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嬋娟
【摘要】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讓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而經濟產業的進出口總量也躍居到了全球的首位。由此可見,如果國外的經濟體制、經濟規則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就有可能會對我國的經濟體制產生一定影響。所以我國需要根據當前的國際經濟局面,與外部的經濟體進行更深度的融合,明確自身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定位,最終提高自己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優勢和地位。
【關鍵詞】國際秩序;戰略研究;經濟定位
一、國際經濟秩序在調整和優化過程中所存在的核心問題
對國際經濟秩序進行調整和優化,才能讓我國的經濟主體在與其他國家經濟主體進行交往合作的過程中,通過良好的競爭幫助我國經濟主體實現最大化的利益目標。國際經濟秩序如果從宏觀的角度去分析,我們可以理解為它是每個國家對國際經濟所提出的訴求問題,比如國際的公共產品應該如何定位、產品應該由誰來提供等等,說白了就是每個國家在國際公共產品的問題上所存在的權利問題以及責任問題。如果是一個單獨的大國對國際經濟秩序進行的主導,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讓國際公共產品的定位和供給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但它無法對每一個國家的國際社會訴求問題進行準確的反映,也就是說它的觀點和意見只能代表一個國家的,無法代表所有的國家。當然,如果讓每一個國家都擁有平等的權利去對國際公共產品進行訴求,那么由于每個國家的觀點和看法不一致,也就很難在訴求上達成一致。所以對國際經濟秩序進行調整和優化,其目的是為了讓國際公共效率問題和代表性矛盾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正是說明了國際秩序存在效率上的問題以及代表性的矛盾,同樣也在揭示著我國的經濟秩序也需要得到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了將近十年,然而全球的經濟依然都在受著較強的沖擊。比如2009年的全球經濟就處于衰退的狀態,到了2010年以后全球經濟也才上漲了2%左右。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全球面臨的最大一次經濟危機,這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經濟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當生產和銷售的矛盾變得不斷尖銳化,導致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雖然美國通過俄羅斯新政的救助,讓經濟危機得到了緩和,但依然導致了全世界國家的經濟在五年里都處于衰退的狀態。為什么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沒有對全球經濟造成絕對性的影響,在筆者看來主要的原因就是當代的國際經濟秩序和從前相比在治理方式上進行了創新。
比如2008年的經濟危機爆發以后,世界國家通過G20峰會對全球的經濟主體進行了治理,也在此基礎之上對國際經濟秩序進行了整體的調整和優化。也同時通過財政貨幣的刺激政策,讓全球經濟得到了有效的緩解,所以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相比,2008年在國際經濟的治理上就已經凸顯出了優勢。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國際經濟秩序之所以出現了治理效率較低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的國家在經濟衰弱時期為了緩解自己國家的經濟壓力,就提出了對黃金禁止銷售的規定,這樣也就導致很多國家的貨幣開始大幅度的貶值,而放棄了金本位制度而選擇了固定匯率制度的國家,雖然在經濟上得到了緩解,但是全球的經濟依然處于嚴重下降的狀態,并沒有得到根本上的解決。
二、我國當前在經濟秩序中的定位分析
世界的經濟格局受到外界因素的催生而產生了秩序上的改變,這一點屬于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國家都要努力適應,并對國家的經濟秩序進行相應的改變。根據我國目前的經濟秩序發展情況來看,并不適合于采用適應全球秩序的這種改變方式,因為我國是對世界經濟格局進行調整的影響者和推動者,我們需要成為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核心力量。但是,現代國際秩序的調整遵循的是游戲定律,它會觸及到相關利益群體的利益分配問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對國際經濟秩序進行調整和優化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在十九世紀末期,英國的經濟總量就已經被美國所超越,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美國也就真正成為了主導國際秩序的強國。所以,在對未來的國際秩序進行調整和改變之時,我國首先就要放平心態,去客觀的對國際經濟秩序進行調整以及創新,分析自身在國際秩序中的定位時也要更加理性,因為我國還沒有足夠的實力成為國際秩序的主導者,尤其在科技技術水平、國防治理能力方面上是無法和強國相比的。從國際經濟秩序當中的國幣政策來看,人民幣也并不屬于國幣,所以這多方面證明了我國還暫時無法成為國際經濟秩序的主導者。
美國之所以成為了經濟秩序的主導國家,其主要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美國戰勝了英國霸主,而美國當時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們所擁有的黃金數量的比例占到了全球的2/3左右,而我國的黃金在2014年也僅僅只有1100噸左右,在全世界中排名第七位。
因此,我們在國際秩序中對自身進行定位時,要以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和考慮,也要和其他大國加強外部的合作與聯系,因為這樣才能對我國的經濟秩序進行有效的推動。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在國際平臺上并沒有什么話語權,這正是因為我國當時并沒有和外部加強聯系,直到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以后,我國才開始對全球經濟做出相應的貢獻,也正因為我國對全球經濟的快速拉動,才表明了全球都離不開我國。所以,我們應該把平衡責任和平衡權利當做是經濟秩序中的定位核心,要防止外部過于夸大中國的地位而在調整國際經濟秩序中陷入被動的狀態,也要和外部加強合作力度,因為我國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期做出了很多經濟上的貢獻,所以我們要利用好主動權,緊緊抓住機遇去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我們也要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為國際經濟秩序的調整和推動做出長遠的打算。
三、如何推動國際經濟秩序的發展
(一)對國際經濟秩序治理平臺加強建設
首先我國要對國際治理理念以及治理方式進行優化和創新,可以通過建立G20、APEC等治理平臺實現經濟秩序的治理和改革,這樣也能提高我國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話語權。雖然目前G20治理平臺還存在一些風險性問題,但是在沒有建設出其他的更好平臺以前,我們就需要對G20治理平臺進行合理的應用,盡可能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和優勢。也要對治理平臺加強改革力度,建立全新的治理機制,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治理目標。關于這一點,我國習近平主席自執政以后就非常重視APEC峰會、金磚峰會治理平臺,并強調我國需要以這些治理平臺為基礎,對我國的金融銀行加強投資力度,提高建設力度,讓我國在國際治理當中提高影響力,而通過建立這些區域治理平臺也能幫助我國解決一些短期的經濟上的問題。也可以對互聯網設施、高鐵、公路設施加強改革,最終對我國產能過剩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
(二)對貨幣政策進行改革和完善
我國重要的經濟利益核心就是貨幣政策,對貨幣政策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優化,就能避免因金融危機而導致貨幣產生貶值的問題。對貨幣政策進行改革的突破口就是努力讓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應用和發展。我國可以推出一些人民幣的國際化改革政策,讓人民幣可以正常留出,比如國外可以通過資本賬戶對人民幣進行兌換,通過資本賬戶的開放性改革,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改革。
(三)加強海外的貿易合作
我國現如今屬于貿易大國,所以在進行國際貿易投資時也要對投資規則加強創新。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貿易總額在世界中是處于首位的,所以我們需要繼續擴大國際交易的市場空間,通過WTO談判來讓我國的市場地位更加穩定。其次,也要和周邊的國家加強合作上的來往,尤其要和北美地區、歐盟地區加強業務合作,我們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自貿區,然后再實現東亞經濟的一體化目標,進一步提高國際貿易空間。
四、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需要理性客觀的分析自己在國際秩序中的定位,在經濟治理過程中也要對治理理念以及治理方式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要充分利用好G20治理平臺提高我國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話語權和地位。最后,也要和其他國家加強業務上的合作往來,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也要努力尋找新的突破點,讓我國的經濟發展得到有效的提高。