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維艷
【摘要】共享經濟利用網絡平臺,以閑置過剩資源為配置對象,提高了資源的使用效率,是“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模式。本文總結了國內外“共享經濟”方面的研究,幫助國內研究者了解“共享經濟”及其商業模式的發展現狀。
【關鍵詞】共享經濟;商業模式;文獻綜述
共享經濟的雛形最早是1987年由馬克斯·費爾遜(Marcus Felson)和瓊·斯潘思(Joe L.Spaeth)提出的“協同消費”,將共享經濟集中在消費領域,闡述的是一種個人對個人的合作式消費模式。羅賓·蔡斯(Robin Chase)把共享經濟定義為三要素,即產能過剩(閑置資源)+共享平臺+人人參與。國內關于共享經濟沒有統一的定義,但是對共享經濟的內涵都有著相同的觀點。即共享經濟是借助網絡等第三方平臺,暫時轉移供給方閑置資源的使用權,實現閑置資源在供需方的精準配置,通過提高存量資源的使用效率為供給方和需求方創造價值,實現生產要素的社會化,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董成惠,2016;鄭志來,2016),更為深刻的變革是加快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楊帥,2016)。國內外學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共享經濟:
一、對共享經濟的案例研究
羅賓·蔡斯(Robin Chase)1999年創立的Zipcar汽車共享公司被視為最早的共享經濟成功案例。此時的共享經濟服務模式仍比較傳統,由企業購置車輛通過租賃平臺出租給需求者。Zipcar與傳統租賃業的區別是,Zipcar使用一套特定的會員系統,會員通過網絡平臺在線預訂、刷卡、解鎖,從一個停車位開走一輛已預定好的汽車。這使得一輛車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所獲得的收益就越多。2008年成立的Airbnb利用個人閑置的住宿空間通過網絡平臺提供給需求者,平臺從中收取一定服務費用。房東通過提供閑置的房屋獲得了收入,房客獲得了便宜、便利、個性化的住房體驗。2009年成立的Uber與Airbnb的模式相似,通過建立平臺,吸納閑置車輛的車主和有出行需求的消費者,通過需求的精準匹配提高閑置車輛的使用效率。車主獲得了車費,消費者縮短了打車等待時間,獲得了個性化的打車體驗,平臺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這種模式迅速在全球傳播開來,大量學者開始利用出現的共享經濟進行案例研究。尋空(2015)從Airbnb對酒店業和和Uber對出租車業帶來的深刻變革,分析了共享經濟將會滲透到快遞業、家政服務業、教育行業、培訓業、個人服務業、新聞業、租賃業、廣告創意業八個行業。Botsman & Rogers(2015)研究發現推動共享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信息技術和網絡社會;二是人口增長及城市人口比例增加;三是日益擴大的收入不平等;四是全球危機增多。湯天波和吳曉雋(2015)研究認為信息技術的發展、產能過剩、人們價值觀念的改變等是促進共享經濟發展的條件。鄭志來(2016)認為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興起、大量新技術出現以及資源閑置、經濟進入新常態導致了共享經濟產生與發展。
二、對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研究
Gansky(2010)把商業分為兩類模式,一類是“全網”模式,企業擁有資產并借助網絡技術簡化各種交易方式;另一類是“從自行擁有轉向網格分享”模式,由第三方建立一個網絡平臺,把擁有商品的供給方和需求方連接起來。Uber的商業模式就屬于“從自行擁有轉向網格分享”模式。Schor(2014)把共享經濟分為四類:一是商品再流通;二是提升耐用資產利用率;三是服務交換;四是生產性資產交換。同時,Schor還從市場導向和市場結構兩方面來分析共享經濟商業模式,把供給者分為B2P和P2P兩類,把共享平臺分為盈利和非盈利,把共享經濟分為四種模式:B2P盈利、B2P非盈利、P2P盈利、P2P非盈利。Botsman&Rogers;(2010)從消費的角度將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產品服務系統,即使私人擁有的物品通過平臺進行分享或出租,轉移使用權而不轉移所有權;二是再分配市場,即通過網絡平臺完成二手產品的售賣與交換,允許所有權轉移;三是協同生活方式,即允許個體分享時間、空間、專長等非物質資產,產生群體協同效應。湯天波和吳曉雋(2015)把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分為四種類型:一是共享固定資產的商品服務系統;二是網絡平臺的商品再分配;三是基于社交網絡平臺的共享經濟模式;四是共享非有形資源的協作生活方式,如時間、專業、勞務、技術等。楊帥(2016)從參與共享經濟主體的不同,提出涵蓋生產和消費領域的共享經濟類型,分別是供求雙方為“企業—企業”、供求雙方為“企業—個人”、供求雙方為“個人—企業”、供求雙方為“個人—個人”。
三、共享經濟帶來的變革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共享經濟帶來了全新的生產模式、消費模式和企業運營模式(湯天波,2015)。共享經濟帶來了所有權的變革,把產權分離為支配權和使用權,以租代買。這是法國大革命以后,將合一的支配權和使用權分離并獲得明顯的商業效果(姜奇平,2015)。共享經濟推動交易模式發生重大變革,降低了創新創業成本,促進了創新技術、模式的產生(Nguyen,2014)。共享經濟正掀起一場廣泛的變革,消費理念、財富觀念、消費行為與消費模式、產品和服務供給來源、收入分配結構甚至整個社會關系都將隨之發生變革,長遠來看,共享經濟將加快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楊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