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芬
【摘要】通過會計工作轉型的背景,分析如何促進管理會計職能的發揮,提出會計工作轉型的必要性。進一步提出“轉型”后的工作重點和措施。
【關鍵詞】會計;轉型;思路
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使得企業面臨的環境越來越復雜,運營的模式、產品的結構、市場的份額等都適時發生著變化和挑戰,企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除了“向生產規模要效益”,還要“向管理要效益”。隨著現代企業的轉型與管理會計工作的推進,財務工作者在企業財務中的領導作用將更加凸顯,正越來越多地發揮著價值創造的作用。
一、會計工作轉型的前景
傳統會計就是指做憑證、出報表的核算會計。此外的會計職能差不多都可歸到管理會計的范疇。如果將會計核算界定為傳統會計,不可否認,會計核算工作正面臨沒落與邊緣化。
20年前會計記賬還是以手工賬為主,那時會計人員最提心吊膽的就是月末結賬,做不平賬是常事,能快速找出報表不平原因的會計就是財務部的骨干。當會計電算化出現后,很多老會計賴以為自豪的技能沒了用武之地。
如今財務軟件和人工智能出現后,繁瑣的總分類賬、明細賬不再需要會計人手工登記,月末結賬只需點一下按鈕;財務共享中心建立后,人工智能預計會完全取代人執行會計核算。
預計10年后傳統會計的從業人數會大幅減少,20年后大學不會再有獨立的會計專業,未來不會再有專職會計從業人員。最后一批會計人要么被職場淘汰,要么轉型成為綜合性的經濟管理人才。
二、傳統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
傳統核算型會計的職能活動集中表現在日常經濟業務處理、簡單的業務過程控制、財務報表編制等基于企業已發生歷史數據的加工層面上,財務人員終日忙于應付會計核算,忙于收集其他部門的報銷憑證等信息,忙于簡單的做賬、記賬工作。在這種被動局面中,財務人員無法預知、掌握和反映經濟業務的全過程,不能體現企業的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和思想,可能會形成企業只顧眼前利益而最終犧牲長遠利益的短期行為,不利于甚至阻礙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管理型會計是服務于企業決策和內控管理職能的會計,是以現有歷史財務數據為基礎進行總結、對比、分析,根據未來經營情況再進行測算,結合不同層面的業務需要運用科學方法加以分析,綜合評估各職能部門對企業總體經營成果的貢獻程度,并體現各職能部門對外部市場信息的掌控情況,以及對內部生產過程的參與程度對整個企業經營周期的影響。
如今,市場經濟與信息化發展之迅速,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所謂“賬房先生”的簡單核算已經遠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管理型會計是把核算和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企業管理層及時地提供決策依據,為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供保障,是實現企業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傳統會計與管理會計是企業財務工作的一體兩面,不宜割裂而論高下。會計人員在企業的工作大多是二者兼而有之,只是各有側重。絕大多數會計人員的職業發展都是從會計核算起步的,從基礎性工作起步的。
三、會計人員實現轉型的思路
不遠的將來,會計核算很少需要人的判斷和操作。通過標準化的流程,人工智能就能進行賬務處理。需要會計人員做的是在一開始把規則制定好。把定好的規則輸入到系統中,后續系統將按照擬定的記賬規則把所有的賬務處理好。
(一)由核算型向經營管理型轉型
對于創造性的工作、非規律性的工作,人工智能不能勝任,這需要人的智力投入。管理會計就是帶有原創性質的會計工作,這將是未來財務工作的主陣地。要守住這方陣地,需要會計人員主動融入業務,能夠幫助企業改進業務、改善經營。
(二)由事后的財務分析向事前的財務控制轉型
財務工作的重心要由事后向事前推移。會計工作不要總是專注于事后解決問題。通過事前的有效預防,避免問題發生,代價會遠低于事后解決問題。借助內控與制度流程建設,通過事先的籌劃與預測,別讓問題冒頭,這是成本最小的管理方式,也是管理會計的精髓所在。
(三)工作作風由機關型向服務型轉型
財務部在業務人員的眼里是后臺部門,是機關,很容易與業務人員起沖突。發生沖突時,財務人員或許有道理,但又讓人感覺別扭。財務人員對爭議事項有無事先說明、有無培訓宣貫、有無例外通道,這都能看出財務人員是否具有服務意識。
(四)向互聯網+會計轉型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研究發現,在未來5-10年內,50%的會計工作將會被自動化取代,但這種自動化影響的主要是基礎性的會計工作,管理會計通常在企業中擔任高層職位,經常參與大項目收購,為企業價值的提升制定戰略決策,以及在復雜環境下做出判斷,因此很難被自動化取代。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管理會計和企業的長遠、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五)會計轉型的保障措施
1.增強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管理會計意識,提高管理會計應用水平。強化管理會計知識培訓,提高管理會計意識,從管理決策層賦予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形成常態化,始終予以貫徹執行。通過建立有效的約束、激勵機制,使管理會計滲透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涉及企業諸如項目投資、產品轉型等重大決策事項上。
2.加強經典案例研究,為管理會計的合理運用提供有力理論支撐。很多現實企業管理案例具有普遍的共性,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都具有經驗和教訓去學習和總結的價值,通過對典型案例加以深入透徹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吸取精華,去其糟粕,減少彎路,提高管理效率。
3.提高會計人員的管理素質,是提升管理會計應用水平的基石。光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還遠遠不夠,最主要的是還要提高會計人員的管理素質,做到具體業務和管理有機結合,就能具有強硬的“軟件”得以支持管理會計系統良好運行,同時要堅持長期化、持久化的人才儲備機制,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人才需求。
不論會計怎么轉型,會計核算仍然是基礎,沒有好的基礎,轉型都是形式。財務工作一般不能直接為公司創造價值,財務工作的價值需要通過業務來體現。財務人員要主動把業務當作自己的客戶。財務人員的服務意識要由被動轉為主動,預先謀劃、特事特辦、事后規范,努力做到為經營服務,為一線服務,為員工服務。最終就是將會計融入業務,服務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