便利的貸款流程。摒棄了之前復雜的程序,將對象鎖定為信用狀況良好,有經濟基礎和償還能力的那部分人。(2)實行較高的貸款利率。這一制度可以規避貸款損失風險和通脹的影響,這同時也是這個銀行可以持續發展的保證。(3)對于信息不對稱的這一問題,BRI設置村銀行來制定相應的計劃解決。(4)央行對其提出各種要求,來盡最大可能保障借款人的相關權益。
通過總結對比國際上對于金融扶貧工作的成功實踐,我們可以看出:(1)這些成功實踐的銀行,都比較注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其政府也大力鼓勵競爭、創新和開放,政府與金融機構都致力于提高金融的服務質量。由于地理條件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導致在一些偏僻地區,小型的金融機構是很難以維持正常的運營的,此時當地政府就會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來推進金融扶貧工作的展開。(2)多層次的設計金融產品。金融扶貧的開展,在滿足其他人群的要求下,更重要的是滿足貧困人口的需求,因此在金融產品的設計上,就不能和之前一樣,就需要采取差異化措施。(3)保障借款人的權益。對于所反映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使得這部分借款人加強對銀行的依賴感和信任感,使得彼此之間的合作有更長期的發展。(4)完善金融扶貧方面的法律法規。完善的制度保障是金融扶貧工作得以順利展開的前提。
三、金融扶貧的精準性特惠性
為認真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切實提高金融扶貧的精準性特惠,銀行業在貫徹這一方略——著力落實三個特惠產品一是扶貧小額信貸,二是扶貧再貸款,三是金融債。
(一)扶貧小額信貸定義
扶貧小額信貸是指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10萬元以內、三年期以內、無擔保、免抵押、全貼息”信用貸款,是滿足貧困戶貸款需求、促進貧困戶增收脫貧的一個金融產品,更是一項惠民政策。與一般銀行貸款的不同之處在于,扶貧小額信貸的對象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的貸款金額較少
他的期限短,并且是無抵押,無擔保,采取全貼息的形式。
(二)扶貧小額貸款實施方案
(1)指導思想:以財政扶貧資金為引,以信貸資金市場運作為基礎,放大扶貧資金效益,著力解救貧困戶發展投入不足等的問題,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激發動力,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2)目標任務:按照“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總要求,實現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貸得到、用得好、還得上、能脫貧”,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公司壯大、基地增效、農戶增收”的目標。
(三)扶貧再貸款的含義
扶貧再貸款是專項用于支持貧困地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擴大涉農信貸投放,積極推動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和貧困人口創業就業推進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資金。扶貧再貸款的特點(與支農再貸款相比),實行比支農再貸款更優惠的利率,以降低貧困地區扶貧貸款利率水平,累計展期次數最多達到4次,從而使再貸款的實際使用期限最長達到5年,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期限較長的資金來源。
扶貧再貸款資金全部用于發放貧困地區涉農貸款,并結合當地建檔立卡的相關情況,優先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帶動貧困戶就業發展的企業、農村合作社。合理確定扶貧再貸款資金發放的涉農貸款利率,有效降低貧困地區融資成本。人民銀行則加強對扶貧再貸款資金發放貸款的臺賬管理。這些就是扶貧再貸款為脫貧提供的有效支持。
貴陽中心支行加大扶貧力度,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在全國首創“扶貧再貸款+金融機構自有信貸資金+利率優惠+地方政策配套”的再貸款杠桿化運作模式,這一創新模式引導貧困地區地方法人擴大扶貧信貸投入,降低了扶貧融資成本。在扶貧再貸款的支持下,貴州金融機構大力進行金融產品的創新,針對貧困人口發展生產、生活等需求,創設了“特惠貸”“遷企貸”“遷戶貸”等信貸產品;針對扶貧產業發展特點和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創設了“旅游扶貧貸”“電商貸”等信貸產品。這些創新的產品極大程度上滿足貧困人口的基本條件。
四、對于我國金融扶貧未來工作的展望
一、我國金融扶貧需堅持四大理念
(1)開發扶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是希望通過給與發展的可能性,使得貧困人口或者貧困群體能實現商業上可持續性,從而進入一種良性循環,徹底摘掉“貧困”這一個大帽。(2)精準扶貧。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也在精準。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設計具有差異化的金融產品來滿足不同的需求。(3)開放扶貧,扶貧政策,扶貧組織和創新都要具有開放性。政策的開放性是引進成功的實踐經驗。組織的開放性就是要以世界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金融公司及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為師,學習這些機構在長期扶貧工作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創新的開放性是指扶貧金融工具和手段不僅局限于存貸款,還應大力發展移動支付和互聯網金融。(4)共擔扶貧。在市場多變的今天,金融扶貧本身具有很強的風險,要面對和消化的風險也不在少數,這就需要我們各方(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一起共同分擔。
二、對我國金融扶貧工作的展望
(1)金融扶貧要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宏觀層面上應通過貨幣和信貸政策實現差別化,加強財政的結構性轉移支付,實現金融扶貧的可持續健康長期發展。(2)金融機構要建立起與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之間的長期動態關系。金融扶貧的過程也是金融機構培養優質客戶的過程和提升客戶忠誠度的過程,金融機構通過創新金融產品,提高服務質量,來建立和借款人之間的依賴程度和信任程度。(3)我國的金融扶貧應遵循市場化,法制化的原則。法制、信用體系以及文化建設應先行,政府應完善法律法規的建設,為金融扶貧提供法律保障。促進金融扶貧盡快形成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