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彩娜
【摘要】人類社會已經迎來第四次單身潮,據相關部門統計,中國單身適婚人口數量已經超過2億大關,占人口總數的14.5%左右,中國的未婚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1990年的6%激增至14.6%。未來這個數字可能還會有所提高,其中所帶來的商機是巨大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行業結構,單身經濟潮正悄然而來。
【關鍵詞】單身經濟;人口結構;消費行為;未來經濟;行業結構
近些年有一個名詞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一單身經濟。“單身經濟”通常是指由于單身人群非常注重生活質量,崇尚高消費生活帶來的商機。單身潮的出現并不是中國的特例。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就越早的出現這個現象。單身的原因各種各樣,但是總體來說與受教育程度、經濟獨立程度、自我意識的覺醒、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口比例失調是息息相關的,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人們生活方式逐漸呈現多元化的特征。生活方式的改變又會導致相關行業的興起和行業結構的改變。
一、世界各國單身人群的現狀
據《青年參考》2014年9月25日報道,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提供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8月,16歲以上的美國人當中,約有50.2%的人是單身,即1.246億。一半的美國人處于單身狀態,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這種現象并非美國獨有。在“浪漫之都”法國巴黎,一半以上的家庭中有單身人士,而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這一比例則高達60%。
目前,日本的單身比例已經高居發達國家前列。日本30歲以上男性未婚比例達47%;30歲以上未婚女性比例則為32%。而終身未婚的比例也明顯攀升,每6位男性就有1位、每15位女性就有1位表示,希望一輩子維持單身。據日本政府預測,到2020年,30%的日本家庭將是單身家庭,而首都東京地區的單身家庭比例將超過40%。
四口之家曾是韓國家庭的普遍模式,一對夫妻、兩個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但如今,傳統的四人家庭結構已被打破,越來越多的韓國人成了“不婚族”,單人家庭在韓國所占比例已近三成。韓國統計廳近日發布的《2015年人口及住宅普查》顯示,去年韓國共有520.3萬人獨自生活,一人戶的數量占全國家庭總數的27.2%,比例超過二人戶(26.1%)、三人戶(21.5%)、四人戶(18.8%)和五人以上家庭(6.4%)。單人家庭成為韓國最常見的家庭類型。近年來,韓國單人家庭數量呈劇增態勢。
中國單身適婚成年人口數量超過24L,其中東莞、深圳、廣州單身率位列全國前三名,男性以互聯網、汽車生產制造、和房地產的技術職業男性從業人員較多,而女性以財務工作女性從業者占據較大范圍。
二、相關行業興起
現階段中國單身適婚人群的數量相當于俄羅斯和英國的全部人口量,如此大的消費群體所隱藏的消費能力不容小覷,由此催生了一批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
(一)互聯網婚戀市場
從2015年網絡婚戀市場收入格局來看,世紀佳緣、有緣網、珍愛網、百合網四家廠商已占據行業近63%的份額,營收占比分別為26.7%、15.0%、11.0%和10.2%,目前為止世紀佳緣與百合網合并。2016年中國網絡婚戀交友行業市場營收為34.4億元,在整體婚戀市場中滲透率為36.5%,預計到2018年網絡婚戀市場將保持穩定增長總營收超40億。并且網絡婚戀服務不斷向婚慶、婚姻咨詢、母嬰、金融等業務拓展,將激發巨大市場潛力。
(二)電子商務
2016年,天貓平臺上的單人份商品市場供應同比增加5.6倍、消費增加2.2倍。其中,迷你榨汁機的成交總額約1.9億元,迷你洗衣機的成交總額約10億元。而30到40歲人群中,近40%的人會選擇獨自享受電影。2016年天貓雙十一戰報:交易額達1207億2017年交易額達1682億,再創世界紀錄,當然如今電商“創節”的行為層出不窮,未見得如此大的銷售額都由單身人群創造,但是也不可否認單身人群對此貢獻頗多,商家也越來越注重此類人群的消費需求,針對消費人群的特點推出相應的服務和產品,挖掘單身人群的消費潛力。
(三)餐飲
外賣行業同樣因單身族群增加而獲益。中國最大的外賣公司“餓了么”,去年銷售額增加了44%,今年上半年更是增長127%。另一家外賣公司美團最近也在融資中估值180億美元,該公司65%的訂單來自于單身客戶,美團工作人員表示,“中式餐飲準備起來太復雜了,單身族壓根不想浪費時間。”在中國快餐店和便利店內,如今單身食客隨處可見。
(四)房產和汽車
“單身經濟”已經滲透至人們日常衣食住行中,其中,小戶型住房和小排量汽車更是備受青睞。記者前不久在海口舉行的春季房展會上發現,小戶型住房占到整個成交住房量的60%,其中不乏單身消費人群。在汽車領域,小排量汽車憑借實用、方便、經濟的優勢,令不少單身人士對其情有獨鐘,原本不起眼的微型車市場更是在近幾年逐步搶占著市場份額。
三、未來行業結構的調整
單身使人們有更多的時間關注自身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閑暇時間充電學習,提升專業技能以尋求職業上的更高發展。所以針對于成年人的學歷提升和職業技能培訓會成為新興的掘金行業。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關注生活質量,所以除了教育行業,旅行、健身、美容等服務型行業的發展成果也會備受矚目。
2015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6.15%。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我國單身潮的出現將會導致人口老齡化更加嚴重,未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也將隨之而來。但科技的發展將沖破這一阻力,人工智能的成熟化、產業化會極大地解放生產力。2016-2020年,預計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的平均增速達27.9%,高于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11.42%、12.74%的平均增速。預計2017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32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147億美元,服務機器人29億美元,特種機器人564L美元。所以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產業未來的發展動力相當強勁。
除了人工智能行業,醫療與養老行業也會是產業布局的重點。目前中國的公立醫院不論是醫療設備還是醫療人員都比較緊張,而私立醫院資質參差不齊,過度醫療和醫療事故頻發,很難滿足龐大的老齡人口的醫療需求。單身潮的出現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將導致很大一群人永久性單身,雖然我國已經逐步開放計劃生育政策,但是人口的銳減是指數性的,如果不對出臺相應政策加以引導,不遠的將來有可能出現人口坍塌。當單身人群逐漸過渡到老年時期,僅依靠政府或公立養老機構很難解決養老問題,所以私人養老型機構會逐漸取代公立養老機構成為未來養老產業的主力軍。個人認為,政府應該盡快出臺相關立法和監督程序對私立醫院和私人養老機構加以整頓,引其進入正軌。盡快形成產業化鏈條的框架,以應對未來空巢老人,單身老人的養老問題。
西方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進程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同步運行的,經濟發展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奠定了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發達國家屬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不過我國老齡化的發展速度與經濟增長并不同步,我國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提前到來的,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國家。人口老齡化對全社會來說意味著未來的養老金支付將會增加、公共醫療開支將會上升。同時,個人自己負擔的醫療費用也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那么誰將為龐大的養老開支買單?社會養老保險的特點是“高覆蓋、低保障”,只能滿足年老后的基本生活需要,不足以承擔全面的保障責任。“養兒防老”也不現實,獨生子女在婚后要面對四位老人,還有下一代的拖累,不論是精力上還是財力上都難以承受。所以老年人及目前的單身人群將會關注保險和投資理財產品,盡早為將來的生活做好規劃。盡管金融行業躺著數錢的時代已經結束,各種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出現使銀行疲于應對,但只要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能夠設計出更多的理財產品,會有一大批人樂于投資給自己的老年生活。養老型基金、大病防治保險、債券、信托等等都會進入人們的考慮范圍。
不管人們愿不愿意接受,有些問題已經出現了,我們能做的就是正視問題所在,借鑒發達國家處理此類問題的成功經驗,著力產業的升級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妥善安置空巢老人;搭建平臺助力解決單身問題;進一步放開計劃生育政策,允許單身人群通過醫療手段生子以緩解人口銳減問題;加大育齡女性的生育補貼力度,完善社會保險免除生育女性的后顧之憂;調整現行個稅模式,對有贍養和撫育責任的人群減免個稅以減小收入差距。總之,單身潮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人口壓力,同時也創造了許多轉型發展的機會。單身潮和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是世界性難題,但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科技改變生活,我相信中國會在探索的道路上給其他國家做出示范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